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74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包括耐火板材本体,耐火板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中心基板,中心基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机构,第一抗冲击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层,中心基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机构,第二抗冲击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层,第二抗冲击机构包括加强块、加强板与弧形板,加强板的一侧与加强块的一侧固定连接。该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通过第一抗冲击层、第二抗冲击层、第一加强板、加强块、弧形板、第二拱形腔与第一拱形腔的配合使用,从而增加了耐火板材本体的强度,增加了耐火板材本体的抗压能力,从而使耐火板材本体在经受较大的压力时,不易发生形变。

A Refractory Sheet with Deformation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火板,具体是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
技术介绍
耐火板学名为热固性树脂浸渍纸高压层积板,英文缩写为HPL是表面装饰用耐火建材,有丰富的表面色彩,纹路以及特殊的物流性能,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家具、厨柜、实验室枱面、外墙等领域。耐火板俗称防火板,防火板只是人们的习惯说法,但它可不是真的不怕火,只是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防火板是原纸(钛粉纸、牛皮纸)经过三聚氰胺与酚醛树脂的浸渍工艺,高温高压成。三聚氰胺树脂热固成型后表面硬度高、耐磨、耐高温、耐撞击,表面毛孔细小不易被污染,耐溶剂性、耐水性、耐药品性、耐焰性等机械强度。绝缘性、耐电弧性良好及不易老化。防火板表面光泽性,透明性能很好地还原色彩、花纹有极高的仿真性。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耐火板材,在使用时,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传统的耐火板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其抗压能力不佳,易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包括耐火板材本体,所述耐火板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中心基板,所述中心基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机构,所述第一抗冲击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层,所述中心基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机构,所述第二抗冲击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层,所述第二抗冲击机构包括加强块、加强板与弧形板,所述加强板的一侧与加强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的远离加强板的一侧与弧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远离加强块的一侧与中心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的正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拱形腔,所述第二拱形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靠近弧形板的一侧与弧形板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支撑空腔,所述弧形板的内表面与中心基板的一侧之间形成第一拱形腔。所述中心基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侧与中心基板内壁的一侧之间形成三角空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拱形腔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拱形腔的结构大小均一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抗冲击机构与第二抗冲击机构的结构大小均一致,且第一抗冲击机构与第二抗冲击机构以中心基板为中心点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中心基板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中心基板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抗冲击层与第二抗冲击层的结构大小均一致,且第一抗冲击层与第二抗冲击层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加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通过第一抗冲击层、第二抗冲击层、第一加强板、加强块、弧形板、第二拱形腔与第一拱形腔的配合使用,从而增加了耐火板材本体的强度,增加了耐火板材本体的抗压能力,从而使耐火板材本体在经受较大的压力时,不易发生形变,通过加强块、第二拱形腔、第一拱形腔与弧形板的配合使用,由于第一拱形腔与第二拱形腔的形状为拱形,拱形受压时会把这个力传给相邻的加强块与中心基板抵住拱足散发的力,从而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拱形所能承受的力量更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耐火板材本体的抗压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抗形变的效果,通过中心基板、第二加强筋与三角空腔的配合使用,由于三角形的支撑效果好,支撑的更加的稳定,从而增加了中心基板对第一抗冲击机构与第二抗冲击机构的支撑力度,能够对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大大的提高其抗压能力,从而避免:耐火板材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抗形变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中中心基板的剖视图。图中:耐火板材本体1、第一抗冲击层2、第一抗冲击机构3、中心基板4、第二抗冲击机构5、第二抗冲击层6、第一拱形腔7、弧形板8、第二拱形腔9、加强块10、加强板11、支撑空腔12、第一加强筋13、第二加强筋14、三角空腔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包括耐火板材本体1,耐火板材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中心基板4,中心基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机构3,第一抗冲击机构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层2,中心基板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机构5,第二抗冲击机构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层6,第二抗冲击机构5包括加强块10、加强板11与弧形板8,加强板11的一侧与加强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加强块10的远离加强板11的一侧与弧形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弧形板8远离加强块10的一侧与中心基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加强块10的正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拱形腔9,第二拱形腔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13,第一加强筋13靠近弧形板8的一侧与弧形板8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支撑空腔12,弧形板8的内表面与中心基板4的一侧之间形成第一拱形腔7。中心基板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4的一侧与中心基板4内壁的一侧之间形成三角空腔15,第一拱形腔7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拱形腔7的结构大小均一致,第一抗冲击机构3与第二抗冲击机构5的结构大小均一致,且第一抗冲击机构3与第二抗冲击机构5以中心基板4为中心点对称分布,第二加强筋14的一端与中心基板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二加强筋14的另一端与中心基板4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抗冲击层2与第二抗冲击层6的结构大小均一致,且第一抗冲击层2与第二抗冲击层6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加强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第一抗冲击层2、第二抗冲击层6、第一加强板11、加强块10、弧形板8、第二拱形腔9与第一拱形腔7的配合使用,从而增加了耐火板材本体1的强度,增加了耐火板材本体1的抗压能力,从而使耐火板材本体1在经受较大的压力时,不易发生形变,通过加强块10、第二拱形腔9、第一拱形腔7与弧形板8的配合使用,由于第一拱形腔7与第二拱形腔9的形状为拱形,拱形受压时会把这个力传给相邻的加强块10与中心基板4抵住拱足散发的力,从而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拱形所能承受的力量更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耐火板材本体1的抗压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抗形变的效果,通过中心基板4、第二加强筋14与三角空腔15的配合使用,由于三角形的支撑效果好,支撑的更加的稳定,从而增加了中心基板4对第一抗冲击机构3与第二抗冲击机构5的支撑力度,能够对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大大的提高其抗压能力,从而避免:耐火板材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抗形变效果好。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包括耐火板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板材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中心基板(4),所述中心基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机构(3),所述第一抗冲击机构(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层(2),所述中心基板(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机构(5),所述第二抗冲击机构(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层(6),所述第二抗冲击机构(5)包括加强块(10)、加强板(11)与弧形板(8),所述加强板(11)的一侧与加强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10)的远离加强板(11)的一侧与弧形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8)远离加强块(10)的一侧与中心基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10)的正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拱形腔(9),所述第二拱形腔(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13),所述第一加强筋(13)靠近弧形板(8)的一侧与弧形板(8)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支撑空腔(12),所述弧形板(8)的内表面与中心基板(4)的一侧之间形成第一拱形腔(7);所述中心基板(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筋(14),所述第二加强筋(14)的一侧与中心基板(4)内壁的一侧之间形成三角空腔(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形变效果的耐火板材,包括耐火板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板材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中心基板(4),所述中心基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机构(3),所述第一抗冲击机构(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抗冲击层(2),所述中心基板(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机构(5),所述第二抗冲击机构(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抗冲击层(6),所述第二抗冲击机构(5)包括加强块(10)、加强板(11)与弧形板(8),所述加强板(11)的一侧与加强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10)的远离加强板(11)的一侧与弧形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8)远离加强块(10)的一侧与中心基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10)的正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拱形腔(9),所述第二拱形腔(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13),所述第一加强筋(13)靠近弧形板(8)的一侧与弧形板(8)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支撑空腔(12),所述弧形板(8)的内表面与中心基板(4)的一侧之间形成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飞季俊邵长高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宜昌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