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34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采用双层平纹组织编织而成,形成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都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面料本体的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T400高弹性纱线,面料本体的第二纬纱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在面料本体的编织过程中,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间距进行单次表里换层,使面料本体形成相互间隔依次排列的交织线;面料本体经过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使面料本体表面形成经向中空凸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微弹、抗皱性能,通过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环节,形成两面交替出现的凸条经向管道结构,不仅有利于形成外套面料骨架,抗皱挺括,而且内部能够容纳空气,轻便保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
技术介绍
当前市场,以“消费升级”为核心的消费环境变化对纺织面料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年轻化、个性化、更理性的消费者崛起,他们的消费理念、个性和崇尚品质追求,推动纺织产品提档升级。减少耗材、丰富组织美感的双层乃至多层面料,成为外套服用面料的新趋势和强风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外套服饰用风衣及夹克聚酯纤维面料以其硬朗的骨感打造成衣挺括造型,深得消费者喜爱。但是,现有的风衣及夹克面料组织结构单调,保暖性能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现在的消费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通过高温染色环境下聚酯纤维异收缩差异所形成双面交替出现的凸条经向管道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风衣及夹克面料组织结构单调,保暖性能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现在的消费需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双层平纹组织编织而成,形成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所述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都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所述面料本体的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T400高弹性纱线,所述面料本体的第二纬纱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所述面料本体通过所述表经、里经、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进行编织;所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通过表里换层结构连接,在所述面料本体的编织过程中,所述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不进行表里换层,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间距进行单次表里换层,使所述面料本体形成相互间隔依次排列的交织线;所述面料本体经过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使所述面料本体表面形成经向中空凸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表经和里经采用1:1排列编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表经和里经为75D/36F。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纬纱为150D/72F。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纬纱为150D/288F。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料本体的经密为335根/1英寸;所述面料本体的纬密176根/1英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交织线之间的间距为0.3-1c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作为经纱,手感绵密、富有弹性,不易变形,面料本体具有微弹、抗皱性能;而纬纱采用聚酯纤维T400(PTT/PET并列复合纤维)高弹性纱线和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进行表里换层,形成间隔排列的交织线,通过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环节,高弹丝T400的强收缩性和低弹丝DTY的弱收缩性,形成两面交替出现的凸条经向管道结构,不仅有利于形成外套面料骨架,抗皱挺括,而且内部能够容纳空气,轻便保暖,赋予结构时尚多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编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采用双层平纹组织编织而成,形成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都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面料本体的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T400高弹性纱线,面料本体的第二纬纱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面料本体通过表经、里经、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进行编织。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通过表里换层结构连接,在面料本体的编织过程中,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不进行表里换层,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间距进行单次表里换层,使面料本体形成相互间隔依次排列的交织线。面料本体经过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使面料本体表面形成经向中空凸条。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表经和里经采用1:1排列编织,表经和里经为75D/36F,第一纬纱为150D/72F,第二纬纱为150D/288F。为了中空容纳静态空气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兼具组织结构变化的丰富美感,面料本体的经密为335根/1英寸;面料本体的纬密176根/1英寸,相邻交织线之间的间距为0.3-1cm。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作为经纱,手感绵密、富有弹性,不易变形,面料本体具有微弹、抗皱性能;而纬纱采用聚酯纤维T400(PTT/PET并列复合纤维)高弹性纱线和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进行表里换层,形成间隔排列的交织线,通过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环节,高弹丝T400的强收缩性和低弹丝DTY的弱收缩性,形成两面交替出现的凸条经向管道结构,不仅有利于形成外套面料骨架,抗皱挺括,而且内部能够容纳空气,轻便保暖,赋予结构时尚多变。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双层平纹组织编织而成,形成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所述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都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所述面料本体的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T400高弹性纱线,所述面料本体的第二纬纱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所述面料本体通过所述表经、里经、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进行编织;所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通过表里换层结构连接,在所述面料本体的编织过程中,所述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不进行表里换层,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间距进行单次表里换层,使所述面料本体形成相互间隔依次排列的交织线;所述面料本体经过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使所述面料本体表面形成经向中空凸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向管道凸条双层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双层平纹组织编织而成,形成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所述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都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所述面料本体的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T400高弹性纱线,所述面料本体的第二纬纱为聚酯纤维DTY拉伸变形纱线;所述面料本体通过所述表经、里经、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进行编织;所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通过表里换层结构连接,在所述面料本体的编织过程中,所述面料本体的表经和里经不进行表里换层,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间距进行单次表里换层,使所述面料本体形成相互间隔依次排列的交织线;所述面料本体经过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使所述面料本体表面形成经向中空凸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平孙维一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兰天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