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9089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06
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产品用途技术领域;所述外桶的上端旋接有盖子,所述盖子下表面的内圈上旋接有内桶,所述的内桶内部悬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周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一号搅拌叶,所述一号电机的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盖子上表面的右端固定有真空泵,所述内桶左右两侧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溢流孔,该溢流孔的外侧设有限位杆,且该限位杆设置于内桶与外桶之间,外桶下端的左侧设有出料口,其采用真空排气,实现高效快速胶水真空脱泡,且在搅拌过程中,胶水顺着溢流孔流至内桶的外侧壁上,通过内桶两端的限位杆将其从溢流孔渗出的泡刮平,从而可充分实现脱泡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A Film Vacuum Debubb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产品用途
,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们更满足于一些轻型化的产品设备,在探索产品轻型化的过程中,胶水填充物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案在行业里得到极大的推广,根据胶水的粘稠度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操作时间和固化时间比较长的硅胶产品,在常温下可以实现自身脱泡,固化后基本达到使用要求,可以不经过真空脱泡,如果产品粘度很大或者在一些如加热等条件下固化时间很短的时候则需要采取真空脱泡,因为这时候气泡可能无法及时自身排出,但是不管在哪种条件下,真空弄脱泡能够使产品达到最佳性能,而现有技术中,传统胶水脱泡方式单一,特别是对粘稠度很大的胶水及敏感性胶料脱泡,其存在搅拌效果不理想,导致无法达到理想脱泡效果的缺陷,溶于其中的气泡很难排出,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其采用真空排气,实现高效快速胶水真空脱泡,且在搅拌过程中,胶水顺着溢流孔流至内桶的外侧壁上,通过内桶两端的限位杆将其从溢流孔渗出的泡刮平,从而可充分实现脱泡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内桶、外桶、盖子、一号电机、真空泵、进料口、搅拌轴、一号搅拌叶、溢流孔、出料口和限位杆,所述外桶的上端旋接有盖子,所述盖子下表面的内圈上旋接有内桶,所述的内桶悬设于外桶的内侧,所述的内桶内部悬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周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一号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上,其外端悬设在搅拌轴的外侧,所述搅拌轴的上端穿过盖子后,与一号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电机固定在盖子的上表面上,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一号电机的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下端穿过盖子后,悬设在内桶内部的上端,且该进料口与盖子固定连接,所述盖子上表面的右端固定有真空泵,所述的真空泵与内桶连接,且该真空泵设置于一号电机的右侧,所述内桶左右两侧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溢流孔,该溢流孔的外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固定在盖子的下表面上,且该限位杆设置于内桶与外桶之间,所述外桶下端的左侧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与外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桶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脚。进一步地,所述内桶的下端为弧形桶底,所述内桶内部的上方设有二号搅拌叶,所述二号搅拌叶下侧的弧度与内桶桶底的弧度相同设置,且其下表面与内桶下侧壁的上表面接触设置,所述二号搅拌叶的上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的上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周壁分别与出料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桶右侧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最下端溢流孔的下方,且其与蜂鸣器连接,所述的蜂鸣器固定在盖子上表面的左端上,且其设置于进料口的左侧。进一步地,所述外桶下侧壁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外桶的下侧壁后,与弧形板下侧的中心固定连接,该弧形板下侧的弧度与外桶桶底的弧度相同设置,且其设置于内桶的下方,所述弧形板上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分别固定有弧形滑块,所述的弧形滑块滑动设置在圆形滑轨上,所述的圆形滑轨固定在盖子的下表面上,且其设置于内桶和外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相邻于内桶的一侧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棘刺,该棘刺固定在限位杆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其采用真空排气,实现高效快速胶水真空脱泡,且在搅拌过程中,胶水顺着溢流孔流至内桶的外侧壁上,通过内桶两端的限位杆将其从溢流孔渗出的泡刮平,从而可充分实现脱泡的作用,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内桶1、外桶2、盖子3、一号电机4、真空泵5、进料口6、搅拌轴7、一号搅拌叶8、溢流孔9、出料口10、限位杆11、支脚12、二号搅拌叶13、过滤网14、压力传感器15、蜂鸣器16、二号电机17、弧形板18、弧形滑块19、圆形滑轨20、棘刺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内桶1、外桶2、盖子3、一号电机4、真空泵5、进料口6、搅拌轴7、一号搅拌叶8、溢流孔9、出料口10和限位杆11,所述外桶2的上端旋接有盖子3,所述盖子3下表面的内圈上旋接有内桶1,所述的内桶1悬设于外桶2的内侧,所述的内桶1内部悬设有搅拌轴7,所述搅拌轴7的周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一号搅拌叶8,所述搅拌叶的内端焊接固定在搅拌轴7上,其外端悬设在搅拌轴7的外侧,所述搅拌轴7的上端穿过盖子3后,与一号电机4的输出轴焊接固定,所述的一号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在盖子3的上表面上,所述一号电机4的型号为YS-70KTYZ,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一号电机4的左侧设有进料口6,所述进料口6的下端穿过盖子3后,悬设在内桶1内部的上端,且该进料口6与盖子3焊接固定,所述盖子3上表面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真空泵5,所述的真空泵5与内桶1连接,且该真空泵5设置于一号电机4的右侧,且其型号为XD-100,所述内桶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溢流孔9,该溢流孔9的外侧设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盖子3的下表面上,且该限位杆11设置于内桶1与外桶2之间,所述外桶2下端的左侧设有出料口10,该出料口10与外桶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桶2下表面的四角均焊接固定有支脚12。进一步地,所述内桶1的下端为弧形桶底,所述内桶1内部的上方设有二号搅拌叶13,所述二号搅拌叶13下侧的弧度与内桶1桶底的弧度相同设置,且其下表面与内桶1下侧壁的上表面接触设置,所述二号搅拌叶13的上端与搅拌轴7焊接固定,可防止胶水沉淀在内桶1内。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10的上端设有过滤网14,所述过滤网14的周壁分别与出料口10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可对排出的胶水进行过滤。进一步地,所述内桶1右侧的内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压力传感器15设置于最下端溢流孔9的下方,且其通过导线与蜂鸣器16连接,所述的蜂鸣器16通过螺栓固定在盖子3上表面的左端上,且其设置于进料口6的左侧,该压力传感器15的型号为PT124G-11,该蜂鸣器16的型号为MT-520,可在内桶1内的胶水量较少时,可提醒工作人员。进一步地,所述外桶2下侧壁的下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二号电机17,该二号电机17的型号为60KTYZ,所述二号电机17的输出轴穿过外桶2的下侧壁后,与弧形板18下侧的中心焊接固定,该弧形板18下侧的弧度与外桶2桶底的弧度相同设置,且其设置于内桶1的下方,所述弧形板18上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杆11焊接固定,所述限位杆11的上端分别焊接固定有弧形滑块19,所述的弧形滑块19滑动设置在圆形滑轨20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内桶(1)、外桶(2)、盖子(3)、一号电机(4)、真空泵(5)、进料口(6)、搅拌轴(7)、一号搅拌叶(8)、溢流孔(9)、出料口(10)和限位杆(11),所述外桶(2)的上端旋接有盖子(3),所述盖子(3)下表面的内圈上旋接有内桶(1),所述的内桶(1)悬设于外桶(2)的内侧,所述的内桶(1)内部悬设有搅拌轴(7),所述搅拌轴(7)的周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一号搅拌叶(8),所述搅拌叶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7)上,其外端悬设在搅拌轴(7)的外侧,所述搅拌轴(7)的上端穿过盖子(3)后,与一号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电机(4)固定在盖子(3)的上表面上,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一号电机(4)的左侧设有进料口(6),所述进料口(6)的下端穿过盖子(3)后,悬设在内桶(1)内部的上端,且该进料口(6)与盖子(3)固定连接,所述盖子(3)上表面的右端固定有真空泵(5),所述的真空泵(5)与内桶(1)连接,且该真空泵(5)设置于一号电机(4)的右侧,所述内桶(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溢流孔(9),该溢流孔(9)的外侧设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上端固定在盖子(3)的下表面上,且该限位杆(11)设置于内桶(1)与外桶(2)之间,所述外桶(2)下端的左侧设有出料口(10),该出料口(10)与外桶(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桶(2)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脚(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内桶(1)、外桶(2)、盖子(3)、一号电机(4)、真空泵(5)、进料口(6)、搅拌轴(7)、一号搅拌叶(8)、溢流孔(9)、出料口(10)和限位杆(11),所述外桶(2)的上端旋接有盖子(3),所述盖子(3)下表面的内圈上旋接有内桶(1),所述的内桶(1)悬设于外桶(2)的内侧,所述的内桶(1)内部悬设有搅拌轴(7),所述搅拌轴(7)的周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一号搅拌叶(8),所述搅拌叶的内端固定在搅拌轴(7)上,其外端悬设在搅拌轴(7)的外侧,所述搅拌轴(7)的上端穿过盖子(3)后,与一号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电机(4)固定在盖子(3)的上表面上,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一号电机(4)的左侧设有进料口(6),所述进料口(6)的下端穿过盖子(3)后,悬设在内桶(1)内部的上端,且该进料口(6)与盖子(3)固定连接,所述盖子(3)上表面的右端固定有真空泵(5),所述的真空泵(5)与内桶(1)连接,且该真空泵(5)设置于一号电机(4)的右侧,所述内桶(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溢流孔(9),该溢流孔(9)的外侧设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上端固定在盖子(3)的下表面上,且该限位杆(11)设置于内桶(1)与外桶(2)之间,所述外桶(2)下端的左侧设有出料口(10),该出料口(10)与外桶(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桶(2)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脚(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式真空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1)的下端为弧形桶底,所述内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百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