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1510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7:46
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包括倾斜安装于机架上的绞龙,所述绞龙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绞龙的下端敞口设置,所述绞龙壳体的下端固接有铲土刀,所述绞龙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接至少一个引导通道。该装置解决了甘薯等垄生农作物种植的从垄沟中挖土,将土从秧苗孔的侧面覆盖到田垄上的土坑中这一技术问题,并能实现精准分土覆盖,降低了垄生农作物种植的劳动强度,可配套用于插秧机,完善垄生农作物种植的全程机械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涉及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农机具覆土装置主要有小麦播种机开沟覆土装置、玉米开沟覆土装置等,这类覆土装置主要在没有覆膜的情况下对开沟播种后的地面上进行整平覆土,这种覆土方式只能适用于小颗粒种子播种机的覆土,如果用在甘薯等垄作种植作物的插秧机覆土,会破坏种植的垄面,所以对垄作种植作物秧苗种植后的膜上覆土不适用。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覆膜机的覆土装置,是覆膜机在地面上完成覆膜工作后,覆土装置在覆膜装置的前面采用某种装置将地面上的土抬起后传到装个机器的后面,盖在地面新覆的薄膜上,这里薄膜上的土都是从薄膜正上方盖下来的,这种覆土方式会将农作物幼苗压弯,使得秧苗的存活率降低,同样不适用于甘薯类农作物种植的膜上覆土。甘薯是一种蔓生型垄作种植作物,产量大,每亩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甘薯营养丰富,广为大众喜爱,甘薯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这对甘薯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薯的种植流程主要包括:制作田垄、覆膜、开沟、插秧和覆土。目前国内出现的甘薯插秧机缺少膜上覆土这一环节,覆土处理依然采用人工覆土。甘薯的膜上覆土的难点在于:利用开沟器在已经覆膜的田垄上打开甘薯移栽坑,甘薯秧插在甘薯移栽坑里,覆土装置的土不能从已经覆膜的田垄上铲起,只能从田垄旁边的沟里铲起,而且土不能从已经插上甘薯秧的甘薯移栽坑的正上方填上,只能从甘薯秧孔的侧面填到甘薯移栽坑里去。市场上尚且不存在与甘薯等垄生作物插秧机相匹配的膜上覆土装置,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的加剧,研发与插秧机配套的覆土装置已是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甘薯等垄生农作物在插秧机插秧后没有合适的覆土装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给秧苗覆土的绞龙式覆土装置,其作用是从田垄旁边的沟里将土铲起,再将土从秧苗孔的侧面填充到已经有秧苗的移栽坑里。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包括倾斜安装于机架上的绞龙,所述绞龙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绞龙的下端敞口设置,所述绞龙壳体的下端固接有铲土刀,所述绞龙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接至少一个引导通道。所述铲土刀将田垄旁边沟中的土块铲起,汇集在铲土刀中,通过绞龙的旋转使得土沿着绞龙向上运动。绞龙壳体中的土利用重力从开口处掉落进引导通道,最后从引导通道出口落到田垄上。所述绞龙式覆土装置机架上安装有直流步进电机,所述直流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分土圆盘,所述分土圆盘上设有一个与引导通道出口相对应的出土口。直流步进电机带动分土圆盘旋转,当分土圆盘的出土口不与引导通道出口重合时,从绞龙壳体里面掉落进入引导通道中的土会汇集在引导通道出口,因为有分土圆盘的遮挡,土不会掉落到田垄上;当分土圆盘上的出土口与引导通道出口出现重合的时候,引导通道中的土因为重力掉落进入田垄上的秧苗孔中,进而完成覆土装置的分堆覆土。在机架上还安装有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用于控制直流步进电机转速。直流步进电机的转速也可根据插秧机上的开沟器打开的秧苗移栽坑距离而定,开沟器每打开一个秧苗移栽坑到下一个秧苗移栽坑打开之前,直流步进电机转动一圈,调节分土圆盘出土口的位置,使得覆土装置经过一个移栽坑时,分土圆盘上的出土口与引导通道出口重合最大,出土最多。所述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还包括转速控制模块,所述转速控制模块位于与绞龙式覆土装置配套使用的插秧机上,所述转速控制模块包括信息采集部分、信息处理部分、信息输出部分和能量供应部分。所述的信息采集部分为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插秧机的与开沟器配套的轴一端,转速传感器检测插秧机轴的转速并将信号传递给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和单片机。所述信息处理部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和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接收传感器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接收形式,单片机将接收到的转速信号进行计算处理,通过计算,得出达到覆土装置精准分土的直流步进电机最佳转速信号,单片机通过串口将转速信号传递给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可选用嵌入式单片机。所述信息输出部分包括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直流步进电机和显示屏,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接收到单片机传递过来的转速指令,控制直流步进电机带动分土圆盘旋转的速度,显示屏显示直流步进电机的即时转速。所述能量供应部分采用电池,用于供电。所述的驱动装置可用液压马达,绞龙壳体的尾部安装液压马达固定座,在液压马达固定座上安装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绞龙的中心轴连接,绞龙的中心轴下端通过支撑轴承与绞龙壳体连接,液压马达为绞龙提供转矩;液压马达采用恒转矩即可满足需要,与液压马达所配套的液压泵站系统主要集成在与绞龙式覆土装置配套使用的插秧机上。所述机架下面安装一个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对整个覆土装置在田垄间的作业起到支撑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解决了甘薯等垄生农作物种植的从垄沟中挖土,将土从秧苗孔的侧面覆盖到田垄上的土坑中这一技术问题,并能实现精准分土覆盖,降低了垄生农作物种植的劳动强度,实现垄作种植物在种植时完成插秧后覆土这一环节的机械化,可配套用于垄作种植作物的插秧机,进一步完善了垄生农作物种植的全程机械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结构示意图;图5为转速控制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图中:1、绞龙,2、中心轴,3、铲土刀,4、机架,5、支撑轮,6、分土圆盘,7、出土口,8、直流步进电机,9、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10、引导通道,11、液压马达固定座,12、液压马达,13、机架侧板,14、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查询图1至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用于为甘薯插秧机在单垄膜上插秧配套使用,包括倾斜安装于机架4上的绞龙1,所述绞龙1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绞龙1的下端敞口设置,绞龙1壳体的下端固接有铲土刀3,绞龙1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接一个引导通道10。所述铲土刀3为弧形,将田垄旁边沟中的土块铲起,汇集在铲土刀3中,通过绞龙的旋转使得土沿着绞龙向上运动。绞龙1壳体中的土利用重力从壳体开口处掉落进入引导通道10。所述机架4上安装有小型直流步进电机8,所述直流步进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分土圆盘6,所述分土圆盘6上设有一个与引导通道10的出口相对应的出土口7。直流步进电机8带动分土圆盘6旋转,当分土圆盘6的出土口7不与引导通道10出口重合时,从绞龙1壳体里面掉落进入引导通道10中的土会汇集在引导通道10出口,因为有分土圆盘6的遮挡,土不会掉落到田垄上;当分土圆盘6上的出土口7与引导通道10出口出现重合的时候,引导通道10中的土因为重力掉落进入田垄上的秧苗孔中,进而完成覆土装置的分堆覆土。直流步进电机8的转速根据甘薯插秧机上的开沟器打开的甘薯移栽坑距离而定,开沟器每打开一个甘薯移栽坑到下一个甘薯移栽坑打开之前,直流步进电机8转动一圈,直流步进电机8的转速控制模块集成在甘薯插秧机上;调节分土圆盘6的出土口7的位置,使得覆土装置经过一个甘薯移栽坑时,分土圆盘6上的出土口7与引导通道10的出口重合最大,出土最多。如图五所示,所述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还包括转速控制模块,所述转速控制模块位于与绞龙式覆土装置配套使用的插秧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安装于机架上的绞龙,所述绞龙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绞龙的下端敞口设置,所述绞龙壳体的下端固接有铲土刀,所述绞龙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接至少一个引导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安装于机架上的绞龙,所述绞龙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绞龙的下端敞口设置,所述绞龙壳体的下端固接有铲土刀,所述绞龙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接至少一个引导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安装有直流步进电机,所述直流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分土圆盘,所述分土圆盘上设有一个与引导通道出口相对应的出土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安装有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绞龙式智能型覆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还包括转速控制模块,所述转速控制模块位于与绞龙式覆土装置配套使用的插秧机上,所述转速控制模块包括信息采集部分、信息处理部分、信息输出部分和能量供应部分;所述的信息采集部分为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检测插秧机轴的转速并将信号传递给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和单片机;所述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钊钦辛青青郭子蒙郑文秀鹿瑶刘钲铎程翔勋史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