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984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包括由若干烘房单节拼接而成的烘房,烘房单节上均设有与热风系统连接的热风管,隔墙与烘房之间形成与热风管连通的余热循环通道,隔墙上设有位于进口和出口处的余热进口,隔墙上设有与热风管位置对应的热风口,热风口上设有将热风吹入烘腔的供热风扇,烘腔内设有可使陶坯旋转并向前输送的输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不同的热风系统分段供给温度不同的热风作为烘干热源,利用余热循环通道收集余热并与热风汇合后同时被吹入烘腔内,环保节能,利用输送机构在输送状态下完成陶坯的自转,避免使最热的风直吹陶坯,使烘干房体内部的烘干区具有空气温度均匀的特点。

Combination energy-saving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multi-purpose drying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
本技术涉及陶瓷加工设备的
,特别是一种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
技术介绍
陶瓷工艺品生产过程时,泥坯送入模具中,经滚压成型装置滚压呈陶坯形状后,进入烘干装置进行干燥,陶瓷干燥技术一般采用热风烘干技术,能源来源方式有天然气燃烧,煤炭燃烧及电炉等三种方式。现有陶瓷成型烘干系统,将待烘干的陶坯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下部有热气对传送带上的陶坯进行烘干,陶坯经传送带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烘干过程中,陶坯各个面无法与热气均匀接触,中央部位热风过于集中,边缘和角落难以接触热风,拉长了陶坯烘干时间。风口温度过高导致陶坯干燥过快,甚至出现一个陶坯风口方向干,背面湿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会使陶坯在干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内部应力,导致在烧制过程中产生次品。同时目前陶瓷烘房需要单独供热,浪费能源,同时排湿出来的水汽也没有回收,十分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解决了现有烘房烘干不均匀和不环保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包括由若干烘房单节拼接而成的烘房,所述烘房的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后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口和出口上并可开启的房门,所述烘房单节上均设有与热风系统连接的热风管,所述烘房内设置具有烘腔的隔墙,所述隔墙与烘房之间形成与所述热风管连通的余热循环通道,所述隔墙上设有位于所述进口和出口处的余热进口,所述余热进口与所述余热循环通道连通,所述隔墙上设有与所述热风管位置对应的热风口,所述热风口上设有将热风吹入所述烘腔的供热风扇,所述烘腔内设有可使陶坯旋转并向前输送的输送机构。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烘腔内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底座和位于底座两侧且受驱可转动的驱动链带,所述底座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设有与所述驱动链带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滑动座上设有若干用于放置陶坯的放置座,所述放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滑动座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滑轨,所述滑动座底部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轮,所述滑动座经滑轮呈滑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链带呈环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烘腔内设有位于所述滑动座上方的排湿管,所述排湿管与烘房外的排湿风机连接,所述排湿风机与冷却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利用不同的热风系统分段供给温度不同的热风作为烘干热源,利用余热循环通道收集余热并与热风汇合后同时被吹入烘腔内,环保节能,利用输送机构在输送状态下完成陶坯的自转,避免使最热的风直吹陶坯,使烘干房体内部的烘干区具有空气温度均匀的特点。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烘房单节、2-烘房、3-房门、4-热风系统、5-热风管、6-隔墙、7-余热循环通道、8-余热进口、9-热风口、10-供热风扇、11-底座、12-驱动链带、13-滑动座、14-传动齿轮、15-放置座、16-滑轨、17-滑轮、18-排湿管、19-排湿风机、20-冷却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由若干烘房单节1拼接而成的烘房2,所述烘房2的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后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口和出口上并可开启的房门3,所述烘房单节1上均设有与热风系统4连接的热风管5,所述烘房2内设置具有烘腔的隔墙6,所述隔墙6与烘房2之间形成与所述热风管5连通的余热循环通道7,所述隔墙6上设有位于所述进口和出口处的余热进口8,所述余热进口8与所述余热循环通道7连通,所述隔墙6上设有与所述热风管5位置对应的热风口9,所述热风口9上设有将热风吹入所述烘腔的供热风扇10,所述烘腔内设有可使陶坯旋转并向前输送的输送机构。根据热风系统4的不同功率能够将烘房单节1设计成不同烘干温度区,如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等,同时对陶坯烘干后的余热可由余热进口8收集并进入到所述余热循环通道7内,在热风管5处与热风系统4产生的热风混合后,由供热风扇10吹入烘腔内,达到余热的循环利用。具体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烘腔内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底座11和位于底座11两侧且受驱可转动的驱动链带12,所述底座11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滑动座13,所述滑动座13上设有与所述驱动链带12啮合的传动齿轮14,所述滑动座13上设有若干用于放置陶坯的放置座15,所述放置座15转动安装在所述滑动座13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14传动连接。当驱动链带12转动后,利用啮合的传动齿轮14将带动滑动座13在底座11上向前移动,而传动齿轮14的不断转动,能够带动放置座15发生旋转,从而带动陶坯完成自转。具体的,所述底座1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滑轨16,所述滑动座13底部设有与所述滑轨16配合的滑轮17,所述滑动座13经滑轮17呈滑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利用该滑轨16和滑轮17的结构,达到对滑动座13的支撑并且能够使其滑动更加灵活。具体的,所述驱动链带12呈环状固定在所述底座11的两侧。具体的,所述烘腔内设有位于所述滑动座13上方的排湿管18,所述排湿管18与烘房2外的排湿风机19连接,所述排湿风机19与冷却塔20连接。使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湿气依次通过排湿管18、抽湿风机19和冷却塔20排出,实现节水环保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包括由若干烘房单节(1)拼接而成的烘房(2),所述烘房(2)的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后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口和出口上并可开启的房门(3),所述烘房单节(1)上均设有与热风系统(4)连接的热风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烘房(2)内设置具有烘腔的隔墙(6),所述隔墙(6)与烘房(2)之间形成与所述热风管(5)连通的余热循环通道(7),所述隔墙(6)上设有位于所述进口和出口处的余热进口(8),所述余热进口(8)与所述余热循环通道(7)连通,所述隔墙(6)上设有与所述热风管(5)位置对应的热风口(9),所述热风口(9)上设有将热风吹入所述烘腔的供热风扇(10),所述烘腔内设有可使陶坯旋转并向前输送的输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包括由若干烘房单节(1)拼接而成的烘房(2),所述烘房(2)的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后以及设置在所述进口和出口上并可开启的房门(3),所述烘房单节(1)上均设有与热风系统(4)连接的热风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烘房(2)内设置具有烘腔的隔墙(6),所述隔墙(6)与烘房(2)之间形成与所述热风管(5)连通的余热循环通道(7),所述隔墙(6)上设有位于所述进口和出口处的余热进口(8),所述余热进口(8)与所述余热循环通道(7)连通,所述隔墙(6)上设有与所述热风管(5)位置对应的热风口(9),所述热风口(9)上设有将热风吹入所述烘腔的供热风扇(10),所述烘腔内设有可使陶坯旋转并向前输送的输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节能型自动控温多用途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烘腔内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底座(11)和位于底座(11)两侧且受驱可转动的驱动链带(12),所述底座(1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桓毅邓冲
申请(专利权)人:龙泉瓯江青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