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90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油管、冷却水管、风扇和控制装置,壳体具有内腔和散热窗,散热窗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网,油管螺旋设于内腔,冷却水管沿同一螺旋方向螺旋设于内腔,风扇设于内腔顶部;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水泵,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油管的进液端,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油管的出液端,循环水泵设于冷却水管的进液端,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水泵均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中的风扇、散热网以及冷却水管协同作用,交换机油管的热量,降低油管中液压油的温度,同时通过控制器选择性的开启循环水泵,节约能源。

A Spiral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式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板材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板材压板机的螺旋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压板机是板材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设备。市场上现有的压板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液压驱动压板机中的压板升降,另一类是螺杆型。液压型的压板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厂中通常是连续生产,液压油不断反复的在油管中流动,高压的液压油摩擦管壁,使管壁发热。液压油长期处于高温状态,易损坏液压系统,降低液压系统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旋式换热器,快速的降低压板机的液压油的温度,提高生产速率,延长压板机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油管、冷却水管、风扇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和散热窗,所述散热窗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网,所述油管螺旋设于所述内腔,所述冷却水管沿同一螺旋方向螺旋设于所述内腔,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内腔顶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水泵,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油管的进液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油管的出液端,所述循环水泵设于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液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循环水泵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均螺旋设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水管位于所述第二水管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网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的散热翅片;所述本体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散热翅片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散热翅片位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内腔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为漏斗状,所述散热翅片的半径沿远离所述内腔的方向依次递增。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散热翅片设于所述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匀间隔设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螺旋式换热器中,油管螺旋盘绕在壳体内,在壳体的内腔的顶部还设置有风扇,壳体的散热窗上设置有散热网,顶部的风扇带动壳体内腔中的空气流动,加快散热,降低油管以及油管内的液压油的温度;在壳体的内腔内还设置有冷却水管,在冷却水管的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在油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当油管的温度较高时,启动循环水泵,使冷却冷水在冷却水管中循环,加快冷却速度。当油管的出液端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可关闭循环水泵,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换热器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换热器的散热网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换热器的散热网的主视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换热器的散热网的主视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换热器的散热网的主视示意图三;图8为本技术换热器的控制装置的系统框图;附图标记:1-壳体,11-内腔,2-油管,3-冷却水管,4-风扇,5-散热网,51-本体,52-散热翅片,53-通孔,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循环水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8,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种螺旋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油管2、冷却水管3、风扇4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1具有内腔11和散热窗,该壳体1为立方体,散热窗设置在壳体1的四周,散热窗的大小与油管2的螺旋长度有关;在所述散热窗上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网5,所述油管2螺旋设于所述内腔11,使用状态时,油管2的进液端位于壳体1的上部,油管2的出液端位于壳体1的下部;所述冷却水管3沿同一螺旋方向螺旋设于所述内腔11,冷却水管3紧贴着油管2螺旋盘绕,在使用状态时,冷却水管3的进液端位于壳体1的下部,出液端位于壳体1的上部;所述风扇4设于所述内腔11顶部;风扇4转动,使壳体1内的热空气从散热窗排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和循环水泵8,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于所述油管2的进液端,用于检测进液端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于所述油管2的出液端,用于检测冷却后的液压油的温度,所述循环水泵8设于所述冷却水管3的进液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和所述循环水泵8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本技术的换热器在工作时,转动的风扇4不断的将内腔11中的热空气排出,当第一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液压油的温度较高时,通过微处理器控制,启动循环水泵8工作,使冷却水在冷却水管3中循环,当第二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油管2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微处理器控制循环水泵8,使循环水泵8停止工作,仅通过风扇4和扇热窗进行散热。本技术的换热器可根据油管2中液压油的温度来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在夏季时,环境温度高,可冷却水和风扇4同时工作,而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则可以不启动循环水泵8,节约能源。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管3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均螺旋设于所述内腔11,所述第一水管位于所述第二水管上方,即当该换热器水平放置时,在同位置的螺旋环上,第一水管在油管2的上方,第二水管在油管2的下方,第一水管、油管2和第二水管在同一截面,并且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紧贴着油管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网5包括本体51和设于所述本体51的散热翅片52;本体51为薄板状,在本体51设有多个通孔53,通孔53的轴向与本体51的厚度方向相同,所述散热翅片52设于所述通孔53处,且所述散热翅片52位于所述本体51远离所述内腔11的一侧,即板体的外侧。该散热翅片52为漏斗状,所述散热翅片52的半径沿远离所述内腔11的方向依次递增,该散热翅片52半径较小的一端与通孔53连通,内腔11中的热空气可从漏斗状的散热翅片52排出,其中,散热翅片52的高度可按需设计。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孔53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散热翅片52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匀间隔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间隔设置的方式可以是一排第一通孔与一排第二通孔间隔设置,也可以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交替设置,即第一通孔的周围均是第二通孔,相应的第二通孔的周围均是第一通孔,边缘处除外。本技术的换热器中的风扇、散热网以及冷却水管协同作用,交换机油管的热量,降低油管中液压油的温度,同时通过控制器选择性的开启循环水泵,节约能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油管(2)、冷却水管(3)、风扇(4)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1)具有内腔(11)和散热窗,所述散热窗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网(5),所述油管(2)螺旋设于所述内腔(11),所述冷却水管(3)沿同一螺旋方向螺旋设于所述内腔(11),所述风扇(4)设于所述内腔(11)顶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和循环水泵(8),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于所述油管(2)的进液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于所述油管(2)的出液端,所述循环水泵(8)设于所述冷却水管(3)的进液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和所述循环水泵(8)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油管(2)、冷却水管(3)、风扇(4)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1)具有内腔(11)和散热窗,所述散热窗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网(5),所述油管(2)螺旋设于所述内腔(11),所述冷却水管(3)沿同一螺旋方向螺旋设于所述内腔(11),所述风扇(4)设于所述内腔(11)顶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和循环水泵(8),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于所述油管(2)的进液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于所述油管(2)的出液端,所述循环水泵(8)设于所述冷却水管(3)的进液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和所述循环水泵(8)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3)包括第一水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勇赵万全任远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帝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