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35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7 01:11
一种充气轮胎,具备在胎体层与内衬层的层间的一部分限定性地配置的部分接合橡胶层,更详细而言,能够在维持透气防止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进一步的轮胎重量的减轻,并且良好地兼顾这些性能。在胎体层4与内衬层9的层间,设置遍及除了胎圈部3的头端以外的区域地配置的部分接合橡胶层40,使部分接合橡胶层40相对于从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端部朝向内衬层9引出的垂线P向胎圈部3侧的突出量L1为从垂线P与轮胎内表面的交点A起到胎趾的头端点B的沿轮胎内面的周围长度L2的0.25倍~0.80倍。

Pneumatic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在胎体层与内衬层的层间的一部分限定性地配置的部分接合橡胶层(日文:部分タイゴム層)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在维持透气防止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进一步的轮胎重量的减轻,并且良好地兼顾这些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充气轮胎中,通常为了防止在轮胎制造时在对未硫化轮胎进行充气时胎体帘线咬入内衬层,而在胎体层与内衬层的层间配置接合橡胶层。关于这样的接合橡胶层,近年来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为了实现轮胎重量和滚动阻力的减小,采用并非在胎体层与内衬层的层间的整个区域而是在左右的胎肩区域选择性地配置的部分接合橡胶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确实,若为这样的部分接合橡胶层,与在胎体层与内衬层的层间的整个区域配置的以往的接合橡胶层(全接合橡胶层(日文:フルタイゴム層))相比,能够减小接合橡胶层的使用量、能够实现轮胎重量和滚动阻力的减小。然而,关于这样的部分接合橡胶层,设置于各胎肩区域的各部分接合橡胶层具有一对端部(轮胎赤道侧的端部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所以,轮胎构成部件之间的剥离的基点和/或在制造时可能成为未压接部的端部的数量变多,从而有可能对轮胎的制造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若打算通过使以往的全接合橡胶层的宽度变窄来减小接合橡胶层的使用量,则难以在得到充分的轮胎重量的减轻效果的同时高度地维持透气防止性和操纵稳定性,难以良好地兼顾这些性能,所以对于部分接合橡胶层的构造和/或配置要求进一步的改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52395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57230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在胎体层与内衬层的层间的一部分限定性地配置的部分接合橡胶层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透气防止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进一步的轮胎重量的减轻,并且良好地兼顾这些性能的充气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以及配置于上述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该充气轮胎具有:架设于该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中的该胎体层的外周侧的带束层;沿着所述胎体层配置于轮胎内面的内衬层;以及在所述胎体层与所述内衬层的层间,遍及除了所述胎圈部的头端以外的区域地配置的部分接合橡胶层,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部分接合橡胶层相对于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端部朝向所述内衬层引出的垂线P向所述胎圈部侧的突出量L1为,从所述垂线P与轮胎内表面的交点A起到胎趾的头端点B的沿轮胎内面的周围长度L2的0.25倍~0.80倍。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专利技术中,在采用部分接合橡胶层、与具有全接合橡胶层的以往的充气轮胎相比减轻轮胎重量的情况下,像上述那样设定相对于垂线P(即,带束层的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端部的位置)的突出量L1,从而能够在充分地减小轮胎重量的同时通过部分接合橡胶层覆盖为了得到与以往同等的透气防止性和操纵稳定性而最低限度所需的区域来维持以往的优异的透气防止性和操纵稳定性。由此,能够良好地兼顾透气防止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轮胎重量的减轻。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周围长度”是指,在轮胎子午线截面中,沿着各轮胎构成要素(部分接合橡胶层)的延长方向测定的长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部分接合橡胶层的突出量L1为15mm以上。通过像这样将突出量L1设定在适当的范围并使其最佳化,从而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兼顾透气防止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轮胎重量的减轻。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构成部分接合橡胶层的橡胶的硬度为50~70。由此,能够加强伴随于部分接合橡胶层的使用量的抑制而有可能降低的侧壁部的刚性,因此对于维持操纵稳定性有利。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橡胶的硬度”是指,依据JISK6253利用A型硬度计在温度20℃下测定到的硬度(所谓JIS-A硬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部分接合橡胶层的厚度为0.1mm~1.0mm。通过像这样将部分接合橡胶层的厚度设定在适当的范围并使其最佳化,从而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兼顾透气防止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轮胎重量的减轻。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部分接合橡胶层的厚度”是指部分接合橡胶层的主要部分(一边维持一定的厚度一边延伸的部分)的厚度,在部分接合橡胶层具有例如朝向端部而厚度减少的头端尖细的形状的情况下,是除了该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1、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2、以及配置于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另外,在图1中,CL表示轮胎赤道。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之间架设有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括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多条加强帘线,在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的周围从车辆内侧向外侧折回。另外,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胎圈填胶6,该胎圈填胶6被胎体层4的主体部和折回部包入。另一方面,多层(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两层)带束层7埋设于胎面部1中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各带束层7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加强帘线,并且加强帘线在层间以互相交叉的方式配置。在这些带束层7中,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在10°~40°的范围。而且,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设置有带束加强层8(在图示的例子中,覆盖带束层7的端部的一对带束加强层8)。带束加强层8包括在轮胎周向取向的有机纤维帘线。在带束加强层8中,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例如设定在0°~5°。在轮胎内面设置有内衬层9。该内衬层9由以具有透气防止性能的丁基橡胶为主体的橡胶组合物构成,防止填充于轮胎内的空气透过到轮胎外。在胎面部1中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配置有胎面橡胶层10,在侧壁部2中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胎侧橡胶层20,在胎圈部3中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轮辋缓冲橡胶层30。胎面橡胶层10也可以是在轮胎径向层叠了物性不同的两种橡胶层(胎冠橡胶层,基部胎面橡胶层)的构造。在内衬层9与胎体层4之间配置有部分接合橡胶层40。接合橡胶层是用于防止在轮胎制造时在对未硫化的充气轮胎进行充气时胎体帘线咬入内衬层9的层,是在制造后的轮胎中有助于透气防止性和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层,以往为设置成覆盖胎体层4与内衬层9的层间的整个区域的层(全接合橡胶层),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部分接合橡胶层40,在除了胎圈部3的头端以外的后述的区域选择性地设置。即,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接合橡胶层40配置为,部分接合橡胶层40相对于从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端部朝向内衬层9引出的垂线P向胎圈部3侧的突出量L1为从垂线P与轮胎内表面的交点A起到胎趾的头端点B的沿轮胎内面的周围长度L2的0.25倍~0.80倍。在像这样采用部分接合橡胶层40、与具有全接合橡胶层的以往的充气轮胎相比减轻轮胎重量的情况下,像上述那样设定相对于垂线P(即,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端部的位置)的突出量L1,从而能够通过部分接合橡胶层40覆盖为了得到与以往同等的透气防止性和操纵稳定性而最低限度所需的区域,能够维持以往的优异的透气防止性和操纵稳定性。另外,不会使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以及配置于上述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该充气轮胎具有:架设于该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中的该胎体层的外周侧的带束层;沿着所述胎体层配置于轮胎内面的内衬层;以及在所述胎体层与所述内衬层的层间,遍及除了所述胎圈部的头端以外的区域地配置的部分接合橡胶层,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部分接合橡胶层相对于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端部朝向所述内衬层引出的垂线P向所述胎圈部侧的突出量L1为,从所述垂线P与轮胎内表面的交点A起到胎趾的头端点B的沿轮胎内面的周围长度L2的0.25倍~0.80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22 JP 2016-226852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以及配置于上述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该充气轮胎具有:架设于该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配置于所述胎面部中的该胎体层的外周侧的带束层;沿着所述胎体层配置于轮胎内面的内衬层;以及在所述胎体层与所述内衬层的层间,遍及除了所述胎圈部的头端以外的区域地配置的部分接合橡胶层,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好雅章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