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00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中空的壳体和迂回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换热管,所述壳体左右两侧设有壳程介质出口和壳程介质入口,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为管程介质出口和管程介质入口,还包括对壳程介质起搅拌作用的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换热管外侧的用于加强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之间换热的辅助换热片以及介质温度监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辅助换热片、搅拌装置提高换热效率,缩小换热器体积,通过智能控制的介质温度监控装置实现管程介质再循环,保证换热效果,减少能源浪费。

A New Type of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管壳式换热器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工作时,冷热介质流体分别流过管程和壳程,两者之间通过换热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但由于管壁的面积限制了冷热介质的换热效果,需要使用较长的换热管以增大换热面积,间接的增大了换热器的体积,另外,在换热过程中,壳程介质与换热管接触的位置和不与换热管接触的位置之间传热不充分,导致壳程介质各区域温度差异较大,与换热管接触的壳程介质在进行热量交换之后仍长时间围绕在换热管周围,影响换热效果,再者,当管程介质与壳程介质之间温差较大时,管程介质进行一次循环后常常没有充分完成与壳程介质之间的换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换热器,使用辅助换热片、搅拌装置提高换热效率,缩小换热器体积,通过智能控制的介质温度监控装置实现管程介质再循环,保证换热效果,减少能源浪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中空的壳体和迂回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换热管,所述壳体左右两侧设有壳程介质出口和壳程介质入口,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为管程介质出口和管程介质入口,还包括对壳程介质起搅拌作用的搅拌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换热管外侧的、用于加强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之间换热的辅助换热片。上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电机和第二搅拌电机,所述第一搅拌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顶部的外侧,所述第二搅拌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底部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一搅拌电机和第二搅拌电机的轴上均装有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上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所述第一搅拌电机和所述第二搅拌电机的数量均为3个,且所述第一搅拌电机和所述第二搅拌电机均呈线形等距分布。上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所述壳体内部左右两端附近分别装有壳程介质分布板,所述壳程介质分布板上均匀的设有条形开口,可以使由壳程介质入口进入的壳程介质在壳体内的流动分布更均匀。上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还包括介质温度监控装置,所述介质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循环泵、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程介质出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管程介质出口处,所述循环泵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管程介质出口、所述管程介质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循环泵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受所述控制器控制。上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所述显示屏显示管程介质出口温度和壳程介质出口温度。上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壳体底部,并通过立柱与所述壳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性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辅助换热片增大换热管和壳程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用搅拌装置对壳体内的壳程介质进行搅拌,使壳程介质各区域之间的温度保持一致,同时加强壳程介质的流动,保证与换热管接触的壳程介质可以不断的更新,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在相同的换热效率下,可以有效的缩短换热管的长度,从而缩小换热器体积,通过智能控制的介质温度监控装置对管程介质出口温度和壳程介质出口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两者温差超出预设值时,使用循环泵对管程介质进行再循环,保证换热效果,减少能源浪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中1.壳体,2.壳程介质出口,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一搅拌电机,5.第二温度传感器,6.管程介质出口,7.管程介质入口,8.循环泵,9.壳程介质分布板,10.壳程介质入口,11.辅助换热片,12.搅拌桨叶,13.底座,14.第二搅拌电机,15.换热管,16.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中空的壳体1和迂回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换热管15,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设有壳程介质出口2和壳程介质入口10,所述换热管15的两端分别为管程介质出口6和管程介质入口7,还包括对壳程介质起搅拌作用的搅拌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换热管15外侧的、用于加强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之间换热的辅助换热片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电机4和第二搅拌电机14,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安装在所述壳体1顶部的外侧,所述第二搅拌电机14安装在所述壳体1底部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和第二搅拌电机14的轴上均装有搅拌桨叶12,所述搅拌桨叶12均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和所述第二搅拌电机14的数量均为3个,且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和所述第二搅拌电机14均呈线形等距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内部左右两端附近分别装有壳程介质分布板9,所述壳程介质分布板9上均匀的设有条形开口。进一步的,还包括介质温度监控装置,所述介质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5、循环泵8、控制器16,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壳程介质出口2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所述管程介质出口6处,所述循环泵8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管程介质出口6、所述管程介质入口7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5、循环泵8均与所述控制器16连接,受所述控制器16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16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所述显示屏显示管程介质出口温度和壳程介质出口温度。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13,所述底座13位于所述壳体1底部,并通过立柱与所述壳体1连接。本技术工作时,辅助换热片11增大了换热管15和壳程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第一搅拌电机4和第二搅拌电机14转动,带动搅拌桨叶12旋转,对壳体1内的壳程介质进行搅拌,使壳程介质各区域之间的温度保持一致,同时加强壳程介质的流动,保证与换热管15接触的壳程介质可以不断的更新,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按键设置经换热之后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之间预期的温度差,工作过程中,控制器16会实时分析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处的温度数据,当控制器16监测到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处的温度差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16会控制循环泵8工作,将由管程介质出口6流出的介质再次泵入到管程介质入口7中,进行再一次换热,提高换热的效果,控制器16会控制显示屏实时显示管程介质出口温度和壳程介质出口温度。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中空的壳体(1)和迂回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换热管(15),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设有壳程介质出口(2)和壳程介质入口(10),所述换热管(15)的两端分别为管程介质出口(6)和管程介质入口(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壳程介质起搅拌作用的搅拌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换热管(15)外侧的、用于加强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之间换热的辅助换热片(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中空的壳体(1)和迂回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换热管(15),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设有壳程介质出口(2)和壳程介质入口(10),所述换热管(15)的两端分别为管程介质出口(6)和管程介质入口(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壳程介质起搅拌作用的搅拌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换热管(15)外侧的、用于加强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之间换热的辅助换热片(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电机(4)和第二搅拌电机(14),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安装在所述壳体(1)顶部的外侧,所述第二搅拌电机(14)安装在所述壳体(1)底部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和第二搅拌电机(14)的轴上均装有搅拌桨叶(12),所述搅拌桨叶(12)均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和所述第二搅拌电机(14)的数量均为3个,且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和所述第二搅拌电机(14)均呈线形等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法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舶拓海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