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84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扶手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调节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相近端分别设有运动部和承导部,运动部的侧面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的顶部靠近而底部远离第二支座,第二支座上设有导向部,当调节件沿导向部前进时,调节件逐渐靠近并挤压第一斜面实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靠近;扶手包括扶手管,其两端通过固定座安装在车体上,扶手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连接两者的连接结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安装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相近端。本连接结构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锁紧和容差的效果;套环在遮挡明缝的同时,增强了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连接强度。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handrails with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扶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以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扶手管。
技术介绍
车内扶手大多通过安装在车体骨架上的固定座来固定,由于扶手一般都是最后安装的,此时固定座已被其他部类覆盖,只留有接口,不能够再次调节,因此扶手需要有较大的容差设计。对于个别区域,扶手中间没有固定座,仅靠两端固定的,特别是长度超过1.5m的,容差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如果扶手本身不能调节,安装时候就会存在较大的隐患,或是扶手的制造难度会大大增加。现有扶手管分为两段,一段焊有连接头,带螺纹孔;另外一段在管壁上开孔,其和连接头通过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栓连接。现有扶手管的缺点是容差小、刚性差、有明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扶手管中部固定连接时的容差问题,以及在解决容差问题后的补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调节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相近端分别设有运动部和用于导引运动部的运动轨迹的承导部,运动部的侧面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的顶部靠近而底部远离第二支座,第二支座上设有用于导引调节件的运动轨迹的导向部,当调节件沿导向部前进时,调节件逐渐靠近并挤压第一斜面实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靠近。优选地,调节件侧面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的底部靠近而顶部远离调节件前端。优选地,运动部上设有容差孔,容差孔的一组相对侧壁均设置第一斜面,导向部导引调节件的运动轨迹经过容差孔,当调节件沿导向部前进行,容差孔经第二斜面推动第一斜面而为调节件让位,实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靠近。优选地,运动部为圆杆,承导部为第一圆孔,导向部为垂直穿过第一圆孔的第二圆孔。优选地,导向部为螺纹孔,调节件上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优选地,导向部为螺纹孔,调节件分为前后同轴连接的挤压段和圆柱段,挤压段为圆台形,其侧面构成第二斜面,圆柱段侧面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优选地,运动部为两个平行设置的圆杆,两个圆杆的相邻侧面均设有第一斜面,两个第一斜面围成容差孔,承导部为两个圆孔,导向部为穿过两个圆孔之间的螺纹孔,调节件分为前后同轴连接的第一圆柱段、圆台段和第二圆柱段,第一圆柱段直径等于圆台段前端面直径,圆台段的侧面为第二斜面,第二圆柱段直径等于圆台段后端面直径,并大于圆台段前端面直径,第二圆柱段侧面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优选地,连接结构还包括套环,套环包括外套和设在外套内侧面的内环,外套套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相近端外侧,内环位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相近端之间。一种扶手,包括扶手管,其两端通过固定座安装在车体上,扶手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连接两者的前述的连接结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安装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相近端。优选地,扶手还包括套环,套环包括外套和设在外套内侧面的内环,外套套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相近端外侧,内环位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相近端面之间。优选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卡入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相近端,并通过焊接或粘接进行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连接结构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锁紧和容差的效果。套环在遮挡明缝的同时,增强了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连接结构的轴测图;图2是本连接结构的轴测爆炸图;图3是本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连接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连接结构的俯视展开示意图;图6是具有本连接结构的扶手的轴测图;图7是图6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支座,11-运动部,12-第一斜面,13-容差孔;2-第二支座,21-承导部,22-导向部;3-调节件,31-第二斜面,32-第一圆柱段,33-圆台段,34-第二圆柱段;4-套环;5-第一管段;6-第二管段;7-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相近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圆杆(相当于运动部11)和圆孔(相当于承导部21)。圆杆侧面设有第一斜面12,第一斜面12的顶部靠近第二支座2,其底部远离第二支座2。第二支座2上设有垂直穿过圆孔的螺纹孔(相当于导向部22),螺纹孔内设有螺纹配合的紧定螺钉(相当于调节件3),紧定螺钉侧面设有第二斜面31,第二斜面31的底部靠近紧定螺钉前端,其顶部远离紧定螺钉前端。拧紧紧定螺钉,紧定螺钉前端逐渐深入螺纹孔,紧定螺钉的第二斜面31挤压圆杆的第一斜面12使圆杆逐渐靠近第二支座2,实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收紧。圆杆,包括圆柱形本体和设在圆柱形本体侧面的第一斜面12,该第一斜面12的两端分别为靠近第二支座2的顶部和远离第二支座2的底部,从而保证圆杆可在一个楔形件或圆台件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实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靠近。紧定螺钉,包括前后同轴连接且制成一体的第一圆柱段32、圆台段33和第二圆柱段34。第二圆柱段34侧面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圆台段33侧面构成第二斜面31,其前端面直径等于第一圆柱段32后端面直径,其后端面直径大于其前端面直径,并且等于第二圆柱段34前端面直径。该紧定螺钉的圆台段33带有一定的切入角度,能在与第二支座2紧固的同时收紧第一支座1。收紧过程:首先将紧定螺钉的第一圆柱段32前端(即紧定螺钉前端)对准螺纹孔。然后拧紧紧定螺钉,使紧定螺钉前端逐渐深入螺纹孔,直至紧定螺钉的圆台段33前端移动至圆杆的第一斜面12位置。接着继续拧紧紧定螺钉,紧定螺钉的圆台段33侧面(即第二斜面31)推动圆杆的第一斜面12,使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处于收紧状态,不会晃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变了圆杆的数量,增加了套环4,具体如下。圆杆数量为两个并且平行设置,两个圆杆的相邻侧面均设有第一斜面12,两个第一斜面12配合围成容差孔13。套环4包括制成一体的环形的外套和设在外套内侧面中部的内环,外套套在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相近端径向外侧,内环位于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相近端面之间。实施例三一种扶手,包括扶手管,其两端通过固定座7安装在车体上,扶手管包括第一管段5、第二管段6和连接两者的实施例一中的连接结构,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分别卡入第一管段5和第二管段6的相近端,并通过焊接或粘接进行固定。圆杆数量为两个并且平行设置,两个圆杆的相邻侧面均设有第一斜面12,两个第一斜面12配合围成容差孔13。容差孔13和紧定螺钉的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锁紧和容差的效果。套环4包括外套和设在外套内侧面的内环,外套套在第一管段5和第二管段6的相近端外侧,内环位于第一管段5和第二管段6相近端面之间。套环4在遮挡明缝(第一管段5和第二管段6之间的缝隙)的同时,增强了第一管段5和第二管段6的连接强度。安装过程:先将套环4套在第一管段5,再将第二管段6与第一管段5连接。然后将扶手管两端通过固定座7安装在车体上,用紧定螺钉将第一管段5和第二管段6收紧,直至内环被第一管段5和第二支座2夹紧为止。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2)和调节件(3),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相近端分别设有运动部(11)和用于导引运动部(11)的运动轨迹的承导部(21),运动部(11)的侧面设有第一斜面(12),第一斜面(12)的顶部靠近而底部远离第二支座(2),第二支座(2)上设有用于导引调节件(3)的运动轨迹的导向部(22),当调节件(3)沿导向部(22)前进时,调节件(3)逐渐靠近并挤压第一斜面(12)实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靠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2)和调节件(3),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相近端分别设有运动部(11)和用于导引运动部(11)的运动轨迹的承导部(21),运动部(11)的侧面设有第一斜面(12),第一斜面(12)的顶部靠近而底部远离第二支座(2),第二支座(2)上设有用于导引调节件(3)的运动轨迹的导向部(22),当调节件(3)沿导向部(22)前进时,调节件(3)逐渐靠近并挤压第一斜面(12)实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靠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侧面设有第二斜面(31),第二斜面(31)的底部靠近而顶部远离调节件(3)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11)上设有容差孔(13),容差孔(13)的一组相对侧壁均设置第一斜面(12),导向部(22)导引调节件(3)的运动轨迹经过容差孔(13),当调节件(3)沿导向部(22)前进行,容差孔(13)经第二斜面(31)推动第一斜面(12)而为调节件(3)让位,实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的靠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11)为圆杆,承导部(21)为第一圆孔,导向部(22)为垂直穿过第一圆孔的第二圆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22)为螺纹孔,调节件(3)上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22)为螺纹孔,调节件(3)分为前后同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建鸣陆薛彬叶雄飞吴宾
申请(专利权)人: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