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25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涉及路面技术领域,其自下而上包括底基层、混凝土基层、联结层、过滤层、沥青透水面层;所述过滤层内设置有导热棒一,导热棒一从过滤层向上延伸至沥青透水面层内,导热棒一的底部距过滤层底部间隔设置,导热棒一的顶部距沥青透水面层顶部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沥青路面温度,减轻路面由高温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热岛效应的效果。

An Environment-friendly Pav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
,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与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的迅速发展,沥青路面以其平整度高、行车舒适性好、噪音低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中。据统计,我国在建、重建或大中修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采用了沥青路面。沥青作为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沥青路面性能易受荷载与温度的影响。现有的,由于沥青对太阳热的高吸收率使沥青路面表面温度高达60℃以上,极端天气情况下可到80℃以上,已超过道路沥青的软化点温度,且随着温度升高,变形量愈大,使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受到严峻的考验,产生热稳性病害,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交通安全;同时,蓄积了大量热量的沥青路面不断释放热量导致周围气温升高,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目的是降低沥青路面温度,减轻路面由高温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热岛效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底基层、混凝土基层、联结层、过滤层、沥青透水面层;所述过滤层内设置有导热棒一,导热棒一从过滤层向上延伸至沥青透水面层内,导热棒一的底部距过滤层底部间隔设置,导热棒一的顶部距沥青透水面层顶部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热棒一使路面上的热量沿导热棒一传输至路面内,避免路面表层温度过热,由于沥青透水面层为黑色,导致路面受太阳直射后温度较高,使得路面的寿命较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棒一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导热棒一垂直的导热棒二,导热棒二延伸至道路两侧的土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棒二与导热棒一垂直连接,使导热棒一上的温度传输到导热棒二上,导热棒二上的热量散发到路面两侧土层内,较小导热棒二热量对路面造成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棒一顶部设置有导热棒三,导热棒三自与导热棒一接触部位向外延伸,顶部延伸至透水面层内且距透水面层顶部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热棒三,使面层上的热量沿导热棒三传输到导热棒二一,使路面上的热量可以均匀的吸收到导热棒三上,导热棒三的热量可以散发至路面内一部分,剩余的传输到导热棒二上,散热较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基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圆槽,基层的底部设置有配合圆槽使用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圆槽配合使用,使底基层与混凝土基层之间连接较为紧密,基层与底基层之间不会发生层移,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青透水面层与第一混凝土基层之间还设置有一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层使雨水经过过滤后再排出,效果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包括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双层过滤,过滤效果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与隔热层之间设置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沿防水层上端面流入到路面两侧,避免雨水渗到底基层内,避免雨水对路基造成破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基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一防水粘结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粘结层,避免防水层产生破裂后雨水从防水层上渗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导热棒一、导热棒二、导热棒三,使路面上的热量传输到路面内,然后传输到路面两侧的土层内,减小太阳照射对路面造成的影响,缓解热岛效应;2、设置防水层,避免雨水下渗影响路基的稳定性;3、增强底基层与混凝土基层之间的结合度,避免基层与混凝土基层之间发生层移。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基层;11、圆槽;2、防水粘结层;3、混凝土基层;31、凸块;4、隔热层;5、防水层;6、联结层;7、过滤层;71、上过滤层;72、下过滤层;8、沥青透水面层;9、防护层;91、导热棒一;92、导热棒二;93、导热棒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底基层1、防水粘结层2、混凝土基层3、隔热层4、防水层5、联结层6、过滤层7、沥青透水面层8、防护层9。参照图1,路面中心处的过滤层7内竖直设置有导热棒一91;导热棒一91从过滤层7向上延伸至沥青透水面层8内,导热棒一91的底部距过滤层7底部间隔设置,导热棒一91的顶部距沥青透水面层8顶部间隔设置;导热棒一91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导热棒一91垂直的导热棒二92,导热棒二92与过滤层7底面平行且与过滤层7的底部间隔设置,导热棒二92向远离导热棒一91侧沿伸,且部分露出路面,深入路面两侧的土层内;导热棒一91底部与导热棒二92位于过滤层7内,过滤层7包括上过滤层71和下过滤层72,上过滤层71采用粗砂石铺设而成,下过滤层72采用细砂石铺设而成;过滤层7空隙较大,使导热棒一91与导热棒二92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散热,降温速度较快,避免热量对路面底部的混凝土基层3造成影响;导热棒一91和导热棒二92均采用传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参照图1,导热棒一91顶部设置有导热棒三93,导热棒三93自与导热棒一91接触部位向外延伸,顶部延伸至沥青透水面层8内且与沥青透水面层8顶部间隔设置,导热棒三93底部位于联结层6内。参照图1,混凝土基层3的顶部设置有波浪状的凸起,隔热层4铺设在凸起上。参照图1,底基层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圆槽11,圆槽11通过压路机压出,压路机上的压轮上带有与圆槽11相配使用的凸起柱;混凝土基层3底部带有配合圆槽11使用的凸块31,这样便使混凝土基层3与底基层1之间连接紧密。参照图1,底基层1采用水泥稳定土制成,水泥稳定土是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防水粘结层2采用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组成,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固含量大于50%;所述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小于24小时,所述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固化物与水泥混凝土在25℃的粘结力大于2.0MPa,所述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固化物与水泥混凝土在60℃的粘结力大于1.0PMa。混凝土基层3由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构造而成,厚度为400mm;隔热层4为水溶性氟丙烯酸-聚酯型透明隔热层4,该隔热层4是由一种水溶性氟丙烯酸-聚酯型透明隔热树脂材料铺设在混凝土基层3上而形成的层结构,该层结构的厚度为10-15mm;铺设隔热层4为了防止导热棒一91与导热棒二92传输的热量对路面的防水层5以及混凝土基层3造成不良影响。防水层5采用SBS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为原料,施工前清理混凝土基层3,喷涂第一遍SBS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等表干后再喷涂第二、三遍防水涂料,直到达到理想的厚度,(一般涂膜厚度为0.4mm~0.7mm,其用量为1.6kg/㎡)。联结层6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且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为13%-18%,可以及时排出路面结构中的水分,防止水破坏。沥青透水面层8采用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构成,OGFC具有较大的守隙率,一般在18%~25%之间,雨天可使轮胎与路表之问的积水通过混合料内部的连通孔隙排出;防护层9采用改性透水沥青PAC-13制成。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铺设底基层1,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底基层(1)、混凝土基层(3)、联结层(6)、过滤层(7)、沥青透水面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7)内设置有导热棒一(91),导热棒一(91)从过滤层(7)向上延伸至沥青透水面层(8)内,导热棒一(91)的底部距过滤层(7)底部间隔设置,导热棒一(91)的顶部距沥青透水面层(8)顶部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自下而上包括底基层(1)、混凝土基层(3)、联结层(6)、过滤层(7)、沥青透水面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7)内设置有导热棒一(91),导热棒一(91)从过滤层(7)向上延伸至沥青透水面层(8)内,导热棒一(91)的底部距过滤层(7)底部间隔设置,导热棒一(91)的顶部距沥青透水面层(8)顶部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棒一(91)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导热棒一(91)垂直的导热棒二(92),导热棒二(92)延伸至道路两侧的土层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棒一(91)顶部设置有导热棒三(93),导热棒三(93)自与导热棒一(91)接触部位向外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平俊吴明光汪晓光任世俊高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恒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