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86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包括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尾端梁和尾部横梁,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尾端梁和右侧围总成依次首尾连接围设成尾门框,尾部横梁水平设于尾门框的中上部,尾部横梁的左端与左侧围总成固定连接,尾部横梁的右端与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尾部横梁将尾门框分为上部框和下部框,上部框上固定设有后挡玻璃,下部框上设有尾门,尾门的下侧边与尾端梁可旋转式活动连接,尾门的上部与下部框的上部可启闭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后挡玻璃单独固定在车身上,减轻了尾门重量并且有利于对后挡玻璃的保护,尾门下旋转打开后可用于乘坐和搁置物品。

A Rear Side Panel Assembly for Ca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上的车身尾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
技术介绍
常见的微型电动车的车身尾部结构如图1中所示:尾门上旋转打开,仅有一个尾门洞,尾门洞四周由左侧围总成2、右侧围总成3、顶盖后横梁1、尾端梁4等零件组成。此结构中,后挡玻璃6固定于尾门7上并随尾门7运动,另外,汽车中或其后备箱中需要携带或防至长度较长的物品时,上旋转打开的尾门7通常无法关闭,物品也会悬至车外,存在掉落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后挡玻璃单独固定在车身上,减轻了尾门重量并且有利于对后挡玻璃的保护,尾门下旋转打开后可用于乘坐和搁置物品。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包括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尾端梁和尾部横梁,所述左侧围总成和所述右侧围总成左右对称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与所述尾端梁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所述左侧围总成、所述尾端梁和所述右侧围总成依次首尾连接围设成尾门框,所述尾部横梁水平设于所述尾门框的中上部,所述尾部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将所述尾门框分为上部框和下部框,所述上部框上固定设有后挡玻璃,所述下部框上设有尾门,所述尾门的下侧边与所述尾端梁可旋转式活动连接,所述尾门的上部与所述下部框的上部可启闭式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还可以是:所述左侧围总成包括左后侧围内板,所述右侧围总成包括右后侧围内板,所述左后侧围内板的中上部设有水平向右延伸的左延伸板,所述右后侧围内板的中上部设有水平向左延伸的右延伸板,所述左延伸板与所述右延伸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尾部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延伸板搭接固定,所述尾部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延伸板搭接固定。所述左后侧围内板的中部和所述右后侧围内板的中部分别设有尾门锁扣安装点。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包括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尾端梁和尾部横梁,所述左侧围总成和所述右侧围总成左右对称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与所述尾端梁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所述左侧围总成、所述尾端梁和所述右侧围总成依次首尾连接围设成尾门框,所述尾部横梁水平设于所述尾门框的中上部,所述尾部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将所述尾门框分为上部框和下部框,所述上部框上固定设有后挡玻璃,所述下部框上设有尾门,所述尾门的下侧边与所述尾端梁可旋转式活动连接,所述尾门的上部与所述下部框的上部可启闭式连接。这样,尾门框上增加一根尾部横梁,其两端分别与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连接,使车身尾部形成上下两个“框架”(上部框和下部框),上部框安装固定后挡玻璃,下部框为尾门洞,安装尾门,后挡玻璃单独固定在车身上,不同于传统车型中的固定于尾门上并随尾门运动,减轻了尾门重量并且有利于对后挡玻璃的保护,同时,尾门下旋转打开,设计新颖,并且车身尾门可打开至水平(或大致水平)并能够保证水平(大致水平)状态时,其连接强度满足承重150Kg。这样,当乘客外出游玩时,下旋转打开车身尾门,可满足两个成年人(150Kg)乘坐,也可将车身尾门当做桌子用于摆放物品等,另外,当后备箱中需要携带超长的物品时,打开尾门至水平状态,物品悬置车身外的部分可通过尾门来支撑,防止物品晃动或掉落,提高了安全性。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具有以下优点:后挡玻璃单独固定在车身上,减轻了尾门重量并且有利于对后挡玻璃的保护,尾门下旋转打开后可用于乘坐和搁置物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车身尾部及尾门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的尾部开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的尾部双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的尾部横梁与侧围连接结构图。图号说明1…顶盖后横梁2…左侧围总成3…右侧围总成4…尾端梁5…尾部横梁6…后挡玻璃7…尾门8…左后侧围内板9…左延伸板10…尾门锁扣安装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2至附图4,对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请参考图2至图4,包括顶盖后横梁1、左侧围总成2、右侧围总成3、尾端梁4和尾部横梁5,所述左侧围总成2和所述右侧围总成3左右对称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1与所述尾端梁4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1、所述左侧围总成2、所述尾端梁4和所述右侧围总成3依次首尾连接围设成尾门框,所述尾部横梁5水平设于所述尾门7框的中上部,所述尾部横梁5的左端与所述左侧围总成2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5的右端与所述右侧围总成3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5将所述尾门框分为上部框和下部框,所述上部框上固定设有后挡玻璃6,所述下部框上设有尾门7,所述尾门7的下侧边与所述尾端梁4可旋转式活动连接,所述尾门7的上部与所述下部框的上部可启闭式连接。这样,尾门框上增加一根尾部横梁5,其两端分别与左侧围总成2和右侧围总成3连接,使车身尾部形成上下两个“框架”(上部框和下部框),上部框安装固定后挡玻璃6,下部框为尾门洞,安装尾门7,后挡玻璃6单独固定在车身上,不同于传统车型中的固定于尾门7上并随尾门7运动,减轻了尾门7重量并且有利于对后挡玻璃6的保护,同时,尾门7下旋转打开,设计新颖,并且车身尾门7可打开至水平(或大致水平)并能够保证水平(大致水平)状态时,其连接强度满足承重150Kg。这样,当乘客外出游玩时,下旋转打开车身尾门7,可满足两个成年人(150Kg)乘坐,也可将车身尾门7当做桌子用于摆放物品等,另外,当汽车中或后备箱中需要携带超长的物品时,打开尾门7至水平状态,物品悬置车身外的部分可通过尾门7来支撑,防止物品晃动或掉落,提高了安全性。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具有以下优点:后挡玻璃6单独固定在车身上,减轻了尾门7重量并且有利于对后挡玻璃6的保护,尾门7下旋转打开后可用于乘坐和搁置物品。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1至图4,还可以是:所述左侧围总成2包括左后侧围内板8,所述右侧围总成3包括右后侧围内板,所述左后侧围内板8的中上部设有水平向右延伸的左延伸板9,所述右后侧围内板的中上部设有水平向左延伸的右延伸板9,所述左延伸板9与所述右延伸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尾部横梁5的左端与所述左延伸板9搭接固定,所述尾部横梁5的右端与所述右延伸板搭接固定。这样,通过设置左延伸板9便于尾部横梁5与左侧围总成2连接,通过设置右延伸板便于尾部横梁5与右侧围总成3连接,同时增加了尾部横梁5与左侧围总成2和右侧围总成3之间连接面的面积,尾部横梁5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左后侧围内板9的中部和所述右后侧围内板的中部分别设有尾门锁扣安装点10。这样,尾门锁扣安装点10用于安装尾门锁孔,在尾门7关闭时,使车身上有锁紧机构保持尾门7的关闭状态。上述仅对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技术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尾端梁和尾部横梁,所述左侧围总成和所述右侧围总成左右对称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与所述尾端梁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所述左侧围总成、所述尾端梁和所述右侧围总成依次首尾连接围设成尾门框,所述尾部横梁水平设于所述尾门框的中上部,所述尾部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将所述尾门框分为上部框和下部框,所述上部框上固定设有后挡玻璃,所述下部框上设有尾门,所述尾门的下侧边与所述尾端梁可旋转式活动连接,所述尾门的上部与所述下部框的上部可启闭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侧围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后横梁、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尾端梁和尾部横梁,所述左侧围总成和所述右侧围总成左右对称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与所述尾端梁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盖后横梁、所述左侧围总成、所述尾端梁和所述右侧围总成依次首尾连接围设成尾门框,所述尾部横梁水平设于所述尾门框的中上部,所述尾部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横梁将所述尾门框分为上部框和下部框,所述上部框上固定设有后挡玻璃,所述下部框上设有尾门,所述尾门的下侧边与所述尾端梁可旋转式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晓东肖淘谢贵山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