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019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该预充循环装置包括预充生理盐水的输液袋,输液袋底部设有两个预充液端口,两个预充液端口之间设有含肝素钠药液的肝素胶囊,肝素胶囊与输液袋之间设有一通道,通道中设有一道阻断薄膜,两个预充液端口的间距为6‑8cm;该预充循环装置可避免使用液体转移袋导致的液体排空,缩短管道预充时间,提高ECOM首次预充成功率。

ECMO Special Pipeline Precharging Cyc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能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是一项呼吸循环支持技术,其原理是将病人的静脉血经离心泵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器)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氧合为动脉血,再回输至体内起到心肺替代作用,作为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之一,早期应用于体外循环脱机困难、心脏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等患者,应用地点主要是手术室;近年来由于ECMO有效帮助重症患者渡过致命的危险期,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效果显著,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急诊的应用逐年增多,尤其是心脏骤停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支持治疗。随着心肺复苏指南的推出及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有所提高,仍然有部分患者不能恢复自主循环;此外现行的传统心肺复苏,即使自主循环恢复,其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亦较差。因此,2015年AHA《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为心脏骤停患者(成人或儿童)进行传统心肺复苏后没反应,而体外心肺复苏(ECPR)能快速实施时,即可实施ECPR,即为心脏骤停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现有研究表明,Extracorporeal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ECPR)较传统的CPR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JENNIERYAN在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forPediatricCardiacArrest中报道在儿童的救治中指出传统CPR生存率在25%~27%,ECPR的生存率40%~60%,部分机构的研究显示高达72%-80%,国内魏红艳等在体外心肺复苏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ECPR组和CPR组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86.0%和61.0%,出院存活率分别为34.8%和17.3%,长期存活率分别为27.0%和9.5%,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分别为21.0%和7.4%,得出结论在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状态方面,ECPR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成功的心肺复苏不仅是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其最终目的是保护或尽可能恢复完整的脑功能,因此尽可能的缩短脑缺血缺氧的时间是对恢复脑功能最有利的因素。具体到ECMO的实施中,最重要即需要缩短实施该项技术决定后的操作时间,包括置管的时间及机器开始成功运转的时间。研究指出,经专科医生决定并启动ECMO治疗,一旦患者置管成功,应立即连接到ECMO循环管路上行支持治疗,对于这点,大多数中心通常用时在10~20min,由此提示了心搏骤停后ECPR救治时间的重要性,在CPR过程中开展ECMO,制约成功因素中最关键的为时效性,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复苏的成功率。ECMO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人员材料的准备、管道预充、动静脉管路置入、术后监护等。管道预充做为ECMO实施中重要的技术环节,需要严谨有序的护理操作流程,国内目前采用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伟明老师编写的《ECMO实用手册》中的ECMO管道预充方法:抢救现场的ECMO管道预充是一个紧急而精细的过程,操作过程中由2名高年资护士担任,桑宝珍等在体外膜肺氧合术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研究与实践中报道: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ECMO管道预充时间有原来的24.10±2.05min缩短至19.67±2.38min。目前ECMO管道预充使用常规输液袋(如附图1所示)输液袋下端设有两个端口,一端用于连接预充排气管B针头,一端用于加入预充液中的肝素钠溶液,两个端口之间距离约2cm左右。预充时,首先按要求向1000ml输液袋中加入10mg肝素钠,使得肝素钠溶液中的黏多糖与体外膜肺氧合的工材料表面进行共价键结合,使人工材料部分模拟人体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乳酸的产生,增加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避免血栓的形成及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而现有肝素钠溶液为2ml/支玻璃安珀包装,医护人员需首先以碘伏消毒并掰开的玻璃安珀,严格无菌技术下抽取0.2ml肝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l,采用带针注射器将既定剂量的肝素钠溶液自输液袋的加药端口加入,有效保证药液的浓度和剂量,该步骤无疑将占用大量宝贵的抢救时间。临床上预充排气管有AB两条(附图3),排气管A上接液体转移袋,下接循环管的三通开关(靠离心泵头远端),预充排气管B针头插入预充液袋口,另一头接循环管的三通开关(靠离心泵头近端),用管夹将这两条预充排气管关闭,开机调零后需要调节流量旋钮至2000r/h(流量>1.0L/min),在要求的快速转速或流量下预充,需要操作人员在袋装预充液内液体即将输完时钳夹预充排气管B,防止液体排空并停机,拔除预充液袋口B管针头,插入液体转移袋另一个输液口,形成液体在袋内的循环,这样的操作时常液体排空而造成管路及离心泵头中进入空气,导致首次预充失败,并且需要重复开关机器,造成预充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患者的ECMO上机支持治疗时间。为提高首次预充成功率,常采用双人配合进行管道预充操作,即一人负责管路预充排气的操作,同时另一人负责密切观察袋装预充液体排空情况,必须及时在液体排空前停机并调节预充B管的插口,与此同时协助临床医生进行两路管路的留置。在目前急救护理资源短缺,尤其是晚夜间护理人力资源缺少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一名护理人员同时负责ECMO管路的预充及配合医生留置管路等复杂而精细的操作技术,因此如何能够实施单人操作,解放出更多护理人力,配合ECMO治疗的其他急救措施,并且能够有效缩短管道预充时间,提高单人首次预充成功率,尽早为CPR患者实施ECMO上机支持治疗,已成为应用ECMO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能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可避免使用液体转移袋导致的液体排空,缩短管道预充时间,提高首次预充成功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包括预充生理盐水的输液袋,输液袋底部设有两个预充液端口,分别为端口A和端口B,两个预充液端口之间(即端口A和端口B之间)设有含肝素钠药液的肝素胶囊,肝素胶囊与输液袋之间设有一通道,通道中设有一道阻断薄膜;所述两个预充液端口的内间距(即端口A和端口B的内间距)为6-8cm。进一步,本技术提供的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中,所述的输液袋内预充了0.9%生理盐水1000m,肝素胶囊中含有10mg的肝素钠,二者混合后,将获得质量分数为10mg的肝素钠预充液。常规的体外膜肺氧合排空闭合回路是由离心泵、体外膜肺、接头之间依次通过管路串接而成,管路设有a端和b端;据此,该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的应用步骤如下:1)将管路的a端与b端通过接头连通,确保管路形成闭合回路;将所述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的预充液端口分别接入接头与离心泵之间的一段管路中,然后将管道钳阻断两接入点之间的管路,使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成为替代该段管路的旁通支路;2)挤压肝素胶囊,胶囊内的肝素在压力的作用下冲破阻断薄膜进入输液袋的生理盐水中形成缓冲液;3)启动离心泵,使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包括预充生理盐水的输液袋,其特征在于:输液袋底部设有两个预充液端口,两个预充液端口之间设有含肝素钠药液的肝素胶囊,肝素胶囊与输液袋之间设有一通道,通道中设有一道阻断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CMO专用管道预充循环装置,包括预充生理盐水的输液袋,其特征在于:输液袋底部设有两个预充液端口,两个预充液端口之间设有含肝素钠药液的肝素胶囊,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霞张劲松陈旭锋顾则娟宋燕波吕金如孙昊陆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