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0277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包括门型移动支架,门型移动支包括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下端分别设有带刹车的滚轮,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上端共同连接有U形连杆,U形连杆包括横杆、分别设置在横杆两端的导向杆和驱动杆,在导向杆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套孔,第一移动支架上端与套孔滑动配合,驱动杆下端通过轴承与驱动套筒转动连接,驱动套筒下端为内螺纹孔,第二移动支架上端设有与内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且驱动杆内部设有供第二移动支架伸出的过孔,通过旋转驱动套筒从而使U形连杆上下移动;在限位板下端设有锆硅酸铝纤维毡,锆硅酸铝纤维毡卡设在锅炉倾倒口处。

A Slag Separation Device for Improving the Purity of Nickel-Magnesium Nodul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铸造领域,涉及球化剂生产工艺,具体说是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镍镁球化剂是金属镍和金属镁通过高温熔炼手段得到的中间合金,对于镍镁球化剂,由于镍的熔点1452℃,镁的熔点650℃,镍和镁的熔化温度相差很大。很难一同熔化,很难合金化。而且金属镁还具有蒸汽压高,不感应等特点,实际生产难度大,冶炼时容易引起火灾、烟雾甚至爆炸,镁收得率极低,生产中采用真空熔炼,成分偏析大。熔炼镍镁球化剂时加入助熔剂使氧化镁的熔点降低,并随助熔剂上浮到球化剂熔体的上表面,降低了球化剂中氧化镁的含量;助熔剂飘浮在熔融球化剂的上表面,阻隔了熔体与空气接触,减少了氧化镁的生成;出炉前静置炉水10-15min,以获得高纯净度的镍镁球化剂。但在浇注镍镁球化剂过程,需要将助熔剂等形成的熔渣分离,不要到浇注成品中。原来的操作方式是:为防止熔渣混入成品,浇铸前出炉工人使用长柄勺撇去熔体表面的浮渣后再浇铸到球化剂模具中。这样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出炉工人所承受的热辐射大,劳动强度高。如何简化除渣的操作方式,改善操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寻找一种有效简单的剔除熔体表面的熔渣,使其在浇注过程,不混入成品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能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操作简单,不污染熔体,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安全系数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包括门型移动支架,门型移动支包括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下端分别设有带刹车的滚轮,第一移动支架、第二移动支架上端共同连接有U形连杆,U形连杆包括横杆、分别设置在横杆两端的导向杆和驱动杆,在导向杆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套孔,第一移动支架上端与套孔滑动配合,驱动杆下端通过轴承与驱动套筒转动连接,驱动套筒下端为内螺纹孔,第二移动支架上端设有与内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且驱动杆内部设有供第二移动支架伸出的过孔,通过旋转驱动套筒从而使U形连杆上下移动;在U形连杆中间位置设有延长杆,在延长杆的下端设有限位板,在限位板下端设有锆硅酸铝纤维毡,锆硅酸铝纤维毡卡设在锅炉倾倒口处。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所限位板的下端面设有多个固定锥刺,在固定锥刺上设有多个倒刺,能够将锆硅酸铝纤维毡与限位板固定,避免滑脱。前述的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锆硅酸铝纤维毡的外形尺寸为:300×200×50(mm)或400×300×50(mm)。前述的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在锅炉处设有直线滑轨,滚轮在直线滑轨上沿直线方向移动,这样能够降低摩擦力,并且方便操作人员操作,简单高效。前述的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驱动套筒外侧设有旋转把手,这样能够方便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力。本技术还公开了熔渣分离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准备锆硅酸铝纤维毡,锆硅酸铝纤维毡的加热线收缩率低于4%,纤维直径(μm):3-5,体积密度:130±5kg/m3;化学组成:Al2O3:35~39%;SiO2:35~45%;ZrO2:15~17%,然后将锆硅酸铝纤维毡裁剪成外形尺寸长、宽、高分别为:300×200×50(mm)或400×300×50(mm);步骤2:将准备好的锆硅酸铝纤维毡安装在限位板下方,然后将门型移动支架的移动到直线滑轨上,并且将锆硅酸铝纤维毡卡设在锅炉倾倒口处,同时将靠近锅炉内侧锆硅酸铝纤维毡,使其厚度方向有1/3~2/3浸没在铁水中;步骤3:当锅炉缓慢旋转动时,操作人员一边推着门型移动支架沿直线滑轨移动,一边旋转驱动套筒,最终在锅炉缓慢旋转动的过程中,使锆硅酸铝纤维毡始终与锅炉倾倒口处贴合,进而形成熔渣分离的屏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设计熔渣分离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让操作者远离高温的锅炉,增加操作的舒适度,避免灼伤皮肤的问题,工人只需操作熔渣分离装置,U形连杆能够上下移动,并且在U形连杆上设置锆硅酸铝纤维毡,当锅炉缓慢转动的过程中,操作者只需旋转驱动套筒,保持锆硅酸铝纤维毡与锅炉倾倒口贴合,同时移动门型移动支架即可,将滚轮在直线滑轨上沿直线方向移动,能够降低摩擦阻力,操作者轻松移动;含锆硅酸铝纤维毡形如絮毡,质轻柔软,是一种聚渣极强而对熔体无污染的中性耐高温材料,使用时可剪切不同大小的形状,置于高温熔体表面后微有软化和收缩,而其条状始终附在熔体的表面并强效集聚浮渣,浇注时始终在浇注口处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挡渣、滤渣、集渣的防线,而又不与钢包壁粘连,有极好的隔热、保温、遮光、防辐射,有效的保证了熔体浇注的纯净度和浇注过程的安全性,浇注结束,含锆硅酸铝纤维毡用工具一拨即落,为一次性使用,方便清理;本技术方案还公开了锆硅酸铝纤维毡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创新的将锆硅酸铝纤维毡引入高镍镁球化剂的制备工艺中,具有巨大的创造性,具体如下:1)、含锆硅酸铝纤维由高温熔融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锆混合料经过高压空气喷吹成纤,其熔融温度高达1700-2000℃,镍镁球化剂的熔化温度为1250~1390°℃,不会与镍镁球化剂反应。2)、含锆硅酸铝纤维毡的密度低(130±5kg/m3),整体漂浮于球化剂熔体表面,不会与电炉炉壁发生粘连,浇铸时随熔体浮降,浮出熔体表面的熔渣都被聚阻于纤维毡的表面。其富含微孔利于吸收熔渣。3)、含锆硅酸铝纤维毡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抗拉强度适中(≥30kPa)。使用时可手工用刀切割成任意大小,可以被灵活的操作与安装,应用于各种高温环境。4)、含锆硅酸铝纤维毡覆盖在熔体表面,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减少熔体热量损失。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出炉工人的工作条件。5)、浇铸完成后,含锆硅酸铝纤维毡与熔渣附着在电炉出水口处,只有少量的热收缩,整体形状基本保持,与炉壁不粘连,方便工人将其清理走。6)、比较各种形态的耐火纤维制品,纤维毡比纤维棉滤渣效果好,整体性好,不易松散,容易捞取,经济实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U形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移动支架,2-第二移动支架,3-滚轮,4-横杆,5-导向杆,6-驱动杆,7-套孔,8-轴承,9-驱动套筒,10-内螺纹孔,11-外螺纹,12-过孔,13-延长杆,14-限位板,15-固定锥刺,16-倒刺,17-直线滑轨,18-旋转把手,19-锆硅酸铝纤维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包括门型移动支架,门型移动支包括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下端分别设有带刹车的滚轮3,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上端共同连接有U形连杆,U形连杆包括横杆4、分别设置在横杆4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包括门型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移动支包括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所述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下端分别设有带刹车的滚轮(3),所述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上端共同连接有U形连杆,所述U形连杆包括横杆(4)、分别设置在横杆(4)两端的导向杆(5)和驱动杆(6),在所述导向杆(5)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套孔(7),所述第一移动支架(1)上端与套孔(7)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杆(6)下端通过轴承(8)与驱动套筒(9)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套筒(9)下端为内螺纹孔(10),所述第二移动支架(2)上端设有与内螺纹孔(10)螺纹配合的外螺纹(11),且所述驱动杆(6)内部设有供第二移动支架(2)伸出的过孔(12),通过旋转驱动套筒(9)从而使U形连杆上下移动;在所述U形连杆中间位置设有延长杆(13),在所述延长杆(13)的下端设有限位板(14),在所述限位板(14)下端设有锆硅酸铝纤维毡(19),所述锆硅酸铝纤维毡(19)卡设在锅炉倾倒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镍镁球化剂纯净度的熔渣分离装置,包括门型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移动支包括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所述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下端分别设有带刹车的滚轮(3),所述第一移动支架(1)、第二移动支架(2)上端共同连接有U形连杆,所述U形连杆包括横杆(4)、分别设置在横杆(4)两端的导向杆(5)和驱动杆(6),在所述导向杆(5)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套孔(7),所述第一移动支架(1)上端与套孔(7)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杆(6)下端通过轴承(8)与驱动套筒(9)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套筒(9)下端为内螺纹孔(10),所述第二移动支架(2)上端设有与内螺纹孔(10)螺纹配合的外螺纹(11),且所述驱动杆(6)内部设有供第二移动支架(2)伸出的过孔(12),通过旋转驱动套筒(9)从而使U形连杆上下移动;在所述U形连杆中间位置设有延长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毅菲任启才段清忠陈刘剑沈乐刘英赵战蒋跃雄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浦江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