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914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器、换热器、锅炉和风机。风机与活性炭吸附器通过鼓风管道相连,风机用于向活性炭吸附器鼓入空气。活性炭吸附器与换热器通过废气管道相连,废气管道用于将通过活性炭吸附器的空气导入至换热器。换热器与锅炉通过水管相连,水管用于将在换热器内经过空气预热后的水导入至锅炉。利用废气管道所排出的气体的热量在换热器内对水进行预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锅炉与活性炭吸附器通过蒸汽管道相连,蒸汽管道用于将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汽导入至活性炭吸附器。由于进入锅炉内的水事先在换热器内进行了预热,因此,可以降低锅炉产生蒸汽的能耗,节约能源。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Organic Wast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活性炭纤维(ACF)是继粉末状和颗粒状活性炭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通常以有机纤维为原料经预处理、炭化和活化等工序制造而成。与颗粒活性炭相比,活性炭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微孔丰富、孔径分布窄、吸附容量大和容易再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的治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溶剂以及醇类、酯类、丙酮等溶剂在印刷业、喷涂、包装等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活性炭纤维吸附器由于其具有吸、脱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等特点,是近年来新兴、高效的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回收系统。目前的活性炭纤维废气回收系统主要通过高温饱和水蒸气进行脱附,脱附后通过干燥风机将新鲜空气吹入系统,以对纤维进行降温干燥,提高二次吸附效率。使用后的干燥气体从回收系统排放口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了较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其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器、换热器、锅炉和风机。风机与活性炭吸附器通过鼓风管道相连,风机用于向活性炭吸附器鼓入空气。活性炭吸附器与换热器通过废气管道相连,废气管道用于将通过活性炭吸附器的空气导入至换热器。换热器与锅炉通过水管相连,水管用于将在换热器内经过空气预热后的水导入至锅炉。锅炉与活性炭吸附器通过蒸汽管道相连,蒸汽管道用于将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汽导入至活性炭吸附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包括至少3个活性炭吸附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器内的活性炭为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粉末、活性炭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器内的活性炭为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大于或等于1000m2/g。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冷媒管道上配置有用于调节冷媒流量的阀门,冷媒为常温软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锅炉为有机热载体锅炉或燃气锅炉。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还包括冷凝器和分层槽。冷凝器与分层槽通过收集管道相连。冷凝器与活性炭吸附器通过解吸排气管道相连。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分层槽与活性炭吸附器通过解吸液排液管道相连。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还包括储罐。储罐与分层槽通过回收管道相连。回收管道用于将分层槽中分离出的二氯甲烷导入至储罐。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其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器、换热器、锅炉和风机。风机与活性炭吸附器通过鼓风管道相连,风机用于向活性炭吸附器鼓入空气。活性炭吸附器与换热器通过废气管道相连,废气管道用于将通过活性炭吸附器的空气导入至换热器。换热器与锅炉通过水管相连,水管用于将在换热器内经过空气预热后的水导入至锅炉。脱附过程中,刚开始废气管道的排气温度在90℃左右,后持续降低,最终稳定在40-50℃。充分利用废气管道所排出的气体的热量在换热器内对冷媒介质-水进行预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锅炉与活性炭吸附器通过蒸汽管道相连,蒸汽管道用于将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汽导入至活性炭吸附器。由于进入锅炉内的水事先在换热器内进行了预热,因此,可以降低锅炉产生蒸汽的能耗,节约能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102-风机;104-活性炭吸附器;106-换热器;108-锅炉;110-冷凝器;112-分层槽;114-储罐;116-废气回收管;118-废气管道;120-蒸汽管道;122-解吸排气管道;124-收集管道;126-解吸液排液管道;128-回收管道;130-鼓风管道;132-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顶部”、“底部”、“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100,其主要用于有机废气的回收,且在对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过程中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100主要包括风机102、活性炭吸附器104、换热器106、锅炉108、冷凝器110、分层槽112以及储罐114。风机102主要用于为活性炭吸附器104提供新鲜空气。活性炭吸附器104内主要进行有机废气的吸附和脱附。换热器106主要用于提高废气的余热利用率。锅炉108主要用于为活性炭吸附器104提供脱附所需的水蒸汽。冷凝器110、分层槽112以及储罐114均配合用于对脱附物质进行后续处理。本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器104有3个,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2个、4个、6个等。活性炭吸附器104内的活性炭(图中未示出)为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粉末、活性炭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器104内的活性炭为活性炭纤维,且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大于或等于1000m2/g,以保障有机废气的吸附率。传统的活性炭是一种经过活化处理的多孔炭,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炭吸附器、换热器、锅炉和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活性炭吸附器通过鼓风管道相连,所述风机用于向所述活性炭吸附器鼓入空气,所述活性炭吸附器与所述换热器通过废气管道相连,所述废气管道用于将通过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的所述空气导入至所述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锅炉通过水管相连,所述水管用于将在所述换热器内经过所述空气预热后的水导入至所述锅炉,所述锅炉与所述活性炭吸附器通过蒸汽管道相连,所述蒸汽管道用于将所述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汽导入至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用于活性炭的解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炭吸附器、换热器、锅炉和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活性炭吸附器通过鼓风管道相连,所述风机用于向所述活性炭吸附器鼓入空气,所述活性炭吸附器与所述换热器通过废气管道相连,所述废气管道用于将通过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的所述空气导入至所述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锅炉通过水管相连,所述水管用于将在所述换热器内经过所述空气预热后的水导入至所述锅炉,所述锅炉与所述活性炭吸附器通过蒸汽管道相连,所述蒸汽管道用于将所述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汽导入至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用于活性炭的解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包括至少3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器内的活性炭为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粉末、活性炭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型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器内的活性炭为活性炭纤维,所述活性炭纤维的比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