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和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定子绕组的绝缘劣化并提高定子绕组的槽满率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为了使电动机小型化并提高功率,期望提高定子绕组的槽满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具有通过将多根线材同时卷绕于齿部而形成的定子绕组的定子。线材由铜、铝等的导电性构件和覆盖导电性构件的外周的树脂制的绝缘构件构成。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具有多个引导孔的线嘴的方法,来作为将多根线材同时卷绕于齿部的方法。此外,通过自多个引导孔分别放出并卷绕于1个齿部的多根线材来形成多个绕组部分。卷绕于1个齿部的多个绕组部分并联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18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使用具有多个引导孔的线嘴将多根线材卷绕于1个齿部的情况下,线嘴每绕齿部的周围一周时,线材都会扭转。当线材以扭转了的状态卷绕于齿部时,定子绕组的槽满率降低。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需要使线材的扭转恢复的机构。此外,具有多个引导孔的线嘴大于具有1个引导孔的线嘴。因此,在由相邻的齿部形成的槽内,能够容纳线材的空间变窄,定子绕组的槽满率的提高存在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其包括:定子芯,其具有多个齿部和多个槽;以及定子绕组,其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所述定子绕组具有连接于第1电源端子和中性点的第1定子绕组、连接于第2电源端子和所述中性点的第2定子绕组以及连接于第3电源端子和所述中性点的第3定子绕组,该定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齿部分别分为包含至少1个齿部的第1组的齿部、包含至少1个齿部的第2组的齿部以及包含至少1个齿部的第3组的齿部,所述第1定子绕组具有至少1个绕组组,该绕组组由第1绕组部分和第2绕组部分构成,该第1绕组部分和第2绕组部分呈同心状卷绕于所述第1组所包含的齿部,构成所述第1定子绕组的所述绕组组的所述第2绕组部分沿与构成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7 JP 2017-2526571.一种定子,其包括:定子芯,其具有多个齿部和多个槽;以及定子绕组,其卷绕于所述多个齿部,所述定子绕组具有连接于第1电源端子和中性点的第1定子绕组、连接于第2电源端子和所述中性点的第2定子绕组以及连接于第3电源端子和所述中性点的第3定子绕组,该定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齿部分别分为包含至少1个齿部的第1组的齿部、包含至少1个齿部的第2组的齿部以及包含至少1个齿部的第3组的齿部,所述第1定子绕组具有至少1个绕组组,该绕组组由第1绕组部分和第2绕组部分构成,该第1绕组部分和第2绕组部分呈同心状卷绕于所述第1组所包含的齿部,构成所述第1定子绕组的所述绕组组的所述第2绕组部分沿与构成该绕组组的所述第1绕组部分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于比该第1绕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构成所述第1定子绕组的所述绕组组的所述第1绕组部分的卷绕开始端部和所述第2绕组部分的卷绕结束端部,以使由该第1绕组部分产生的磁场的朝向和由该第2绕组部分产生的磁场的朝向相同的方式与所述第1电源端子和所述中性点相连接,所述第2定子绕组具有至少1个绕组组,该绕组组由第1绕组部分和第2绕组部分构成,该第1绕组部分和第2绕组部分呈同心状卷绕于所述第2组所包含的齿部,构成所述第2定子绕组的所述绕组组的所述第2绕组部分沿与构成该绕组组的所述第1绕组部分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于比该第1绕组部分靠外侧的位置,构成所述第2定子绕组的所述绕组组的所述第1绕组部分的卷绕开始端部和所述第2绕组部分的卷绕结束端部,以使由该第1绕组部分产生的磁场的朝向和由该第2绕组部分产生的磁场的朝向相同的方式与所述第2电源端子和所述中性点相连接,所述第3定子绕组具有至少1个绕组组,该绕组组由第1绕组部分和第2绕组部分构成,该第1绕组部分和第2绕组部分呈同心状卷绕于所述第3组所包含的齿部,构成所述第3定子绕组的所述绕组组的所述第2绕组部分沿与构成该绕组组的所述第1绕组部分的卷绕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忍,佐藤幸三,佐藤光彦,
申请(专利权)人:爱知ELE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