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9904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该方法由年降水量为400~800 mm的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和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组成。所述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处设置死草方格,然后在其余部位建植活草方格;所述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处设置死草方格,然后其余部位按死草方格、活草方格顺序交替带状设置,且活草方格采用宽带状建植;所述活草方格由建植种生长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固沙控制沙害的同时又能够生产牧草,具有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协同提高的优点。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Living Grass Square for Sand Harm Control in Alpine Reg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寒区沙丘、沙地治理和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
技术介绍
高海拔低温寒冷地区,在河道沿岸和植被破坏的广大区域,分布着大面积的流动沙丘和沙地,植被盖度<10%,流沙面积≥50%,风沙活动猖獗。位于高寒半湿润区的甘肃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黄河流经433km,沿岸沙丘带长达220km,面积达70km2;沙化面积以平均每年2km2的速度递增,年均沙化增长速度达6%;沙化草地面积达533.3km2;同时,沙漠化使黄河水中的泥沙增多,每年向黄河输入的泥沙量达50多万吨,直接影响到黄河下游的水质和水量。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面积2.20万km2,占黄河源区土地总面积的17%;其中流动沙丘、沙地面积为2509.4km2。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长江源区沙漠化土地面积3.32万km2,占长江源区总面积的23%;其中流动沙丘、沙地面积为4350.7km2;沙漠化土地的增速为4.5km2a-1。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中部地区年降水量270~550mm,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内沙漠化面积达4267.6km2。西藏沙漠化土地面积20.19万km2,其中流动沙丘、沙地面积为4142.7km2。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9.29万km2,占高原土地总面积的15.1%。综上所述,高寒区青藏高原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流动沙丘、沙地面积广布,半固定沙丘、沙地中裸露流沙也亟待治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升温明显,半湿润地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会使该地区成为中国沙尘天气新的沙源地,这将影响到中国乃至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粉尘含量,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制约高寒区整体生态功能提升和生态服务价值体现。现有的固沙措施采用灌木固沙或者死草方格,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畜牧业发展实际,牧民固沙和科学保护的意识不强,导致固沙效果不明显。灌木固沙是按一定株行距栽植灌木,行间流沙依然存在,冬春季风蚀严重,风起沙扬,影响周围环境。死草方格主要是麦草方格或其他秸秆草方格,以及聚乙烯(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网方格等。建立草方格,材料来源受到限制,装运施工不便,而且使用年限短,特别是在半湿润地区,只能维持2~3年。PE网方格虽然使用年限长,装运施工方便,但这种石油材料污染环境。此外,还有新型的植物纤维网方格,虽然固沙使用年限长,装运施工方便,克服了草方格使用年限短、聚乙烯网方格污染环境等弊端,但只是物理固沙,没有生命力,只有生态功能,没有生产功能,不能起到永续固定和有效利用的目的。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在400~800mm的半湿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00~400mm的半干旱地区沙丘和沙地面积广阔,具有恢复发展成为草地的巨大潜力,亟需一种技术将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有机结合,既快速固定流沙,又有发展成草地的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固沙控制沙害的同时又能够生产牧草的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年降水量为400~800mm的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和年降水量为200~400mm的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组成;所述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处设置死草方格,然后在其余部位建植活草方格;所述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处设置死草方格,然后其余部位按死草方格、活草方格顺序交替带状设置,且活草方格采用宽带状建植;所述活草方格由建植种生长形成。所述死草方格为麦草方格或HDPE网方格。所述活草方格的规格为0.5m×0.5m~1.5m×1.5m。所述建植种是指当地天然优良牧草种或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安全越冬的植物种,并按比例配以伴生种进行混播,播种深度为种子最大直径的4~5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建植活草方格在固沙控制沙害的同时,又能够生产牧草,可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拓展草场面积,提高牧草产量。2、本专利技术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生产能力提高相结合,具有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协同提高的优点,易于牧民接受,提高主动参与度。3、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从东南到西北降水梯度下的沙漠化治理,降水充沛区域,可用小方格,达到快速覆盖的目的;降水稀少的半干旱,可以用大方格,增加建植草的降水收集面积,也就是扩大集水面,甚至通过调整死草方格带宽,保证建植草有足够的水分营养面积而正常生长发育。4、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高寒半湿润、半干旱区流沙治理和沙漠化土地恢复,也可应用于退化草地快速治理和恢复,同时可进一步实践应用于高寒干旱区沙害治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前后对比。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高寒半湿润区沙地利用饲料玉米建植活沙障试验。图5为本专利技术流沙危害严重地段建立的HDPE网方格模式。图中:1—顶部;2—风口;3—死草方格;4—活草方格。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该方法由年降水量为400~800mm的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和年降水量为200~400mm的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组成。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1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2处设置死草方格3,然后在其余部位建植活草方格4(参见图1)。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1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2处设置死草方格3,然后其余部位按死草方格3、活草方格4顺序交替带状设置,且活草方格4采用宽带状建植(参见图2)。死草方格3为麦草方格或HDPE网方格。活草方格4由建植种生长形成。活草方格4的规格为0.5m×0.5m~1.5m×1.5m;根据降水梯度确定,降水量越大,方格越小。建植种是指当地天然优良牧草种或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安全越冬的植物种,并按比例配以伴生种进行混播,播种深度为种子最大直径的4~5倍。伴生种要有利于建植种的生长发育。建植时期以当地大风结束,种子开始萌芽为依据,以天文划分方法的春季风季结束越早越好,一般在5月份,要有利于当年形成芽库并安全越冬。如果风季结束晚,当年建植难以成行或形成芽库,可先建立活沙障,活沙障植物选择当地优势半灌木种,或茎干较高的草本植物。第二年在植物沙障庇护下按期播种。半干旱区首先要按设计规格建立带状死草方格3,第二年再建植带状活草方格4。死草方格3材料可就地取材,或远距离调运廉价材料,如芦苇、麦秸;植物纤维网和HDPE网可起到与植物秸秆类似的防风蚀阻流沙作用。建植后前3~4年,严禁牲畜践踏和放牧,等待活草方格4形成较为稳定的草毡层和芽库后,可渐进放牧,严禁超载过牧。本专利技术根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形成芽库,不断自然扩繁再生特性,结合当地雨养植被特点,确定建植规格,最大限度尽早使植物覆盖沙面,锁住流沙;同时可生产优良牧草,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本专利技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年降水量为400~800 mm的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和年降水量为200~400 mm的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组成;所述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1)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2)处设置死草方格(3),然后在其余部位建植活草方格(4);所述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1)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2)处设置死草方格(3),然后其余部位按死草方格(3)、活草方格(4)顺序交替带状设置,且活草方格(4)采用宽带状建植;所述活草方格(4)由建植种生长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区沙害治理活草方格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年降水量为400~800mm的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和年降水量为200~400mm的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组成;所述高寒半湿润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1)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2)处设置死草方格(3),然后在其余部位建植活草方格(4);所述高寒半干旱区活草方格建植模式是指先在流动沙丘的顶部(1)和流动沙丘与流动沙地之间的风口(2)处设置死草方格(3),然后其余部位按死草方格(3)、活草方格(4)顺序交替带状设置,且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培玺周紫鹃丁新景侍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