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座及螺旋平面入式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92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座,在所述第一密封腔靠近所述喷嘴孔的腔壁上形成真空槽,通过设置真空槽,在高速流体介质沿所述第一密封腔腔壁旋转流向所述喷嘴孔时,高速流体介质带动真空槽中的空气形成气旋,从而形成负压状态,而在形成气旋的过程中,空气随流体介质一起进入喷嘴孔,最终形成雾状喷出。在该过程中,真空槽中的空气的气旋扰流能够带走球体与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接触密封后的球体下方的部分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上的残余部分流体介质,从而避免残留流体介质,进而减少杂质硬化干结后堵塞喷嘴孔,影响雾化效果。

A Valve Seat and Spiral Plane Inlet Nozz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座及螺旋平面入式喷嘴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嘴
,具体涉及一种阀座及使用该阀座的螺旋平面入式喷嘴。
技术介绍
喷嘴作为电喷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工作的好坏将严重的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现有的喷嘴一般为简单的电磁阀结构,如CN2016209634863公开了一种尿素喷嘴,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阀体,所述阀体与壳体之间设有线圈组件,所述阀体内设有调整套以及阀芯,所述阀芯可在阀体内滑移,所述调整套内设有弹簧固定座,所述弹簧固定座与阀芯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阀芯的前端穿过隔板与喷嘴之间设有球体,该球体为整球体或者部分球体,所述阀芯周向设有若个喷孔,所述阀芯、隔板与喷嘴之间设有储腔,所述隔板上设有使储腔与喷嘴连通的连通槽,所述喷嘴包括相互连通的倒锥面结构和喷嘴孔,所述球体与倒锥面结构相配合实现喷嘴的打开与关闭,所述弹簧固定座为阶梯式结构,其前端直径小于后端,其前端为圆柱结构,而其后端为不封闭的圆柱结构,所述弹簧固定座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阀芯接触。上述结构中,隔板也可以叫做阀座等名称。当电磁线圈组件通电时,产生吸力,针阀被吸起,相应的球体离开喷孔的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此时喷嘴被打开,燃油等介质流过球体与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之间的间隙经喷嘴孔高速喷出,形成雾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喷嘴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在球体与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接触密封后的球体下方的部分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上会残余部分油液,容易形成大量不可溶而相互关联的聚合网状粘性物质,该物质逐渐积累最终粘附在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上,形成表面结焦,并最终堵塞或者部分堵塞喷嘴孔,影响喷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阀座,包括:阀座主体;所述阀座主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腔、旋流腔、第一密封腔和喷嘴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靠近所述喷嘴孔的腔壁上形成真空槽;所述阀座主体的外侧面上沿周向形成导流槽,在所述导流槽上方的所述阀座主体的外侧面上形成至少一条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下端与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旋流腔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导流孔连通,所述导流孔的中轴线全部位于以所述第一圆柱腔的中轴线为中轴的圆柱形的一个径向面上。进一步,所述旋流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锥台腔、第二圆柱腔、第一台腔和第一倒锥台腔;其中,所述第二圆柱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腔的直径。进一步,所述螺旋槽为3条,3条螺旋槽均匀设置;所述导流孔为6个,6个导流孔均匀设置。进一步,所述导流孔包括相互连通的两段圆柱形孔,其中靠近所述导流槽的圆柱形孔的直径大于远离所述导流槽的圆柱形孔的直径。进一步,所述喷嘴孔斜向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圆柱腔上方形成第二倒锥台腔、第三圆柱腔,所述第三圆柱腔的腔壁的顶端倒角设置。进一步,所述阀座主体的外侧面的上端为锥台状,且锥台状的上端倒角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螺旋平面入式喷嘴,其包括如上述阀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阀座,在所述第一密封腔靠近所述喷嘴孔的腔壁上形成真空槽,通过设置真空槽,在高速流体介质沿所述第一密封腔腔壁旋转流向所述喷嘴孔时,高速流体介质带动真空槽中的空气形成气旋,从而形成负压状态,而在形成气旋的过程中,空气随流体介质一起进入喷嘴孔,最终形成雾状喷出。在该过程中,真空槽中的空气的气旋扰流能够带走球体与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接触密封后的球体下方的部分倒锥面或者球弧面结构上的残余部分流体介质,从而避免残留流体介质,进而减少杂质硬化干结后堵塞喷嘴孔,影响雾化效果。(2)本专利技术创新的在阀座上设置螺旋槽、导流槽及平面入式导流孔,流体介质沿着螺旋槽向下旋转流动,从而形成围绕轴心旋转加速的流体介质流,在形成旋转流体介质流的过程中,流体介质进入导流槽,进而切入导流孔,多个平面入式导流孔内流体介质同时汇入旋流腔,通过流体介质继续在旋流腔内的旋流,从而在球体提升的瞬间进入喷嘴孔,实现雾化,效果更好。进而,将旋流腔设计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锥台腔、第二圆柱腔、第一台腔和第一倒锥台腔,所述第二圆柱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腔的直径,这时,旋流腔空间变大,且腔壁为圆形设置,在该空间内,通过流体介质的旋流,当空间变大时,实现变相的增压,即在球体密封时,在增大的空间内实现同等压力,这时,球体提升时,流体介质瞬间沿球体与第一密封腔腔壁的缝隙进入喷嘴孔,大空间的容量避免了流体介质供应在球体提升与密封时间段的不及时,通过这种扩大空间的方式实现变相增压的功能,进而结合流体介质旋流的方式增强雾化。(3)本专利技术的阀座,所述螺旋槽为3条,3条螺旋槽均匀设置;所述导流孔为6个,6个导流孔均匀设置,上述数量为最佳设置。(4)本专利技术的阀座,通过导流孔两段式的前大后小的设置进一步实现在旋流的同时,实现流体介质的供应,进而保证增压的同时,保证雾化效果。(5)本专利技术的阀座,所述喷嘴孔斜向设置,该设置继续配合旋流的流体介质喷出雾化效果更好。(6)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平面入式喷嘴,通过使用上述阀座,从而实现减少残留流体介质,进而减少杂质硬化干结后堵塞喷嘴孔,影响雾化效果;同时,通过流体介质旋流空间的扩大实现增压,加强了雾化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所述阀座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J-J向视图;图4是图3的M-M向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所述阀座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平面入式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的放大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阀座主体;2-第一圆柱腔;3-第一密封腔;4-喷嘴孔;5-真空槽;6-螺旋槽;7-导流槽;8-导流孔;9-第一锥台腔;10-第二圆柱腔;11-第一台腔;12-第一倒锥台腔;13-第二倒锥台腔;14-第三圆柱腔;15-定位孔;16-阀芯;17-球体;18-油管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阀座,其包括:阀座主体1,所述阀座主体1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与喷嘴的结构(尤其在喷嘴的安装部位)相配合实现喷嘴的功能即可,如油管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座主体1可以是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异形状,优选规则形状中的柱体结构,更为优选圆柱体;所述阀座主体1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腔2、旋流腔、第一密封腔3和喷嘴孔4,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圆柱腔2与球体尽量滑动接触,用于保证球体在滑动的时候阀芯不产生歪斜,所述旋流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腔2的下方,其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如柱形腔、球形腔(非整体)、锥台腔、多种腔体的结合等,具体地,所述旋流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锥台腔9、第二圆柱腔10、第一台腔11和第一倒锥台腔12;其中,所述第一锥台腔9与所述第一圆柱腔2相连通,所述第二圆柱腔1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主体;所述阀座主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腔、旋流腔、第一密封腔和喷嘴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靠近所述喷嘴孔的腔壁上形成真空槽;所述阀座主体的外侧面上沿周向形成导流槽,在所述导流槽上方的所述阀座主体的外侧面上形成至少一条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下端与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旋流腔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导流孔连通,所述导流孔的中轴线全部位于以所述第一圆柱腔的中轴线为中轴的圆柱形的一个径向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主体;所述阀座主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圆柱腔、旋流腔、第一密封腔和喷嘴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靠近所述喷嘴孔的腔壁上形成真空槽;所述阀座主体的外侧面上沿周向形成导流槽,在所述导流槽上方的所述阀座主体的外侧面上形成至少一条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下端与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旋流腔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导流孔连通,所述导流孔的中轴线全部位于以所述第一圆柱腔的中轴线为中轴的圆柱形的一个径向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锥台腔、第二圆柱腔、第一台腔和第一倒锥台腔;其中,所述第二圆柱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腔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冬赵典秋袁亚飞汤丽吴振刘劝庞贺臣陈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巴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