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12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该装置包括射流器吸入室、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上方的粉料斗和消声器、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一侧的潜水泵以及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另一侧的射流器喉管和射流器扩散管;粉料斗的下方设置有粉料导流管,所述消声器的下方设置有气体导流管,粉料导流管与气体导流管汇流后通过射流器低压导流管与射流器吸入室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潜水泵的出水口与射流器吸入室的进水口连接,射流器吸入室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喷嘴;射流器吸入室的出料口通过射流器喉管与射流器扩散管的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不仅可以将粉料喷入污染水体,同时能实现水体曝气,增加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强污染水体治理效果。

An Efficient and Multifunctional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体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水体污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给料装置,现有的给料装置大都是液体给料装置,虽然这些给料装置的给料效果较好,但是只能用于液体药剂,不适用于粉料药剂给料。另外,在必须使用粉料药剂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将粉料和水体提前混合,然后加入给料装置进行喷洒,不仅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费时耗力,而且粉料容易造成管道堵塞,降低了污染水体治理效果。此外,将粉料和水体提前混合后,如果未完全喷洒,则粉料无法再回收,造成了粉料极大地浪费,提高了用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将粉料喷入污染水体,同时能实现水体曝气,增加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强污染水体治理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包括射流器吸入室、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上方的粉料斗和消声器、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一侧的潜水泵以及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另一侧的射流器喉管和射流器扩散管;所述粉料斗的下方设置有粉料导流管,所述消声器的下方设置有气体导流管,所述粉料导流管与气体导流管汇流后通过射流器低压导流管与射流器吸入室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与射流器吸入室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射流器吸入室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喷嘴;所述射流器吸入室的出料口通过射流器喉管与射流器扩散管的进口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粉料斗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料量的料斗控制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导流管与粉料导流管的汇流处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阀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嘴的出水口设置有旋转体。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射流器吸入室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通过法兰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射流器扩散管的形状呈喇叭状,所述射流器扩散管具有小径端和大径端,所述射流器扩散管的直径由小径端至大径端逐渐增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射流器喉管的出口与射流器扩散管的小径端连接,所述射流器喉管的直径与射流器扩散管的小径端的直径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本技术设计有射流器吸入室、潜水泵、粉料斗以及射流器扩散管,不仅可以将粉料喷入污染水体,同时能实现水体曝气,增加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强污染水体治理效果。其二,本技术将射流器低压导流管与气体导流管、粉料导流管相连,通过控制阀门位置可以实现粉料与气体间歇吸入,有利于提高污染水体的治理效果。其三,本技术的喷嘴内部设置旋转体,高压水体经过旋转体时部分轴向动量转变为角向动量,增加了射流器吸入室的稳定性,避免射流器低压导流管和粉料导流管堵塞,同时可以增加粉料的吸入量,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射流器吸入室、2-粉料斗、3-消声器、4-潜水泵、5-射流器喉管、6-射流器扩散管、6.1-小径端、6.2-大径端、7-粉料导流管、8-气体导流管、9-射流器低压导流管、10-喷嘴、11-料斗控制器、12-阀门、13-旋转体、14-出水管、15-进水管、16-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案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包括射流器吸入室1、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上方的粉料斗2和消声器3、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一侧的潜水泵4以及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另一侧的射流器喉管5和射流器扩散管6。粉料斗2的下方设置有粉料导流管7,粉料斗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料量的料斗控制器11。消声器3的下方设置有气体导流管8,粉料导流管7与气体导流管8汇流后通过射流器低压导流管9与射流器吸入室1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气体导流管8与粉料导流管7的汇流处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阀门12。本技术将射流器低压导流管与气体导流管、粉料导流管相连,通过控制阀门位置可以实现粉料与气体间歇吸入,不仅可以将粉料喷入污染水体,同时能实现水体曝气,增加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强污染水体治理效果。潜水泵4的出水口与射流器吸入室1的进水口连接,潜水泵4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管14,射流器吸入室1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管15,出水管14与进水管15通过法兰16连接。射流器吸入室1的出料口通过射流器喉管5与射流器扩散管6的进口连接。射流器吸入室1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喷嘴10,喷嘴10的出水口设置有旋转体13,旋转体13与喷嘴10的出水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旋转体可采用现有公开的结构,高压水体经过旋转体时部分轴向动量转变为角向动量,增加了射流器吸入室的稳定性,避免射流器低压导流管和粉料导流管堵塞,同时可以增加粉料的吸入量,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射流器扩散管6的形状呈喇叭状,射流器扩散管6具有小径端6.1和大径端6.2,射流器扩散管6的直径由小径端6.1至大径端6.2逐渐增大。射流器喉管5的出口与射流器扩散管6的小径端6.1连接,射流器喉管5的直径与射流器扩散管6的小径端6.1的直径相等。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首先将本装置放入污染水体中,其中粉料斗2和消音器3置于污染水体水面之上。污染水体经过潜水泵4加压后形成高压水流,从潜水泵4出来的高压水流通过导流后进入喷嘴10,高压水流在喷嘴10中经过旋转体13作用后高速喷入射流器吸入室1,在射流器吸入室1形成负压,粉料斗中的粉料在负压作用下依次经过粉料导流管7和射流器低压导流管9进入射流器吸入室1,然后高压水流和粉料同时进入射流器喉管5进行充分混合,混合之后的固液混合物进一步进入射流器扩散管6,在射流器扩散管6中固液混合物将大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最后以高压固液混合物的形态喷入污染水体。通过控制料斗控制器11可以实现粉料定量自动化下料,通过控制阀门12可以将气体导流管8和射流器低压导流管9连接,此时含氧空气被吸入射流器吸入室1,在射流器吸入室1和射流器喉管5中空气被高压水流打散成微小气泡,最后经过射流器扩散管6喷入污染水体,增加污染水体含氧量。通过控制阀门位置可以实现粉料和空气间歇吸入,增强污染水体治理效果。其它未详细说明的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器吸入室(1)、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上方的粉料斗(2)和消声器(3)、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一侧的潜水泵(4)以及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另一侧的射流器喉管(5)和射流器扩散管(6);所述粉料斗(2)的下方设置有粉料导流管(7),所述消声器(3)的下方设置有气体导流管(8),所述粉料导流管(7)与气体导流管(8)汇流后通过射流器低压导流管(9)与射流器吸入室(1)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潜水泵(4)的出水口与射流器吸入室(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射流器吸入室(1)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喷嘴(10);所述射流器吸入室(1)的出料口通过射流器喉管(5)与射流器扩散管(6)的进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器吸入室(1)、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上方的粉料斗(2)和消声器(3)、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一侧的潜水泵(4)以及设置在射流器吸入室(1)另一侧的射流器喉管(5)和射流器扩散管(6);所述粉料斗(2)的下方设置有粉料导流管(7),所述消声器(3)的下方设置有气体导流管(8),所述粉料导流管(7)与气体导流管(8)汇流后通过射流器低压导流管(9)与射流器吸入室(1)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潜水泵(4)的出水口与射流器吸入室(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射流器吸入室(1)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喷嘴(10);所述射流器吸入室(1)的出料口通过射流器喉管(5)与射流器扩散管(6)的进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斗(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料量的料斗控制器(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多功能自动化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红忠张曦万艳雷陈浩熊光城谢晓靓刘裕如沙瑞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