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942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将0.002~0.008mol三水硝酸亚铜和5~15mL聚乙二醇混合均匀溶解,再加入1~5g氢氧化钠颗粒后搅拌反应2~10h,形成蓝色悬浮液;再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去除杂质,并溶解在高纯度乙醇溶液中,得到氢氧化铜沉淀;将不同浓度1~10mol/mL的前驱体溶液以100~1000μL/min的速度注射到水溶液中,形成取向薄膜,然后转移到基片上,并在40~6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表面均匀,纳米带排列较一致,取向度较高,为有机、无机和有机无机杂化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Preparation of Oriented Copper Hydroxide Nanoribbon Fil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
,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有机、无机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组成的取向薄膜材料得到广泛的研究,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应用于物质的分离、电子、光学和器件设备等多个方面。通常,有机取向薄膜可通过机械剪切、溶液提拉和熔融拉伸等方法获得,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机械剪切不易制备表面均匀和取向一致的薄膜,溶液提拉的不稳定性使薄膜的取向度较低,熔融拉伸难以制备高熔点和刚性强的有机取向薄膜。目前,取向薄膜还可以通过液相外延法、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法、原子层沉积、基板种子异质外延、自下而上模块化组装、旋涂技术和电化学制造等方法制备得到。尽管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取向薄膜,但它们需要高能量工艺和独特的基板,这限制了材料选择的多功能性。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纳米材料,有两大基本结构特征:(1)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通过表面拓扑变换转化为金属氧化物来保持其结晶方向;(2)其表面上具有大量长程周期性的羟基。因此,通过拓扑变换从取向的金属氢氧化物膜可以获得取向的金属氧化物膜。选择这样的金属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前驱体溶液:将0.002~0.008mol三水硝酸亚铜溶解在去离子水溶液中,加入5~15mL的聚乙二醇,待均匀溶解之后,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5g氢氧化钠颗粒;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10h,形成蓝色悬浮液;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在离心机中多次洗涤,去除杂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溶解在高纯度乙醇溶液中,得到氢氧化铜前驱体溶液;2)制备取向薄膜:使用注射器将上述不同浓度1~10mol/mL的前驱体溶液以100~1000μL/min的速度注射到水溶液中,形成取向薄膜,将薄膜转移到基片上,每次转移后将其在40~60℃真空干燥箱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前驱体溶液:将0.002~0.008mol三水硝酸亚铜溶解在去离子水溶液中,加入5~15mL的聚乙二醇,待均匀溶解之后,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5g氢氧化钠颗粒;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10h,形成蓝色悬浮液;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在离心机中多次洗涤,去除杂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溶解在高纯度乙醇溶液中,得到氢氧化铜前驱体溶液;2)制备取向薄膜:使用注射器将上述不同浓度1~10mol/mL的前驱体溶液以100~1000μL/min的速度注射到水溶液中,形成取向薄膜,将薄膜转移到基片上,每次转移后将其在40~6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即可得到沉积在基片上的氢氧化铜取向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使用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化铜纳米带取向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高纯度乙醇溶液的浓度为99.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萨百晟边智芸陈建辉温翠莲谭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