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抓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86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乘客站立及可以调整抓手高度的公交车抓手,包括锁套、前固定器、按钮、工字型外壳、圆柱卡扣、工字型外壳轨道、滑动器、后固定器、安全绳带滑动带、安全绳带固定带、抓手、抓手卡扣、前固定器圆空隙、工字型外壳空隙、工字型外壳轨道圆空隙、长弹簧、滑轨、弹簧片、短弹簧、中轴、凹槽、滑动通道、按钮内滑动凹槽。安全绳带滑动带与安全绳带固定带组成稳定的直角三角形状,保证了乘客不会因惯性导致身体前倾过大而造成的身体碰撞或跌倒;不同身高的乘客可以通过调整抓手高度,从而使握持抓手更方便舒适。

A Bus Gra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抓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使用的公交车抓手,特别提供了一种可以调整抓手高度、辅助乘客站稳的公交车抓手。
技术介绍
人们经常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当站立乘车时,会握住公交车抓手或扶杆来站稳身体,但因扶杆高于抓手,且乘客身高限制,抓扶杆很费力,所以乘客大多选择抓抓手。现代公交车配置的抓手有一大缺点就是其晃动范围太大,当公交车刹车过快或过急时,因惯性站立乘客会身体前倾,此时抓手也会前倾一段距离达到一定倾斜角度,平衡因乘客惯性出现的向前的力,从而拉住乘客,这一段前倾往往使站立乘客面临摔倒、碰撞等不良后果。为了对传统公交车抓手进行结构优化并同时满足减小抓手向前的晃动及可以自由调整抓手的高度,引入了一种公交车抓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缺陷,设计出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公交车抓手。增加了公交车抓手的上部结构,抓手上的两条安全绳带通过组成直角三角形状,既满足了绳带下抓手的自然竖直状态,也可防止因惯性抓手前倾的幅度过大;通过公交车抓手的上部结构,可以调整抓手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更舒适的握住抓手。为实现上述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本专利技术包括锁套、前固定器、按钮、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抓手,包括锁套、前固定器、按钮、工字型外壳、圆柱卡扣、工字型外壳轨道、滑动器、后固定器、安全绳带滑动带、安全绳带固定带、抓手、抓手卡扣、前固定器圆空隙、工字型外壳空隙、工字型外壳轨道圆空隙、长弹簧、滑轨、弹簧片、短弹簧、中轴、凹槽、滑动通道、按钮内滑动凹槽,其特征在于前固定器和后固定器固定在公交车扶杆上,锁套和滑动器均套在公交车扶杆上,前固定器上有前固定器圆空隙,前固定器下端固定有锁套,按钮在前固定器上并穿过前固定器圆空隙,固定在前固定器内部的弹簧片上;工字型外壳前端连接前固定器后端连接后固定器,工字型外壳上有工字型外壳空隙和工字型外壳轨道,工字型外壳轨道一侧上还有工字型外壳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抓手,包括锁套、前固定器、按钮、工字型外壳、圆柱卡扣、工字型外壳轨道、滑动器、后固定器、安全绳带滑动带、安全绳带固定带、抓手、抓手卡扣、前固定器圆空隙、工字型外壳空隙、工字型外壳轨道圆空隙、长弹簧、滑轨、弹簧片、短弹簧、中轴、凹槽、滑动通道、按钮内滑动凹槽,其特征在于前固定器和后固定器固定在公交车扶杆上,锁套和滑动器均套在公交车扶杆上,前固定器上有前固定器圆空隙,前固定器下端固定有锁套,按钮在前固定器上并穿过前固定器圆空隙,固定在前固定器内部的弹簧片上;工字型外壳前端连接前固定器后端连接后固定器,工字型外壳上有工字型外壳空隙和工字型外壳轨道,工字型外壳轨道一侧上还有工字型外壳轨道圆空隙,滑动器在工字型外壳轨道外且可以沿轨道移动,滑动器上端穿过工字型外壳轨道空隙并在工字型外壳内,滑动器上端有滑动通道,滑动器内一侧还有凹槽;工字型外壳内部还有长弹簧、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雪冯益华张阳李学林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