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86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安装板下板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前轮罩上,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前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上板左右两侧,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后端固定连接于前轮罩上,左挡板和右挡板下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下板左右两侧,安装板上板前端与安装板后挡板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后挡板下端与安装板下板前端固定连接,安装板上板、安装板后挡板和安装板下板之间纵向延伸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支撑板,安装板下板底部与下横梁固定连接,下横梁两侧均与前轮罩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取消了前隔板加强板,减少零件开发数量,降低零件开发费用;涂装电泳时能完全上漆,大大提升了该区域的防腐性能。

A kind of assemblies for lower installation plate of front part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
技术介绍
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包括汽车前挡风玻璃以下的安装及排水结构,除了需要安装前挡风玻璃、雨刮、前档下装饰板等零件之外,还需要负责将前挡风玻璃流下来的水排出车外。因此,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除了对强度、刚度有一定的要求之外,对白车身中的防腐性能的要求也十分重要。在进行整车设计时,由于结构需求,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需要与前轮罩焊接在一起,同时作为前悬挂的安装点。为了排水需要,前隔板下安装板下板一般设计为一个很大的冲压件,从整车轻量化方面考虑,此类大冲压件应使用厚度不大于0.8mm的薄板。但由于前悬挂安装点处受到的载荷很大,需要加强该点的强度,故现有的整车型中,在前悬挂安装点位置均增加一块前轮罩加强板(如图1和如图2所示)。现有的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存在一些不足:(一)前轮罩加强板01与前隔板下安装板下板02贴合,在电泳时不易上漆,而由于该区域为流水区域,生锈的风险很大;(二)在前悬挂安装点区域虽然有前轮罩加强板01,但前隔板下安装板下板02的应力仍然较高,仍然有开裂的风险;(三)由于增加了前轮罩加强板01,冲压件的数量增多,焊接工艺也更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其优点是取消了前隔板加强板,减少零件开发数量,降低零件开发费用;涂装电泳时能完全上漆,大大提升了该区域的防腐性能。本技术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包括安装板上板、安装板后挡板、安装板下板、左挡板、右挡板和下横梁,所述安装板下板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前轮罩上,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板左右两侧,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轮罩上,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下板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板上板前端与所述安装板后挡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后挡板下端与所述安装板下板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板、所述安装板后挡板和所述安装板下板之间纵向延伸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支撑板,所述安装板下板底部与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两侧均与所述前轮罩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还可以是:所述安装板下板左右两侧厚度大于所述安装板下板中间厚度。所述安装板下板左右两侧厚度为1.4mm-2.0mm,所述安装板下板中间厚度为0.7mm-1.0mm。所述安装板下板两侧上均设置有三幅式筋条,所述三幅式筋条呈等角度向外延伸,所述三幅式筋条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板两侧与所述前轮罩搭接位置处。所述三幅式筋条中部形成有向上的翻边。所述下横梁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安装板下板与所述下横梁之间围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延伸设置于两侧所述前轮罩之间。所述支撑板数量为至少五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孔。所述安装板下板为激光拼焊板冲压成型。本技术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包括安装板上板、安装板后挡板、安装板下板、左挡板、右挡板和下横梁,所述安装板下板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前轮罩上,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板左右两侧,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轮罩上,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下板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板上板前端与所述安装板后挡板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后端与所述安装板下板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板、所述安装板后挡板和所述安装板下板之间纵向延伸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支撑板,所述安装板下板底部与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两侧均与所述前轮罩固定连接。这样,安装板下板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前轮罩上,增强了安装板下板左右两端与前轮罩之间的连接强度,其连接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左挡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板左端上,左挡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前轮罩上,其连接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增加了左挡板与安装板上板和前轮罩之间的连接强度。右挡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板右端上,右挡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前轮罩上,其连接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增加了右挡板与安装板上板和前轮罩之间的连接强度。安装板上板前端与安装板后挡板上端之间、安装板后挡板下端与安装板下板前端之间均固定连接,同时支撑板纵向设置固定连接于安装板上板、安装板后挡板和安装板下板围设形成的空间内,以上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支撑板数量为三个或者多个,其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能达到提高NVH性能和达到成本重量最佳平衡。支撑板能将安装板下板、安装板上板和安装板后挡板连接起来,降低该区域的振动,从而提升NVH性能。安装板下板底部与下横梁固定连接,其连接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能增强安装板下板底部与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强该区域的强度。通过设置支撑板,取消了前隔板下安装板下板两侧的前隔板加强板,减少零件开发数量,降低零件开发费用;同时,由于在前悬挂安装点处没有贴合的前隔板加强板,在涂装电泳时能完全上漆,大大提升了该区域的防腐性能。本技术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取消了前隔板加强板,减少零件开发数量,降低零件开发费用;涂装电泳时能完全上漆,大大提升了该区域的防腐性能。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本技术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安装示意图。图4本技术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中部剖面图。图5本技术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的安装板下板示意图。图6本技术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的局部示意图。图7本技术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爆炸示意图。图号说明1、安装板上板;2、安装板后挡板;3、安装板下板;31、三幅式筋条;32、翻边;4、左挡板;5、右挡板;6、支撑板;7、下横梁;8、前轮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至图7对本技术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中,图右上方为前,图左下方为后,图左上方为左和图右方为右。本技术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7相关各图,包括安装板上板1、安装板后挡板2、安装板下板3、左挡板4、右挡板5和下横梁7,所述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前轮罩8上,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板1左右两侧,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轮罩8上,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板上板1前端与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下端与所述安装板下板3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板1、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和所述安装板下板3之间纵向延伸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支撑板6,所述安装板下板3底部与所述下横梁7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7两侧均与所述前轮罩8固定连接。这样,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前轮罩8上,增强了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端与前轮罩8之间的连接强度,其连接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左挡板4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板1左端上,左挡板4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前轮罩8上,其连接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增加了左挡板4与安装板上板1和前轮罩8之间的连接强度。右挡板5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板1右端上,右挡板5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前轮罩8上,其连接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增加了右挡板5与安装板上板1和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上板(1)、安装板后挡板(2)、安装板下板(3)、左挡板(4)、右挡板(5)和下横梁(7),所述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前轮罩(8)上,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板(1)左右两侧,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轮罩(8)上,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板上板(1)前端与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下端与所述安装板下板(3)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板(1)、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和所述安装板下板(3)之间纵向延伸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支撑板(6),所述安装板下板(3)底部与所述下横梁(7)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7)两侧均与所述前轮罩(8)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上板(1)、安装板后挡板(2)、安装板下板(3)、左挡板(4)、右挡板(5)和下横梁(7),所述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前轮罩(8)上,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板(1)左右两侧,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轮罩(8)上,所述左挡板(4)和所述右挡板(5)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板上板(1)前端与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下端与所述安装板下板(3)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板(1)、所述安装板后挡板(2)和所述安装板下板(3)之间纵向延伸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支撑板(6),所述安装板下板(3)底部与所述下横梁(7)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梁(7)两侧均与所述前轮罩(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侧厚度大于所述安装板下板(3)中间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隔板下安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下板(3)左右两侧厚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直腾苟金远龙航李书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