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风力涡轮机部件的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788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30
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部件(10)的提升装置(1)包括:用于将风力涡轮机部件(10)连接到起重机(11)的轭架(15),轭架(15)包括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所述锚固点能够连接到用于推压或拉拽轭架(5)的施力系统(21、22)以便使轭架(15)围绕轭架(15)的中心轴线(Y)旋转。轭架(5)能够构造成处于:至少第一闭合构型,其中,在第一闭合构型中,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与轭架(15)的中心轴线(Y)相隔第一距离(R1);以及至少第二延伸构型,其中,在第二延伸构型中,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与轭架(15)的中心轴线(Y)相隔第二距离(R2),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R1)。

Lifting Device for Wind Turbin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风力涡轮机部件的提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升风力涡轮机基座或部件。特别地但非排他地,本专利技术可涉及在风力涡轮机的安装期间提升风力涡轮机的塔架或塔架的一部分或叶片。
技术介绍
在风力涡轮机的
中,部件变得越来越大。目前已知的是,针对必须被提升的每个部件(例如,叶片、机舱或构成塔架的一些部分)设计提升设备。每个提升设备通常包括起重机(crane)和附接到起重机的轭架(yoke)。夹持装置附接到轭架,以用于夹持待提升的部件。每个提升设备还包括:锚固点,其通常提供在提升设备的端部处;以及稳定钉绳(tackline),其连接到此类锚固点。钉线(tackwire)用于控制每个主要部件的取向。特别地,钉线用于在由提升设备沿竖直方向提升部件时控制该部件在水平平面中的旋转。更特别地,为了使基座或塔架或塔架的一部分着陆或安装基座或塔架或塔架的一部分,必须在提升期间控制部件围绕竖直轴线的取向,以便使其与预限定的标记对准。通常需要部件进行多达180度的旋转。为了实现这一点,两根拉线线材(taglinewire)可连接到提升设备,例如连接到轭架的夹持装置。线材布置成使得:在该部件正被提升的同时,拉拽线材分别引起轭架和附接到轭架的部件在平面(特别是水平平面)中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由于部件的重量增加,用于提升它们的起重机在安装阶段期间仅可以接受相对于地面的有限的倾斜度。结果,起重机具有有限的伸出范围,并且这也限制了在使用线材系统时的旋转角度。因此,在本系统中,仅对于尺寸和重量有限的部件,才能够通过拉线线材来保证部件的多达180度的旋转。对于更大和更重的部件,则必须手动完成旋转。因此,仍然期望获得改进的提升装置,以便在提升风力涡轮机的部件(诸如,叶片或机舱或塔架或塔架的一部分)期间可以保证围绕竖直轴线的多达180度的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提升装置,其解决了在已知的提升装置中验证出的上述不便之处。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提升装置,其在提升风力涡轮机的部件期间保证围绕竖直轴线的高达180度的旋转,而不必考虑该部件的尺寸和重量。这些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提升装置解决。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发展和修改。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部件的提升装置包括:用于将风力涡轮机部件连接到起重机的轭架,轭架包括至少一个锚固点,所述锚固点能够连接到用于推压或拉拽轭架的施力系统以便使轭架围绕轭架的中心轴线旋转,轭架能够构造成处于:至少第一闭合构型,其中,在第一闭合构型中,至少一个锚固点与轭架的中心轴线相隔第一距离;以及至少第二延伸构型,其中,在第二延伸构型中,至少一个锚固点与轭架的中心轴线相隔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有利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升系统的轭架可以被构造成处于不同的构型。这些构型由于至少一个锚固点和轭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相应距离而彼此不同。这提供了如下的可能性:使轭架的尺寸(特别是轭架的宽度)适于待提升和安装的部件以及在安装之前部件必须旋转所根据的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能实施例,轭架能够构造成处于至少第三中间构型,其中,在该第三中间构型中,至少一个锚固点与轭架的中心轴线相隔第三距离,该第三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且小于第二距离。有利地,具有第一闭合构型和至少两个另外的构型(分别为延伸构型和中间构型)的轭架改进了提升系统的多功能性。例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能的可操作实施方式,在部件的旋转期间,轭架能够从延伸构型重新被构造到中间构型,以便避免与起重机或提升装置的其他元件相干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轭架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可移动臂,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臂能够相对于主体在至少第一闭合构型和第二延伸构型之间移动,至少一个锚固点提供在至少一个可移动臂上。特别地,两个可移动臂可用于在延伸构型和中间构型中展开轭架,每个可移动臂包括相应的锚固点。有利地,使用具有臂的轭架提供了有效方式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构造轭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可能的实施例,两个可移动臂在第二延伸构型中对准。特别地,两个可移动臂在第二延伸构型中可在正交于轭架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上对准。更特别地,(一个或多个)锚固点提供在至少一个可移动臂的自由端处。这提供了轭架的最大延伸,特别是在水平平面中的最大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相应的可能实施例,至少一个可移动臂可相对于轭架的主体平移或旋转以从第一闭合构型移动到第二延伸构型和/或第三中间构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能的可操作实施方式,这些可移动臂可相对于轭架的主体在包括轭架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中旋转,从而在闭合构型和延伸构型之间折叠和展开。另外,这些可移动臂可相对于轭架的主体在正交于轭架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中旋转,以达到中间构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可能的实施例,其中,提升装置包括施力系统,该施力系统具有能够附接到轭架的至少一个锚固点的拉线,以用于在至少一个锚固点处拉拽轭架以使轭架围绕轭架的中心轴线旋转。特别地,此类拉线可包括两根线材,这两根线材能够分别附接到轭架的锚固点,以用于在这两个锚固点处拉拽轭架以使轭架围绕轭架的中心轴线旋转。有利地,这提供了通用且容易适用的施力装置,其有效地完成了提升装置。附图说明从下文中待描述的实施例的示例中将明白本专利技术的上文限定的方面和另外的方面,并且参考实施例的示例解释了本专利技术的上文限定的方面和另外的方面。下文中将参考实施例的示例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该实施例的示例。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提升装置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提升装置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提升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的图示是示意性的。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似或相同的元件被提供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和图2示出了具有吊钩3的起重机11(未完全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提升装置1借助于多根附接缆线4附接到吊钩3。起重机11是常规的起重机,并且因此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而且,吊钩3是常规的且在本领域中已知的吊钩,常规起重机通常提供有该吊钩,并且特别地,该吊钩可以围绕旋转轴线自由旋转360度。在操作中,即在使用起重机11和提升装置1以用于将风力涡轮机部件10安装到风力涡轮机期间,吊钩3的旋转轴线通常平行于竖直方向定向。提升装置1包括用于将风力涡轮机部件10连接到起重机11的轭架15。在图1和图2中,涡轮机部件10是风力涡轮机的塔架的一部分。在图3中,涡轮机部件10是风力涡轮机的叶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未显示),涡轮机部件10可以是风力涡轮机的任何部件,例如机舱或发电机。为了将风力涡轮机部件10连接到起重机11,轭架15包括夹持或索具系统30,夹持或索具系统30用于将风力涡轮机部件10固定到轭架15以便在安装操作期间它们可以共同地移动。轭架15包括两个锚固点P1、P2,这两个锚固点能够连接到用于拉拽轭架15的施力系统以便使轭架15围绕中心轴线Y旋转。在安装操作期间,轭架15的中心轴线Y被对准到吊钩3的旋转轴线,以便使轭架15、吊钩3和附接缆线4可以围绕吊钩3的旋转轴线一起旋转。为了执行此类旋转,提升装置1包括施力系统,该施力系统具有能够附接到两个锚固点P1、P2的拉线。拉线包括两根线材21、22,这两根线材能够分别附接到轭架15的锚固点P1、P2。两根线材21、22可例如借助于提供在线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部件(10)的提升装置(1),包括:用于将所述风力涡轮机部件(10)连接到起重机(11)的轭架(15),所述轭架(15)包括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所述锚固点能够连接到用于推压或拉拽所述轭架(15)的施力系统(21、22)以便使所述轭架(15)围绕所述轭架(15)的中心轴线(Y)旋转,所述轭架(15)能够构造成处于:至少第一闭合构型,其中,在所述第一闭合构型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与所述轭架(15)的所述中心轴线(Y)相隔第一距离(R1);以及至少第二延伸构型,其中,在所述第二延伸构型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与所述轭架(15)的所述中心轴线(Y)相隔第二距离(R2),所述第二距离(R2)大于所述第一距离(R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3 DE 102016221582.51.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部件(10)的提升装置(1),包括:用于将所述风力涡轮机部件(10)连接到起重机(11)的轭架(15),所述轭架(15)包括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所述锚固点能够连接到用于推压或拉拽所述轭架(15)的施力系统(21、22)以便使所述轭架(15)围绕所述轭架(15)的中心轴线(Y)旋转,所述轭架(15)能够构造成处于:至少第一闭合构型,其中,在所述第一闭合构型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与所述轭架(15)的所述中心轴线(Y)相隔第一距离(R1);以及至少第二延伸构型,其中,在所述第二延伸构型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与所述轭架(15)的所述中心轴线(Y)相隔第二距离(R2),所述第二距离(R2)大于所述第一距离(R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装置(1),其中,所述轭架(15)能够构造成处于至少第三中间构型,其中,在所述第三中间构型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与所述轭架(15)的所述中心轴线(Y)相隔第三距离(R3),所述第三距离(R3)大于所述第一距离(R1)且小于所述第二距离(R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升装置(1),其中,所述轭架(15)包括主体(16)和至少一个可移动臂(17、18),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臂(17、18)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16)在至少所述第一闭合构型和所述第二延伸构型之间移动,所述至少一个锚固点(P1、P2)提供在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臂(17、18)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装置(1),其中,所述轭架(15)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臂(17、18),所述两个可移动臂(17、18)中的每一个包括相应的锚固点(P1、P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装置(1),其中,所述两个可移动臂(17、18)在所述第二延伸构型中对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装置(1),其中,所述两个可移动臂(17、18)在所述第二延伸构型中在正交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莫勒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