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8503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依次包括装铝箔袋步骤和罐藏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自动恒温罐藏,使得黄茶在罐藏过程中有效保留黄茶中最重要的茶黄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以将黄茶罐藏1‑3年,延续黄茶的品质和市场价值,保持黄茶色泽黄润,口感醇和,滋味清甜,无陈华味。

A Method of Storing Yellow Tea in Pottery Ca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茶罐藏
,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黄茶是一款黄汤黄叶,富含清甜香,滋味醇和,增加血管弹性的养胃好茶。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茶叶物质含量种类中占比为70%,在绿茶中占比尤为显著,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原因。黄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了浅闷黄的传统加工工艺,有效地保留了茶叶物质含量种类70%中的85%的营养成分,在闷黄加工工艺中,产生了大量的茶黄素,而茶黄素的有效生产,让黄茶在冲泡过程中呈现叶底鲜黄亮匀和茶汤金黄明亮的特征。茶黄素是存在于黄茶中的一种金黄色色素,是茶叶闷黄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产物,是有确切药理化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国际权威医学杂质JAMA上的研究报告,经临床实验,验证了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降血脂的独特功能,而且茶黄素不但能与肠道中的胆固醇结合,并减少食物里胆固醇的吸收,还能抑制人体自身胆固醇的合成,被誉为茶叶中的“软黄金”。因此,为了让黄茶在销售过程中有效保留黄茶中最重要的茶黄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使得这些营养成分不流失,延续黄茶的品质和市场价值;目前,许多黄茶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黄茶没有采用罐藏技术使得黄茶中的茶黄素和营养成分快速流失,导致大量的黄茶变成过期的废品,浪费的大量的黄茶资源;可见黄茶的罐藏十分重要,所以申请人于2014年开始就黄茶的罐藏进行研究和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自动恒温罐藏,使得黄茶在罐藏过程中有效保留黄茶中最重要的茶黄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以将黄茶罐藏1-3年,延续黄茶的品质和市场价值,保持黄茶色泽黄润,口感醇和,滋味清甜,无陈华味。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装铝箔袋:选茶叶水份含量为5.5%-6%的成品黄茶按25-35斤的重量装入铝箔袋内密封后形成罐藏袋;罐藏:将罐藏袋装入陶罐的罐体内后盖上罐盖将陶罐密封,罐藏袋内的成品黄茶在罐体内进行自动恒温罐藏,所述自动恒温罐藏是指罐盖上安装的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连接,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并将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智能温度控制器,当智能温度控制器检测到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位于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对罐体进行加热,直到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罐体内的温度值等于预设温度值后,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加热板停止加热;反复循环,保持陶罐内的温度在整个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处于恒温状态。所述智能温度控制器的预设温度值为5-7℃。所述自动恒温罐藏的时间为1-3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自动恒温罐藏,使得黄茶在罐藏过程中有效保留黄茶中最重要的茶黄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以将黄茶罐藏1-3年,延续黄茶的品质和市场价值,保持黄茶色泽黄润,口感醇和,滋味清甜,无陈华味。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为黄茶企业创造出了一条延续黄茶的品质和市场价值的新道路,可将黄茶在1-3年的罐藏过程中逐渐销售,有效避免了现有黄茶企业出现大量黄茶由于过期而成为废品的情况发生,节约了大量的黄茶成本和黄茶资源。3、本专利技术采用自动恒温罐藏是指罐盖上安装的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连接,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并将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智能温度控制器,当智能温度控制器检测到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位于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对罐体进行加热,直到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罐体内的温度值等于预设温度值后,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加热板停止加热;反复循环,保持陶罐内的温度在整个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处于恒温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方便且简单,使得黄茶在罐藏过程中有效保留黄茶中最重要的茶黄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以将黄茶罐藏1-3年,延续黄茶的品质和市场价值,保持黄茶色泽黄润,口感醇和,滋味清甜,无陈华味;而且采用非常适合企业现代化、智能化的工艺和管理。4、本专利技术采用智能温度控制器的预设温度值为5-7℃;经申请人多年的研究发现,5-7℃的区间范围是自动恒温罐藏效果最好的区间范围,从而能有效保留黄茶中最重要的茶黄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装铝箔袋:选茶叶水份含量为6%的成品黄茶按25斤的重量装入铝箔袋内密封后形成罐藏袋;罐藏:将罐藏袋装入陶罐的罐体内后盖上罐盖将陶罐密封,罐藏袋内的成品黄茶在罐体内进行自动恒温罐藏,所述自动恒温罐藏是指罐盖上安装的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连接,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并将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智能温度控制器,当智能温度控制器检测到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位于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对罐体进行加热,直到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罐体内的温度值等于预设温度值后,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加热板停止加热;反复循环,保持陶罐内的温度在整个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处于恒温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温度控制器的预设温度值为7℃。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恒温罐藏的时间为1年。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为市场上均能买到的“品益”牌TT型温度传感器,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使用的智能温度控制器为市场上均能买到的“品益”牌PY-SM5型智能温度控制器。实施例2: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装铝箔袋:选茶叶水份含量为6%的成品黄茶按30斤的重量装入铝箔袋内密封后形成罐藏袋;罐藏:将罐藏袋装入陶罐的罐体内后盖上罐盖将陶罐密封,罐藏袋内的成品黄茶在罐体内进行自动恒温罐藏,所述自动恒温罐藏是指罐盖上安装的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连接,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并将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智能温度控制器,当智能温度控制器检测到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位于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对罐体进行加热,直到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罐体内的温度值等于预设温度值后,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加热板停止加热;反复循环,保持陶罐内的温度在整个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处于恒温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温度控制器的预设温度值为6℃。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恒温罐藏的时间为2年。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为市场上均能买到的“西门子”牌QAC32型温度传感器,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使用的智能温度控制器为市场上均能买到的“精创”牌STC-200型智能温度控制器。实施例3: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装铝箔袋:选茶叶水份含量为5.5%的成品黄茶按35斤的重量装入铝箔袋内密封后形成罐藏袋;罐藏:将罐藏袋装入陶罐的罐体内后盖上罐盖将陶罐密封,罐藏袋内的成品黄茶在罐体内进行自动恒温罐藏,所述自动恒温罐藏是指罐盖上安装的智能温度控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装铝箔袋:选茶叶水份含量为5.5%‑6%的成品黄茶按25‑35斤的重量装入铝箔袋内密封后形成罐藏袋;罐藏:将罐藏袋装入陶罐的罐体内后盖上罐盖将陶罐密封,罐藏袋内的成品黄茶在罐体内进行自动恒温罐藏,所述自动恒温罐藏是指罐盖上安装的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连接,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并将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智能温度控制器,当智能温度控制器检测到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位于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对罐体进行加热,直到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罐体内的温度值等于预设温度值后,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加热板停止加热;反复循环,保持陶罐内的温度在整个自动恒温罐藏过程中处于恒温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陶罐罐藏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装铝箔袋:选茶叶水份含量为5.5%-6%的成品黄茶按25-35斤的重量装入铝箔袋内密封后形成罐藏袋;罐藏:将罐藏袋装入陶罐的罐体内后盖上罐盖将陶罐密封,罐藏袋内的成品黄茶在罐体内进行自动恒温罐藏,所述自动恒温罐藏是指罐盖上安装的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罐体下方的电加热板连接,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罐体内的当前温度值,并将当前温度值发送给智能温度控制器,当智能温度控制器检测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富刘羌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黄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