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372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电池包的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相邻的所述端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与所述电池包内的安装梁连接。由此,通过安装部与安装梁配合,能够提高电池模组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也能够提高电池包抵抗碰撞和挤压的能力,可以防止电池模组失效,从而可以避免起火或者爆炸事故的发生,进而可以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Battery modules and battery packs for battery p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以及具有该电池包的电池模组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电动汽车。而动力电池包是电动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电池模组是动力电池包的核心部件。碰撞安全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一般电池模组采用铝合金壳体结构防护,该壳体结构对电芯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然而,在车辆发生异常事故时,侧板防护结构不足以抵抗电池包挤压碰撞而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产生威胁成员生命安全的起火或者爆炸事故。相关技术中,一般电池模组的壳体结构采用铝合金端板和侧板焊接成金属框架的方式保证电芯结构安全,端板提供机械和电气接口,该结构形式的侧板结构抵抗碰撞或者挤压的能力较弱,若电池包抵抗变形能力不足,模组侧板很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以解决电池模组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的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相邻的所述端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与所述电池包内的安装梁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形成安装梁安装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模组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模组本体之间的两个所述安装部具有高度差,从而使得该两个所述安装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能够被叠置。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叠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部上下紧贴。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侧板均包括:第一子侧板和第二子侧板,所述第一子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子侧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子侧板的下端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子侧板的上端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紧贴以形成所述安装部。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子侧板、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子侧板一体成型。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包括:翻边和主体,所述翻边的一端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翻边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模组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安装部的端部投影位于所述端板的外壁和内壁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通过安装部与安装梁配合,能够提高电池模组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也能够提高电池包抵抗碰撞和挤压的能力,可以防止电池模组失效,从而可以避免起火或者爆炸事故的发生,进而可以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包与上述电池包的电池模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两个电池模组装配后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第一子侧板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第一子侧板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第二子侧板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第二子侧板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池模组10;模组本体1;端板2;侧板3;第一子侧板31;第二子侧板32;第一安装部33;第二安装部34;翻边35;主体36;安装孔37;安装部4;止裂口5;安装梁安装空间2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10包括:模组本体1、两个端板2和两个侧板3。两个端板2和两个侧板3都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制造,两个端板2可以分别设置于模组本体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也就是说,两个端板2中的一个设置于模组本体1的第一端,两个端板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模组本体1的第二端。两个侧板3可以分别设置于模组本体1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相邻的端板2与侧板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每个侧板3上均可以设置有安装部4,安装部4适于与电池包内的安装梁连接。并且,安装梁为电池包下壳体的横梁结构,电池包组装完成后,电池模组10的安装部4与安装梁装配在一起,而且安装梁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的侧板3之间,也就是说,安装梁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之间,安装梁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的侧板3贴靠,当电池包被挤压时,挤压力先作用在安装梁上,安装梁被挤压后,挤压力才会传递给安装部4和侧板3。其中,当挤压力较小时,安装梁和安装部4会将挤压力吸收掉,挤压力就不会将侧板3挤压变形,当挤压力较大时,安装梁和安装部4会将一部分挤压力吸收掉,可以减小电池模组10所受挤压力。由此,通过安装部4与安装梁配合,能够提高电池模组10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也能够提高电池包抵抗碰撞和挤压的能力,还能够提高电池模组10的抗振动能力,可以防止电池模组10被压坏,也可以防止电池模组10失效,从而可以避免起火或者爆炸事故的发生,进而可以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由此,通过安装部4与安装梁配合,能够提高电池模组10本身抵抗变形的能力,也能够提高电池包抵抗碰撞和挤压的能力,可以防止电池模组10失效,从而可以避免起火或者爆炸事故的发生,进而可以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之间可以形成安装梁安装空间20,需要解释的是,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的两个侧板3间隔开设置,两个侧板3之间的空间为安装梁安装空间20,其中,通过设置安装梁安装空间20,能够保证安装梁可以装配在两个电池模组10之间,可以提升电池包抗挤压能力,从而可以保证电池模组10不被压坏,进而可以延长电池模组10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模组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模组本体1之间的两个安装部4具有高度差,从而使得该两个安装部4在高度方向上能够被叠置。其中,每个电池模组10的两个侧板3上的两个安装部4上下错位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左侧的侧板3上的安装部4与位于右侧的侧板3上的安装部4具有高度差。当装配电池模组10时,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的具有高度差的两个安装部4装配在一起,这样设置能够使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安装在一个安装梁上,可以缩小电池模组10间的间距,从而可以节省电池包内的安装空间,进而可以保证在电池包有限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本体(1);两个端板(2),两个所述端板(2)分别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两个侧板(3),两个所述侧板(3)分别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相邻的所述端板(2)与所述侧板(3)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侧板(3)上均设置有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适于与所述电池包内的安装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本体(1);两个端板(2),两个所述端板(2)分别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两个侧板(3),两个所述侧板(3)分别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1)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相邻的所述端板(2)与所述侧板(3)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侧板(3)上均设置有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适于与所述电池包内的安装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0)之间形成安装梁安装空间(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组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模组本体(1)之间的两个所述安装部(4)具有高度差,从而使得该两个所述安装部(4)在所述高度方向上能够被叠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叠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部(4)上下紧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1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板(3)均包括:第一子侧板(31)和第二子侧板(32),所述第一子侧板(31)设置于所述第二子侧板(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小林唐丽娟曲凡多李卫华冯冰刘建华马坤庄旭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