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59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其表面性和耐磨损性高。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1)具有包含造纸面侧经纱(2)和造纸面侧纬纱(3)的造纸面侧织物层(4)、以及包含行进面侧经纱(5)和行进面侧纬纱(6)的行进面侧织物层(7)。完整组织中的经纱组通过造纸面侧经纱、行进面侧经纱、行进面侧经纱和造纸面侧经纱依序排列而成的经纱单元(12)的重复而构成。在相互相邻的造纸面侧经纱和行进面侧经纱中,在纬向相邻的位置,造纸面侧经纱织入行进面侧纬纱、行进面侧经纱织入造纸面侧纬纱,由此使造纸面侧织物层和行进面侧织物层相互接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
本技术涉及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其具备:具有造纸面侧经纱和造纸面侧纬纱的造纸面侧织物层、以及具有行进面侧经纱和行进面侧纬纱的行进面侧织物层。
技术介绍
通过织造经纱和纬纱而构成的造纸用织物被用于抄纸用的网、压榨毡、压榨带、干燥机帆布等多种用途中。对于抄纸机的网部中使用的抄纸用网,为了满足提高所制造的纸的品质、基于制造速度的高速化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要求没有褶皱且不蜿蜒地稳定行进的行进性、从原料液中更多地除去水的脱水性或通气性、抑制表面的凹凸转印而残留在纸上的表面性(纸面性)、抑制堵塞或粘着成分的附着的防污性、可耐磨损的耐磨损性等。将经纬双层织物作为网使用时,通过使造纸面侧织物层成为重视表面性的结构、使行进面侧织物层成为重视耐磨损性的结构,而成为兼具这两种特性的网。由于造纸面侧织物层与行进面侧织物层接结,有时使用织入到两层中的接结纱。例如,由造纸面侧经纱、行进面侧经纱、造纸面侧经接结纱和行进面侧经接结纱这四种经纱以及造纸面侧纬纱和行进面侧纬纱这两种纬纱形成经纬双层织物。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的结构:交替配置造纸面侧经纱和行进面侧经纱,使彼此相邻的造纸面侧经纱和行进面侧经纱成对,各对中的接结部分(造纸面侧经纱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中的部分、行进面侧经纱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的部分)彼此相邻。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58446号公报在使用经纱和经接结纱的结构中,由于经纱与经接结纱的弯曲率不同,因而具有在织造时弯曲小的经纱松弛,从而影响表面性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造纸面侧经纱与行进面侧经纱交替配置,因而行进面侧经纱彼此不会相互密合,行进面侧纬纱的可磨损范围小,因此具有耐磨损性低、使用期间缩短的问题。进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彼此相邻的每四根经纱(两根造纸面侧经纱和两根行进面侧经纱)呈相互密集的状态,因而每两根造纸面侧经纱呈配对状态,使造纸面侧经纱的间隔出现稀疏和致密,具有表面性变差的问题(参照图8(示出结构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类似的比较例的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表面性和耐磨损性高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本技术的至少几个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1)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包含造纸面侧经纱(2)和造纸面侧纬纱(3)的造纸面侧织物层(4)、以及包含行进面侧经纱(5)和行进面侧纬纱(6)的行进面侧织物层(7),完整组织中的上述造纸面侧经纱包含织入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多个第1重复单元(8)和织入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至少1个第1接结单元(9),上述造纸面侧经纱在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穿过规定数量的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之后穿过规定数量的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由此构成上述第1重复单元,相对于上述第1重复单元,上述造纸面侧经纱代替穿过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而穿过该造纸面侧纬纱附近的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由此构成上述第1接结单元,上述完整组织中的上述行进面侧经纱包含织入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多个第2重复单元(10)和织入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至少1个第2接结单元(11),上述行进面侧经纱在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穿过规定数量的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之后穿过规定数量的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由此构成上述第2重复单元,相对于上述第2重复单元,上述行进面侧经纱代替穿过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而穿过该行进面侧纬纱附近的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由此构成上述第2接结单元,在彼此相邻的上述造纸面侧经纱和上述行进面侧经纱中,由上述第1接结单元织入的上述行进面侧纬纱与由上述第2接结单元织入的上述造纸面侧纬纱在经向彼此相邻,上述完整组织中的经纱组通过经纱单元(12)的重复而构成,所述经纱单元(12)是上述造纸面侧经纱、上述行进面侧经纱、上述行进面侧经纱和上述造纸面侧经纱依序排列而成的。根据该构成,由于经纱单元是造纸面侧经纱、行进面侧经纱、行进面侧经纱和造纸面侧经纱依序排列而成的,因而行进面侧纬纱的可磨损部分增大、耐磨损性增高,并且造纸面侧经纱彼此的间隔也呈大致均匀,因而表面性提高。本技术的至少几个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中,各个上述经纱单元中的一个上述造纸面侧经纱的上述第1接结单元的位置相对于另一个上述造纸面侧经纱的上述第1接结单元的位置在经向偏移。根据该构成,由于接结部分分散,因而表面性提高。本技术的至少几个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中,上述完整组织的上述经纱组包含2的n次方(n为1以上的整数)个上述经纱单元。根据该构成,能够将接结部分分散配置,表面性提高。本技术的至少几个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任一构成中,在上述完整组织中,上述造纸面侧纬纱数与上述行进面侧纬纱数之比为2:1,上述造纸面侧经纱穿过3根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之后穿过1根上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由此构成上述第1重复单元,上述行进面侧经纱穿过1根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之后穿过1根上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由此构成上述第2重复单元。根据该构成,通气性、耐磨损性的平衡良好。本技术的至少几个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中,在上述完整组织中,各个上述造纸面侧经纱中包含的上述第1接结单元为1个,在上述完整组织中,各个上述行进面侧经纱中包含的上述第2接结单元为1个,上述完整组织中,上述经纱组包含4个上述经纱单元,上述造纸面侧纬纱和上述行进面侧纬纱数的合计为48根~72根。根据该构成,能够将第1接合单元和第2接合单元分散配置,并且能够确保良好的表面性和通气性。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表面性和耐磨损性高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经纱的织入方式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经纱彼此的间隔的截面图。图3是从造纸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说明图。图4是从行进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说明图。图5A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的组织的照片(实施方式)、图5B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的组织的照片(比较例)。图6A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的组织的照片(实施方式)、图6B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的组织的照片(比较例)。图7是示出比较例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经纱的织入方式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比较例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的经纱彼此的间隔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图4、图5A和图6A示出实施方式的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以下简记为“织物”)1。织物1在抄纸机的网部(湿部)作为用于由纸料(液)形成湿纸的网使用。织物1被架设在抄纸机的辊上,根据辊的旋转而行进。将织物1的与纸料和湿纸接触的面称为造纸面、将与造纸面相反侧的面称为行进面。在织物1的造纸面上载置纸料,通过脱水形成湿纸。安装在抄纸机上的织物1呈环形带状的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为方便起见,将造纸面侧称为上方、将行进面侧称为下方。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对作为从行进面侧观察的说明图的图4和作为从造纸面侧观察的图3进行比较说明,以左右反转的状态示出图4。织物1具有包含造纸面侧经纱2和造纸面侧纬纱3的造纸面侧织物层4、以及包含行进面侧经纱5和行进面侧纬纱6的行进面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具有:包含造纸面侧经纱和造纸面侧纬纱的造纸面侧织物层,以及包含行进面侧经纱和行进面侧纬纱的行进面侧织物层,完整组织中的所述造纸面侧经纱包含织入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多个第1重复单元和织入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至少1个第1接结单元,所述造纸面侧经纱在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穿过规定数量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之后穿过规定数量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由此构成所述第1重复单元,相对于所述第1重复单元,所述造纸面侧经纱代替穿过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而穿过该造纸面侧纬纱附近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由此构成所述第1接结单元,所述完整组织中的所述行进面侧经纱包含织入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多个第2重复单元和织入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至少1个第2接结单元,所述行进面侧经纱在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穿过规定数量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之后穿过规定数量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由此构成所述第2重复单元,相对于所述第2重复单元,所述行进面侧经纱代替穿过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而穿过该行进面侧纬纱附近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由此构成所述第2接结单元,在彼此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经纱和所述行进面侧经纱中,由所述第1接结单元织入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与由所述第2接结单元织入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在经向彼此相邻,所述完整组织中的经纱组通过经纱单元的重复而构成,所述经纱单元是所述造纸面侧经纱、所述行进面侧经纱、所述行进面侧经纱和所述造纸面侧经纱依序排列而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9 JP 2018-0129191.一种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造纸用经纬双层织物具有:包含造纸面侧经纱和造纸面侧纬纱的造纸面侧织物层,以及包含行进面侧经纱和行进面侧纬纱的行进面侧织物层,完整组织中的所述造纸面侧经纱包含织入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多个第1重复单元和织入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至少1个第1接结单元,所述造纸面侧经纱在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穿过规定数量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之后穿过规定数量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由此构成所述第1重复单元,相对于所述第1重复单元,所述造纸面侧经纱代替穿过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而穿过该造纸面侧纬纱附近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由此构成所述第1接结单元,所述完整组织中的所述行进面侧经纱包含织入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多个第2重复单元和织入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至少1个第2接结单元,所述行进面侧经纱在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穿过规定数量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之后穿过规定数量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由此构成所述第2重复单元,相对于所述第2重复单元,所述行进面侧经纱代替穿过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而穿过该行进面侧纬纱附近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由此构成所述第2接结单元,在彼此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经纱和所述行进面侧经纱中,由所述第1接结单元织入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胜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惠尔得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