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647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织造方法,是由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和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经织造、割绒、后整理而成;织造过程包括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的织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织造方法所织造的面料具有粗细的竹节纱的感觉,还包括了细转换成粗或由粗转动的细的转换织造过程,转换中实际上就有了粗至中至细或有了细至中至粗的三种织造方法,只需灵活运用,这种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粗细感觉完全在掌握之中,而且也只适合于竹节露纬丝绒面料。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织造方法深受用户欢迎。

A Controllable Slub Weft-like Velvet Fabric and Its Weav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绒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丝绒面料已是品种繁多,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特别是引用竹节纱做纬纱以来,把丝绒面料的雍荣细腻和竹节露纬纱的粗细豪放随机结合起来,巨大的视觉反差使人耳目一新,令人爱不释手。但也存在遗憾的一面,尽管有了电脑海量的控制,但竹节纱粗细的长短比例,难以和丝绒的门幅、难以和丝绒织造时的纱线张力相完全匹配。在丝绒绒面料露纬处,有时会看到竹节纱本应粗细分成均匀变得粗的会聚到一块,细的会聚到一块,大刹风景。如何控制好竹节纱的竹节长度和粗细比例,使其更美观大方,对于价值昂贵的丝绒面料尤为重要,人们希望这种奇迹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不但可以使露纬纱部分粗细分布均匀,还可以使露纬的粗细拼接成各种需求的图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织造方法,是由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和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经织造、割绒、后整理而成;所述的上层基布由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与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下层基布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与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下层第九纬纱、下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绒经是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组成;所述的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为紧经纱;所述的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为松经纱;所述的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所述的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花色纬纱;所述的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下层第九纬纱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的花色纬纱;所述的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织造过程如下:第一步:整经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上,作为紧经纱;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松经纱;紧松比例为1:0.9~095之间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绒经;第二步、穿综插筘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共计八根,按顺序穿综并插入同一筘齿;依次顺序穿综插筘;第三步、提综选纬打纬织造:织造过程包括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的织造。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过程如下: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第七梭至第十二梭与第一梭至第六梭的织造过程相同;至此,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一个循环的织造过程结束,进入下一个织造过程。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步骤如下: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第七梭至第十二梭与第一梭至第六梭的织造过程相同;至此,仿竹节露纬需粗部分一个循环的织造过程结束,进入下一个织造过程。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步骤如下: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第七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七纬纱、下层第七纬纱,打纬织造;第八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三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八纬、下层第八纬,打纬织造;第九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九纬纱、下层第九纬纱,打纬织造;第十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纬纱,打纬织造;第十一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打纬织造;第十二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和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经织造、割绒、后整理而成;所述的上层基布由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与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下层基布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与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下层第九纬纱、下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绒经是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组成;所述的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为紧经纱;所述的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为松经纱;所述的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所述的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花色纬纱;所述的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下层第九纬纱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的花色纬纱;所述的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织造过程如下:第一步:整经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紧经纱;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松经纱;紧松比例在1:0.9~0.95之间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绒经;第二步、穿综插筘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共计八根,按顺序穿综并插入同一筘齿;依次顺序穿综插筘;第三步、提综选纬打纬织造:织造过程包括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的织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和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经织造、割绒、后整理而成;所述的上层基布由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与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下层基布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与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下层第九纬纱、下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绒经是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组成;所述的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为紧经纱;所述的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为松经纱;所述的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所述的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花色纬纱;所述的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下层第九纬纱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的花色纬纱;所述的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织造过程如下:第一步:整经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紧经纱;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松经纱;紧松比例在1:0.9~0.95之间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绒经;第二步、穿综插筘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共计八根,按顺序穿综并插入同一筘齿;依次顺序穿综插筘;第三步、提综选纬打纬织造:织造过程包括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的织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过程如下: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第七梭至第十二梭与第一梭至第六梭的织造过程相同;至此,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一个循环的织造过程结束,进入下一个织造过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步骤如下: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投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惠贤孟彪柏荣良张国华庄一美汪的优孙韶飞许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