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卷针以及采用该电池卷针的电芯卷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37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芯卷绕机领域,涉及一种电池卷针。该电池卷针通过在第一卷针本体以及第二卷针本体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减少了电池卷针与待卷箔材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减少了摩擦力,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抽芯现象;同时,在电池卷针表面涂覆有抗摩层,进一步的较少了摩擦力,提高了电池的良品率。此外,第二凹槽连通着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并在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侧端开设有第二凹槽开口,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在卷绕过程中,待卷箔材与卷针之间发生真空贴合,提高了电池的良品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该电池卷针的电芯卷针机,该电芯卷绕机能够解决电池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摩擦力过大的问题。

Battery needle coiling machine and battery needle coiling machine using the battery needle coi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卷针以及采用该电池卷针的电芯卷针机
本技术涉及电芯卷绕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卷针以及采用该电池卷针的电芯卷针机。
技术介绍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电子烟、各种数码产品、电动工具、动力、储能等领域,其市场应用广、潜力大。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日益广泛,电池容量越来越大,人们对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成为一种迫切而普遍的要求。其中,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电池卷针用于将电极片和隔膜材料卷成特定大小的电池电芯,随着市场的变化,为了提升电池的性能和容量,同样也为了安全考虑,采用的隔膜材料越来越薄,相对的对于卷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在电芯的生产过程中,电芯的隔膜材料与卷针完全接触,在电芯脱离卷针的时候就会造成很大的摩擦力,导致电芯抽取的时候容易出现隔膜抽出(抽芯现象),导致此种电池报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卷针,该电芯脱离卷针时因摩擦力较大从而发生抽芯现象,提高了电池的良品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卷针,所述电池卷针包括有可相互贴合后接触重合的第一卷针以及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包括有第一卷针本体以及第一卷针连接部;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沿所述第一卷针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相互贴合的端面中部;所述第二卷针包括有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以及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沿所述第二卷针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卷针本体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二卷针与所述第一卷针相互贴合的端面中部;工作状态下,待卷箔材设于所述电池卷针的所述第一卷针以及所述第二卷针中间;所述第一卷针中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卷针中的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相互贴合,所述第一卷针中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卷针中的所述第二卷针本体相互贴合,以及夹住待卷箔材;然后进行旋转以此完成卷材工作。优选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优选的,为了防止箔材与卷针之间真空贴合,所述第二凹槽延伸进入到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并在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的侧端开设有第二凹槽开口。优选的,为了便于工业成型以及进一步减少卷针与箔材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一凹槽向所述第一卷针本体凹入的深度为0.2mm,宽度为0.2至0.3mm;所述第二凹槽向所述第二卷针本体凹入的深度为0.2mm,宽度为0.2至0.3mm。优选的,为了便于工业成型以及进一步减少卷针与箔材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弧形凹槽。优选的,所述电池卷针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卷针本体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电池卷针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卷针本体的横截面均为半椭圆形。优选的,所述电池卷针为多边形柱状结构。优选的,进一步减少卷针与箔材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卷针本体将的侧面上涂覆有一层抗摩层,具体的,该抗摩层为DLC涂层或聚氟乙烯润滑层,也可以是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电池卷针,该电池卷针通过在第一卷针本体以及第二卷针本体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减少了电池卷针与待卷箔材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减少了摩擦力,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抽芯现象;同时,在电池卷针表面涂覆有抗摩层,进一步的较少了摩擦力,提高了电池的良品率。此外,第二凹槽连通着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并在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侧端开设有第二凹槽开口,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在卷绕过程中,待卷箔材与卷针之间发生真空贴合,提高了电池的良品率。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该电池卷针的电芯卷针机,该电芯卷针机,包括有卷绕机构;所述电池卷针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卷绕机构上。例如,所述电池卷针通过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卷绕机构上。该电芯卷绕机,能够解决电池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摩擦力过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涉及的电池卷针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涉及的电池卷针中第一卷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涉及的电池卷针中第二卷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请参阅附图1至3,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卷针1,电池卷针1包括有可相互贴合后接触重合的第一卷针11以及第二卷针12;第一卷针11包括有第一卷针本体112以及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111;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111设于第一卷针本体112一端,并与第一卷针本体112连接;沿第一卷针1轴向方向上,第一卷针本体11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121;第一凹槽1121设于第一卷针11与第二卷针12相互贴合的端面中部;第二卷针12包括有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121以及第二卷针本体122;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121设于第二卷针本体122一端,并与第二卷针本体122连接;沿第二卷针12轴向方向上,第二卷针本体122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221;第二凹槽1221设于第二卷针12与第一卷针11相互贴合的端面中部;工作状态下,待卷箔材设于电池卷针1的第一卷针11以及第二卷针12中间;第一卷针11中的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111与第二卷针12中的第二卷针本体121连接部相互贴合,第一卷针1中的第一卷针本体112以及第二卷针12中的第二卷针本体122相互贴合,以及夹住待卷箔材;然后进行旋转以此完成卷材工作。优选的,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111以及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121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1以及第二安装孔1211。优选的,为了防止箔材与卷针之间真空贴合,第二凹槽1221延伸进入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121,并在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121的侧端开设有第二凹槽开口1212。优选的,为了便于工业成型以及进一步减少卷针与箔材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凹槽1121以及第二凹槽1221向第一卷针本体112以及第二卷针本体122凹入的深度为0.2mm,宽度为0.2至0.3mm。优选的,为了便于工业成型以及进一步减少卷针与箔材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凹槽1121以及第二凹槽1221均为弧形凹槽。作为选择的,也可以是方形槽。优选的,电池卷针1为圆柱状结构;第一卷针本体112以及第二卷针本体122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优选的,电池卷针1为椭圆形结构;第一卷针本体112以及第二卷针本体122的横截面均为半椭圆形。优选的,电池卷针1为多边形柱状结构。优选的,进一步减少卷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卷针包括有可相互贴合后接触重合的第一卷针以及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包括有第一卷针本体以及第一卷针连接部;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沿所述第一卷针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卷针本体沿所述第一卷针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相互贴合的端面中部;所述第二卷针包括有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以及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卷针本体上沿所述第二卷针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二卷针与所述第一卷针相互贴合的端面中部;工作状态下,待卷箔材设于所述电池卷针的所述第一卷针以及所述第二卷针中间;所述第一卷针中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卷针中的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相互贴合,所述第一卷针中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卷针中的所述第二卷针本体相互贴合,以及夹住待卷箔材;然后进行旋转以此完成卷材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卷针包括有可相互贴合后接触重合的第一卷针以及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包括有第一卷针本体以及第一卷针连接部;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沿所述第一卷针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卷针本体沿所述第一卷针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相互贴合的端面中部;所述第二卷针包括有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以及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卷针本体上沿所述第二卷针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二卷针与所述第一卷针相互贴合的端面中部;工作状态下,待卷箔材设于所述电池卷针的所述第一卷针以及所述第二卷针中间;所述第一卷针中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卷针中的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相互贴合,所述第一卷针中的所述第一卷针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卷针中的所述第二卷针本体相互贴合,以及夹住待卷箔材;然后进行旋转以此完成卷材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针本体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卷针本体连接部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开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矩华超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