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水系产品冷冻分离过滤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522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水系产品冷冻分离解冻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清洗(2)原料整理和切分(3)挑选(4)烫漂(5)冷却:热烫后立即分段冷却,在流动水槽中,用自来水进行第1次冷却,然后在冷却槽中,用0‑5℃的冷水第2次冷却,使物料温度最后达到1‑5℃;(6)沥水(7)速冻(8)解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工艺的解冻方法中设置有相对电极,可靠地覆盖冷冻食品的棱角边缘部分,这样高频能量就集中在用第一相对电极没有充分解冻的冷冻食品的棱角边缘部分上,使其比其它部位更容易加热。因此,冷冻食品在完成了利用高频加热进行解冻处理的状态下,在解冻温度方面相差不大,能均匀地进行解冻。

An improved freezing separation and filtration process for water system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水系产品冷冻分离过滤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系产品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水系产品冷冻分离过滤工艺。
技术介绍
为了冷冻食品,通常已知的是利用将食品浸在冷至低温盐水(防冻溶液)中的液体浸没法,或是利用液化气法,它是将低沸点的液化气(例如液氮、液体二氧化碳等)喷在水系产品上或将水系产品浸入液化气中。这些方法常用于水系产品中,但存在如下缺陷:无论是液体浸没法或是液化气法,被冷冻的水系产品的整个表面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到一个很低的温度,所以冻结首先由物品的整个外表面开始。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困难:一旦表面冻结实之后,在随后的物品内部冻结期间因为物品中水分的冻结而将会发生的体积增大就受到了阻碍,结果在物品内部产生了内压。随着冻结的进行,内压将增加,最终可能造成冷冻物品外表面的开裂或内部组织的破坏。这种开裂或组织破坏可能是冷冻食品在解冻时滴汁的原因,从而造成重量损失和/或味道与香味等质量特性变差。另一个困难是,槽中的盐水或液化气在其与大气相接触的表面处比其深处的温度要高,因此在槽中沿逐步升高的方向有一温度梯度。于是,冷冻条件随每个被冷冻的物品的浸没深度而变,这可能造成冷冻水系产品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水系产品冷冻分离解冻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清洗:对原料进行选择和清洗,保持其清洁程度;(2)原料整理和切分:对原料进行切丁、切片或切丝;(3)挑选:将相同规格大小的原料筛选在一起,分为不同的级别;(4)烫漂:将切分的原料放入pH6.5‑7的沸水中热烫1.5‑2分钟,热烫时不断搅拌,添加1%氯化钠或氯化钙;(5)冷却:热烫后立即分段冷却,在流动水槽中,用自来水进行第1次冷却,然后在冷却槽中,用0‑5℃的冷水第2次冷却,使物料温度最后达到1‑5℃;(6)沥水:采用中速离心机或震荡机沥去表面多余的水分,离心机转速为2000r/min,沥水时间为10‑15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水系产品冷冻分离解冻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清洗:对原料进行选择和清洗,保持其清洁程度;(2)原料整理和切分:对原料进行切丁、切片或切丝;(3)挑选:将相同规格大小的原料筛选在一起,分为不同的级别;(4)烫漂:将切分的原料放入pH6.5-7的沸水中热烫1.5-2分钟,热烫时不断搅拌,添加1%氯化钠或氯化钙;(5)冷却:热烫后立即分段冷却,在流动水槽中,用自来水进行第1次冷却,然后在冷却槽中,用0-5℃的冷水第2次冷却,使物料温度最后达到1-5℃;(6)沥水:采用中速离心机或震荡机沥去表面多余的水分,离心机转速为2000r/min,沥水时间为10-15分钟;(7)速冻:将散体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立俊
申请(专利权)人:立志美丽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