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41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包括撬座,所述撬座的顶部焊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开有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内侧壁上穿设有单井注入管线,所述安装孔二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调节阀,所述外壳的顶部开有安装孔三和安装孔四,所述安装孔三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截止阀,所述安装孔四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止回阀,所述外壳的左侧开有安装孔五和安装孔六,所述安装孔五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该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设计新颖,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A New Integrated Device for Injection Distrib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属于油田注入系统相关

技术介绍
目前,水驱油藏大都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含水率高、水驱控制程度低,需通过开展三次采油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CO2驱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部分油田进行了小规模的试验性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将向地层中注入CO2,使其在油藏条件下充分反应而释放出气体,溶解于原油中,降低原油粘度,膨胀原油体积,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目前,CO2驱在部分油田的矿场试验大都采用临时橇装设备、按照单井单独配注的方式运行,注入站点多,安全风险大,开发成本高。当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油田进行大规模应用时,为便于管理、节省投资、降低安全风险,各注入井需进行集中配注,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设计新颖,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包括撬座,所述撬座的顶部焊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开有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内侧壁上穿设有单井注入管线,所述安装孔二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调节阀,所述外壳的顶部开有安装孔三和安装孔四,所述安装孔三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截止阀,所述安装孔四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止回阀,所述外壳的左侧开有安装孔五和安装孔六,所述安装孔五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所述安装孔六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闸阀,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焊接有高压汇管,所述高压汇管底部的内侧壁上开有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井注入管线的一端通过管线依次与单井压力变送器、止回阀、调节阀、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和闸阀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闸阀的一端通过管线与高压汇管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压汇管顶部的内侧壁上开有通孔,且通孔的内侧壁上穿设有放空管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压汇管底部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高压来液管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温度变送器,所述安装槽二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汇管压力变送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对CO2驱注入系统的配注装置进行了设计,将高压汇管、高压来液管线、流量计、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单井注入管线、放空管线等集成橇装。2、本技术中,仪表部分流量计采用带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进行计量,能够实时显示注入温度、注入压力、瞬时流量、累积流量。3、本技术中,在各注入管线上设有放空管线统一外排至集成装置外部,方便设备检修、维护。4、本技术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注入压力情况,设计压力为16~25MPa的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同时可以根据注入井数量和集中程度,设计一定配注管线数量的集成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高压汇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高压汇管、2-闸阀、3-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4-调节阀、5-止回阀、6-单井压力变送器、7-截止阀、8-单井注入管线、9-温度变送器、10-汇管压力变送器、11-高压来液管线、12-放空管线、13-橇座、14-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包括撬座13,所述撬座13的顶部焊接有外壳14,所述外壳14的右侧开有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内侧壁上穿设有单井注入管线8,所述安装孔二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调节阀4,所述外壳14的顶部开有安装孔三和安装孔四,所述安装孔三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截止阀7,所述安装孔四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止回阀5,所述外壳14的左侧开有安装孔五和安装孔六,所述安装孔五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3,所述安装孔六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闸阀2,所述外壳14的内侧壁上焊接有高压汇管1,所述高压汇管1底部的内侧壁上开有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井注入管线8的一端通过管线依次与单井压力变送器6、止回阀5、调节阀4、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3和闸阀2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闸阀2的一端通过管线与高压汇管1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压汇管1顶部的内侧壁上开有通孔,且通孔的内侧壁上穿设有放空管线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压汇管1底部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高压来液管线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温度变送器9,所述安装槽二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汇管压力变送器10。工作原理:使用时先检查该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善,该装置适用于油田注入站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整体搬迁、重复利用、快速安装,实现缩短设计周期、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工程投资,该装置可以满足油田CO2驱提高采收率开发项目,对于水驱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应用前景广阔,注入时,注入高压来液经过注入干线进入高压汇管1,高压汇管1上连接有多口注入井的配注管线,配注管线内的CO2通过单井注入管线8,再通过闸阀2、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3、调节阀4和止回阀5后连接站外注入管线,单井压力变送器6安装在止回阀5后注入管线上,便于监测单井配气管线压力,截止阀7安装在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3和调节阀4之间便于设备检修或维护时管线放空,各单井放空管线连接至放空管线12后统一外排,仪表接线箱采集、监控、上传每口注入井的相关参数,并配备CO2泄露报警、高压汇管1和仪表接线箱合理布置在橇座13上,配气汇管上的配气管线为一对一,即每一条配气管线对应一口单井,防止各注入井的注入参数相互干扰,确保注入井注入平稳,该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设计新颖,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撬座(13),所述撬座(13)的顶部焊接有外壳(14),所述外壳(14)的右侧开有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内侧壁上穿设有单井注入管线(8),所述安装孔二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调节阀(4),所述外壳(14)的顶部开有安装孔三和安装孔四,所述安装孔三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截止阀(7),所述安装孔四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止回阀(5),所述外壳(14)的左侧开有安装孔五和安装孔六,所述安装孔五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3),所述安装孔六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闸阀(2),所述外壳(14)的内侧壁上焊接有高压汇管(1),所述高压汇管(1)底部的内侧壁上开有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撬座(13),所述撬座(13)的顶部焊接有外壳(14),所述外壳(14)的右侧开有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内侧壁上穿设有单井注入管线(8),所述安装孔二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调节阀(4),所述外壳(14)的顶部开有安装孔三和安装孔四,所述安装孔三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截止阀(7),所述安装孔四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止回阀(5),所述外壳(14)的左侧开有安装孔五和安装孔六,所述安装孔五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温压补偿的楔形流量计(3),所述安装孔六的内侧壁上通过螺丝钉连接有闸阀(2),所述外壳(14)的内侧壁上焊接有高压汇管(1),所述高压汇管(1)底部的内侧壁上开有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配注一体化集成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庆林罡胡建国张小龙郭志强商永滨毛泾生董巍李言高飞罗政权王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