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茶叶加工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15850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茶叶加工方法及设备,将未紧压的茶坯料放入烘房内进行第一阶段发花,烘房内降温降湿后进行第二阶段发花,烘房内升温加湿后进行第三段发花,烘房内降温保湿后进行第四段发花,烘房内升温保湿后进行第五阶段发花,烘房内升温降湿后进行第六阶段发花,烘房内降温保湿后进行第七阶段发花;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同时保证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空间和生长环境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茶叶中优势菌体的数量,从而加强对人体的有益效果,有效的提升了茶叶的品质。

Tea Natural Flowering Technology, Tea Process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under Non-Compressive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茶叶加工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茶叶加工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茶叶发花是指形成一种被称为冠突散囊菌的优势菌体,这种优势菌体能够很好的调理人的肠胃、血压、血脂和血糖,而且使得冲泡的茶香味更浓郁,茶叶中所含有的优势菌体越多,茶叶的对人体的有益效果就越好,也就说明茶叶的品质越高,而菌体生长的温度和湿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的茯砖茶是先压制成型后,再控制发花的温度和湿度,使得茯砖茶表面长出金花状的菌落,但这种金花菌落不稳定,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储存,而在运输或取用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控制环境条件,造成这种优势菌落的损失,降低对人体的有益效果,也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得不到提升,而注重茶叶的储存,则会加大茶叶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茶叶加工方法及设备。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将未紧压的茶坯料放入烘房内进行第一阶段发花,烘房内降温降湿后进行第二阶段发花,烘房内升温加湿后进行第三段发花,烘房内降温保湿后进行第四段发花,烘房内升温保湿后进行第五阶段发花,烘房内升温降湿后进行第六阶段发花,烘房内降温保湿后进行第七阶段发花。作为优选地,第一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9-31℃、湿度为70-75%、时间为10-15小时,第二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7-29℃、湿度为60-70%、时间为22-26小时,第三阶段发花的温度为34-36℃、湿度为60-70%、时间为22-26小时,第四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5-27℃、湿度为60-70%、时间为22-26小时,第五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9-31℃、湿度为60-70%、时间为22-26小时,第六阶段发花的温度为34-36℃、湿度为50-60%、时间为46-50小时,第七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9-31℃、湿度为50-60%、时间为22-26小时。使用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的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茶坯料进行气蒸处理;S2,将气蒸后的茶坯料进行发酵处理;S3,将发酵后的茶坯料进行冷却后,加入茶水后进行二次气蒸处理;S4,将二次气蒸的茶坯料在非紧压状态下进行自然发花处理;S5,将自然发花处理后的茶坯料进行烘干处理;S6,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坯料压制成型。作为优选地,在S1中,茶坯料气蒸的温度设置为120-130℃,气蒸的时间为9-15。作为优选地,茶坯料发酵的时间为7-9小时,温度设置为80-100℃。作为优选地,在S3中,将发酵后的茶坯料冷却至33-38℃,并在温度为180-200℃的条件下气蒸30-50s。作为优选地,在S5中,先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烘焙48小时,将茶坯料的含水量烘干至15%,再将温度提升到45℃,烘房湿度控制在20-30%,将茶坯料烘焙24小时,将茶坯料的含水量烘干至12%。使用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的设备,包括设置在烘房外的放热器、加湿器、风机、净化器和循环管道,烘房的内壁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烘房的外壁设置有温度显示器和湿度显示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循环管道与烘房的底部连接,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依次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放热器、加湿器、净化器连接,所述循环管道将湿热无菌气体输送到烘房内并回收被吸收后的气体。作为优选地,所述放热器上设置有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感应器之间电连接,温度控制系统三十分钟内达到±0.5℃,所述加湿器上设置有用于实时调节湿度的湿度调节系统,湿度调节系统与所述湿度感应器之间电连接,所述净化器用于杀菌和除尘。作为优选地,所述循环管道将烘房内的气体收集后,通过所述放热器、加湿器和净化器处理后的气体分多条循环管道输送到烘房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在茶坯料未压紧之前,提供冠突散囊菌更好的生长空间,且在发花过程中,通过升温、降温和湿度的调节保证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环境,有效提高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效率,在同时保证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空间和生长环境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茶叶中优势菌体的数量,从而加强对人体的有益效果,有效的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使用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的茶叶加工方法,通过气蒸对茶坯料进行杀菌处理,在保证茶叶的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后续茶叶发酵的顺利进行;由自然发酵滋生优势菌体,提供后续茶叶发花的基础;通过对茶坯料加入茶水,保证茶叶冲泡时的浓度,使得泡出的茶汤更加的香浓;通过发花条件的控制,保证茶叶发花的效率;将茶叶烘干至所要求的含水量,即方便茶叶的存储,又能保证茶叶的质量;最后压制成型,很好的改善了传统茶叶先压制后发花的缺陷,增加了茶叶中所含的优势菌体,加快了茶叶发花的效率,保证发花茶叶质量的同时,由于优势菌体生长在所压制的茶砖内部,茶叶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优势菌体不易流失,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部分,进而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使用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的设备,通过净化器对进入风机进风口的气体进行杀菌除尘处理,保证循环风中无杂菌,保证茶叶的品质;由温度感应器检测烘房内部的温度,温度感应器将烘房内的实时温度状态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到温度控制器,并由温度控制器向放热器响应温度调节指令,通过放热器调节风机进风口气体的温度;由湿度感应器检测烘房内部的湿度,湿度感应器将烘房内的实时湿度状态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到湿度控制器,并由湿度控制器向加湿器响应湿度调节指令,通过加湿器调节风机进风口气体的湿度;由循环管道向烘房内输送控温、控湿且无菌的循环风,并合理的回收再利用,有效节约了能源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管道设置,提供茶叶发花的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提升茶叶发花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烘房,2:放热器,3:加湿器,4:风机,5:净化器,6:循环管道,7:温度感应器,8:湿度感应器,9:温度控制系统,10:湿度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将未紧压的茶坯料放入烘房内,首先在温度为29℃、湿度为70%的条件下发花10小时,然后在温度降低至27℃、湿度降低至60%的条件下发花22小时,然后在温度升高至34℃、湿度保持在60%的条件下发花22小时,再在温度降低至25℃、湿度保持在60%的条件下发花22小时,然后在温度升高至29℃、湿度保持在60%的条件下发花22小时,再在温度升高至34℃、湿度降低至50%的条件下发花46小时,最后在温度降低至29℃、湿度保持在50%的条件下发花22小时。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在茶坯料未压紧之前,提供冠突散囊菌更好的生长空间,且在发花过程中,通过升温、降温和湿度的调节保证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环境,有效提高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效率,在同时保证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空间和生长环境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茶叶中优势菌体的数量,从而加强对人体的有益效果,有效的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使用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未紧压的茶坯料放入烘房内进行第一阶段发花,烘房内降温降湿后进行第二阶段发花,烘房内升温加湿后进行第三段发花,烘房内降温保湿后进行第四段发花,烘房内升温保湿后进行第五阶段发花,烘房内升温降湿后进行第六阶段发花,烘房内降温保湿后进行第七阶段发花。

【技术特征摘要】
1.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未紧压的茶坯料放入烘房内进行第一阶段发花,烘房内降温降湿后进行第二阶段发花,烘房内升温加湿后进行第三段发花,烘房内降温保湿后进行第四段发花,烘房内升温保湿后进行第五阶段发花,烘房内升温降湿后进行第六阶段发花,烘房内降温保湿后进行第七阶段发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9-31℃、湿度为70-75%、时间为10-15小时,第二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7-29℃、湿度为60-70%、时间为22-26小时,第三阶段发花的温度为34-36℃、湿度为60-70%、时间为22-26小时,第四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5-27℃、湿度为60-70%、时间为22-26小时,第五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9-31℃、湿度为60-70%、时间为22-26小时,第六阶段发花的温度为34-36℃、湿度为50-60%、时间为46-50小时,第七阶段发花的温度为29-31℃、湿度为50-60%、时间为22-26小时。3.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在非紧压状态下茶叶自然发花工艺的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茶坯料进行气蒸处理;S2,将气蒸后的茶坯料进行发酵处理;S3,将发酵后的茶坯料进行冷却后,加入茶水后进行二次气蒸处理;S4,将二次气蒸的茶坯料在非紧压状态下进行自然发花处理;S5,将自然发花处理后的茶坯料进行烘干处理;S6,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坯料压制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茶坯料气蒸的温度设置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毛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冠隆誉黑茶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