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31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包括:拉手外壳、金属链、金属固定柱、自动锁扣装置、破窗器和控制模块,金属链固定安装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横杆上,金属固定柱一端与金属链连接,金属固定柱另一端穿过拉手外壳的顶部与自动锁扣装置活动连接,自动锁扣装置和控制模块设置在拉手外壳内,拉手外壳上固定连接破窗器,控制模块与自动锁扣装置、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监测到公共交通工具供电异常时,控制自动锁扣装置从金属固定柱上脱落,使得拉手外壳处于可移动状态,使用者利用拉手外壳上固定连接的破窗器敲碎公共交通工具的窗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专门为使用者提供紧急逃生用的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

A Safety Hand f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
本技术涉及公共交通配件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公共汽车、公共电车、地铁以及城市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都会因为人员拥挤而出现没有座位的乘客,于是就设置了拉手。拉手就是为了防止乘客因为行车的惯性而突然摔倒设置的。然而这些拉手基本上只有这一个功能。虽然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多媒体拉手,但是仅仅是可以交互地投放广告以及充电等功能。另外,对于公共交通工具,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安全性能,往往在交通工具中都会有相应的破窗工具,但对于大型交通工具,比如高铁、地铁等,本身相应的破窗工具非常少有,一旦遭遇事故停电,在夜晚的环境也很容易出现视野不可见,对于慌乱的情形便会更加不知所措而影响最佳的救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方位保护手机落地的自动伸展防摔手机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包括:拉手外壳、金属链、金属固定柱、自动锁扣装置、破窗器和控制模块。金属链固定安装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横杆上。金属固定柱一端与金属链连接,金属固定柱另一端穿过拉手外壳的顶部与自动锁扣装置活动连接,自动锁扣装置和控制模块设置在拉手外壳内,拉手外壳上固定连接破窗器。控制模块与自动锁扣装置、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监测到公共交通工具供电异常时,控制自动锁扣装置从金属固定柱上脱落,使得拉手外壳处于可移动状态,使用者利用拉手外壳上固定连接的破窗器敲碎公共交通工具的窗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固定柱端部设有两个凹槽,自动锁扣装置包括左结构件、右结构件、左金属柱、右金属柱、左电磁头和右电磁头。左结构件和右结构件固定设置在拉手外壳内,左金属柱一端活动连接于左结构件。左金属柱另一端穿设在金属固定柱凹槽内,右金属柱一端活动连接于右结构件,右金属柱另一端穿设在金属固定柱凹槽内。左金属柱与左结构件之间设有左电磁头和左弹簧,右金属柱与右结构件之间设有右电磁头和右弹簧,左金属柱与右金属柱在左弹簧和右弹簧的弹力下穿设在金属固定柱凹槽内。控制模块与左电磁头和右电磁头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监测到公共交通工具供电异常时,控制左电磁头和右电磁头工作,吸附左金属柱和右金属柱,使左金属柱和右金属柱脱离金属固定柱凹槽,进而使拉手外壳脱离金属固定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包括电性连接的可充电锂电池模块、电源监测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送装置,锂电池模块与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电性连接,实现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对锂电池模块的充电,当电源监测装置监测到锂电池模块充电异常,则将信号发送给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送装置控制左电磁头和右电磁头工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破窗器固定在圆环结构上,圆环结构固定设置在拉手外壳的顶部,金属固定柱穿过圆环结构中间的通孔与自动锁扣装置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破窗器采用硬质金属或合金制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还电性连接有灯源,在信号发送装置控制左电磁头和右电磁头工作时,同时控制灯源工作。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该拉手则考虑到了这种功能,它采用了自动锁扣的方式,当公共交通工具遭遇事故而停止供电时,它会自动脱落并自动打开照明功能,还可以当作其破窗器的功效帮助更多人逃生救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供电正常时自动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供电异常时自动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破窗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且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包括:拉手外壳1、金属链2、金属固定柱3、自动锁扣装置4、破窗器5和控制模块6。金属链2固定安装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横杆7上,金属固定柱3一端与金属链2连接,金属固定柱3另一端穿过拉手外壳1的顶部与自动锁扣装置4活动连接,自动锁扣装置4和控制模块6设置在拉手外壳1内,拉手外壳1上固定连接破窗器5。采用金属链2固定连接横杆是为了拉手外壳1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随着公共交通工具的晃动有一定的缓冲力。控制模块6与自动锁扣装置4、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电性连接,具体是通过导线60与自动锁扣装置4电性连接,通过插接导线61与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6监测到公共交通工具供电异常时,控制自动锁扣装置4从金属固定柱3上脱落,拔掉插接导线,使得拉手外壳1处于可移动状态,使用者利用拉手外壳1上固定连接的破窗器5敲碎公共交通工具的窗户,让使用者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自救。如图4所示,破窗器5固定在圆环结构51上,圆环结构51固定设置在拉手外壳1的顶部,金属固定柱3穿过圆环结构51中间的通孔52与自动锁扣装置4连接。破窗器5采用硬质金属或合金制成,比如不锈钢,且表面带有不规则小棱角,便于破窗逃生。自动锁扣装置4包括左结构件41、右结构件42、左金属柱43、右金属柱44、左电磁头45和右电磁头46,左结构件41和右结构件42固定设置在拉手外壳1内。在具体实施本技术时,将金属固定柱3的端部设置两个凹槽31,左金属柱43一端活动连接于左结构件41,左金属柱43另一端穿设在金属固定柱3凹槽31内。右金属柱44一端活动连接于右结构件42,右金属柱44另一端穿设在金属固定柱3凹槽31内。左金属柱43与左结构件41之间设有左电磁头45和左弹簧47,右金属柱44与右结构件42之间设有右电磁头46和右弹簧48。左金属柱43与右金属柱44在左弹簧47和右弹簧48的弹力下穿设在金属固定柱3凹槽31内。控制模块6与左电磁头45和右电磁头46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6监测到公共交通工具供电异常时,控制左电磁头45和右电磁头46工作,吸附左金属柱43和右金属柱44,使左金属柱43和右金属柱44脱离金属固定柱3凹槽31,进而使拉手外壳1脱离金属固定柱3。控制模块6包括电性连接的可充电锂电池模块62、电源监测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发送装置,锂电池模块62与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电性连接,实现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对锂电池模块62的充电。如图2、图3所示,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供电异常时,电源监测装置会监测到锂电池模块62充电异常,则将信号发送给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送装置控制左电磁头45和右电磁头46工作,吸附左金属柱43和右金属柱44,使左金属柱43和右金属柱44脱离金属固定柱3凹槽31,进而使拉手外壳1脱离金属固定柱3。拉手外壳1处于可移动状态,使用者利用拉手外壳1上固定连接的破窗器5敲碎公共交通工具的窗户,让使用者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自救。控制模块6还电性连接有灯源8,在信号发送装置控制左电磁头45和右电磁头46工作时,同时控制灯源8工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该拉手则考虑到了这种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外壳、金属链、金属固定柱、自动锁扣装置、破窗器和控制模块,所述金属链固定安装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横杆上,所述金属固定柱一端与金属链连接,所述金属固定柱另一端穿过拉手外壳的顶部与自动锁扣装置活动连接,所述自动锁扣装置和控制模块设置在拉手外壳内,所述拉手外壳上固定连接破窗器,所述控制模块与自动锁扣装置、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监测到公共交通工具供电异常时,控制所述自动锁扣装置从金属固定柱上脱落,使得拉手外壳处于可移动状态,使用者利用拉手外壳上固定连接的破窗器敲碎公共交通工具的窗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外壳、金属链、金属固定柱、自动锁扣装置、破窗器和控制模块,所述金属链固定安装在公共交通工具的横杆上,所述金属固定柱一端与金属链连接,所述金属固定柱另一端穿过拉手外壳的顶部与自动锁扣装置活动连接,所述自动锁扣装置和控制模块设置在拉手外壳内,所述拉手外壳上固定连接破窗器,所述控制模块与自动锁扣装置、公共交通工具的电源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监测到公共交通工具供电异常时,控制所述自动锁扣装置从金属固定柱上脱落,使得拉手外壳处于可移动状态,使用者利用拉手外壳上固定连接的破窗器敲碎公共交通工具的窗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用安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固定柱端部设有两个凹槽,所述自动锁扣装置包括左结构件、右结构件、左金属柱、右金属柱、左电磁头和右电磁头,所述左结构件和右结构件固定设置在拉手外壳内,所述左金属柱一端活动连接于左结构件,所述左金属柱另一端穿设在金属固定柱凹槽内,所述右金属柱一端活动连接于右结构件,所述右金属柱另一端穿设在金属固定柱凹槽内,所述左金属柱与左结构件之间设有左电磁头和左弹簧,所述右金属柱与右结构件之间设有右电磁头和右弹簧,所述左金属柱与右金属柱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乐严栋陈芙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麦克雷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