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13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甲壳素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混凝沉淀池、混合气浮池、兼氧‑好氧‑厌氧生化池,第三混凝沉淀池、污泥脱水单元,深度处理单元,活性炭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酸碱加药装置,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处理水量灵活,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先分流处理,后汇合处理,降低了处理难度,处理效果好,减少了废水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回用,节能减排,达到资源循环使用的目的。

A Chitin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的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甲壳素废水的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甲壳素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物,甲壳素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用于饮用水的净化、食品添加剂以及工业废水处理中,是一种用途很广泛尚待开发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现有甲壳素的生产企业多以虾蟹壳作为生产原料,以虾蟹壳为原料制备甲壳素的主要操作包括脱矿物质(约40%,主要是碳酸钙和磷酸钙)和除去蛋白质及少量脂肪,其主要生产工艺是由虾壳、蟹壳通过酸浸、碱浸、加热等工序除去钙质、蛋白质得到,其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酸、碱废水,对于该废水的处理,国内目前未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数厂家仍处于无处理排放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且使用成本低的甲壳素废水的处理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混凝沉淀池、混合气浮池、兼氧-好氧-厌氧生化池,第三混凝沉淀池、污泥脱水单元,深度处理单元,活性炭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酸碱加药装置,曝气装置。优选地,所有池体内部均做防腐处理。优选地,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混合气浮池、好氧池内加装曝气装置。优选地,第一混凝沉淀池和第二混凝沉淀池中设置高分子絮凝剂加药装置,向系统中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有助于系统去除蛋白质。优选地,混合气浮池内设置活性炭粉自动投加装置。优选地,混合气浮池内设置pH在线监测仪,控制酸碱加药泵联动。优选地,混合气浮池内设置酸碱加药装置,通过与pH在线监测仪联动,控制混合后pH在中性偏碱(7.0~7.5),酸液采用盐酸(HCl),碱液采用氢氧化钠(NaOH)。优选地,第三混凝沉淀池中设置絮凝剂加药装置,向系统投加絮凝剂,有助于污泥脱水。优选地,第三混凝沉淀池内加装回流装置至兼氧池。优选地,第三混凝沉淀池内设置污泥回流装置,污泥回流至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内。优选地,第三混凝沉淀池出水根据需要直接排放或者进出深度处理单元继续处理。优选地,深度处理单元才用超滤膜系统或者纳滤膜系统。优选地,污泥脱水系统采用板框式压滤机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调节池2-第二调节池3-第一混凝沉淀池4-第二混凝沉淀池5-混合气浮池6-兼氧-厌氧-好氧池7-第三混凝沉淀池8-污泥脱水单元9-深度处理单元10-活性炭加药装置11-絮凝剂加药装置12-酸碱加药装置13-曝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池体及构筑物依次有: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第一混凝沉淀池和第二混凝沉淀池,混合气浮池,兼氧-厌氧-好氧池,第三混凝沉淀池,污泥脱水单元,深度处理单元,活性炭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酸碱加药装置,曝气装置。酸性废水依次经过第一调节池、第一混凝沉淀池进入混合气浮池,碱性废水依次经过第二调节池、第二混凝沉淀池进入混合气浮池,在混合气浮池中反应后依次进入第三混凝沉淀池、兼氧-厌氧-好氧池,最后再进入深度处理单元进行最终处理。曝气装置:分别在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混合气浮池、好氧池中设置曝气装置,并安装阀门进行气量控制。絮凝加药装置:向第一混凝沉淀池和第二混凝沉淀池分别设置高分子絮凝剂加药装置,高分子絮凝剂采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向第三混凝沉淀池中设置絮凝剂加药装置,絮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PAC)。活性炭加药装置:向混合气浮池反应池部分设置活性炭粉自动加药装置,活性炭粉采用200目左右为宜;在第三混凝沉淀池3中设置污泥回流装置,将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第一调节池1和第二调节池2。pH在线监测仪:在混合气浮池的反应区后段设置pH在线监测仪,并使其与酸碱加药泵联动,确保混合后废水pH在7.0~7.5之间。污泥回流装置:第三混凝沉淀池的污泥,通过气动污泥泵部分或者全部回流至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深度处理单元:根据实际需求水质,第三混凝沉淀池出水可以直接排放;若需要更高回用要求,可将出水进入回用装置深度处理,达标后回用。回用装置采用超滤膜系统或者纳滤膜系统。污泥脱水装置:混凝沉淀池的污泥部分进入压滤机脱水,第一混凝沉淀池和第二混凝沉淀池的污泥全部进入压滤机脱水,污泥脱水后外运处理。系统的尺寸根据实际水量确定,系统可以设计为一体化结构,也可以设计为分体式池体。但应根据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混合后,保持混合废水的酸碱度接近中性或中性偏碱。若中和后废水偏酸性或碱性,首先应调节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的进水量来调节混合废水pH值,其次就需要投加药剂,以保证生化部分的进水pH值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将药剂投加量降到最少,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如下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混凝沉淀池、混合气浮池、兼氧‑好氧‑厌氧生化池,第三混凝沉淀池、污泥脱水单元,深度处理单元,活性炭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酸碱加药装置,曝气装置,第三混凝沉淀池的出水达标排放或者进深度处理单元后回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如下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混凝沉淀池、混合气浮池、兼氧-好氧-厌氧生化池,第三混凝沉淀池、污泥脱水单元,深度处理单元,活性炭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酸碱加药装置,曝气装置,第三混凝沉淀池的出水达标排放或者进深度处理单元后回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期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分流处理;酸性废水依次进第一调节池、第一混凝沉淀池,碱性废水依次进第二调节池、第二混凝沉淀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沉淀池设置回流装置至第一调节池,第二混凝沉淀池设置回流装置至第二调节池。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混凝沉淀池与第二混凝沉淀池设置高分子絮凝剂加药装置定量向池子内投加高分子絮凝剂,高分子絮凝剂选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混凝沉淀池出水与第二混凝沉淀池出水在混合气浮池反应区汇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壳素废水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宇许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