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及工业化生产线技术

技术编号:215292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及工业化生产线,所述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生产线布置:在施工场地上铺设浇筑线,浇筑线包括第一轨道、与预制构件侧壁相配合的侧模组件、以及行走车,在行走车上设置有与预制构件底部形状相配合的底模,步骤二、钢筋骨架制作:绑扎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并将钢筋骨架放置在底模上;步骤三、合模;步骤四、混凝土浇筑;步骤五、脱模。本申请的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一方面是大幅减少了施工现场模具拆装搬移的吊装工作,节约的了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也大幅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A Production Method and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Line of Prefabricated Bridg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及工业化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及工业化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
中,混凝土预制件被广泛使用,在现有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工序中,通常是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与混凝土预制件尺寸相适配的台座基础,然后再在台座基础上装配预制件模具,在将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放置在模具内,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待混凝土养护硬化后,拆除模具即可得到混凝土预制件。上述的方式虽然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在进行的施工设计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其依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述:采用上述的方式进行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对于常规尺寸或者小尺寸混凝土预制件而言,上述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大型或者超大型预制件,例如对于桥梁预制构件而言,上述方式就十分不便,原因在于:对于桥梁这些大型或者超大型预制件而言,尺寸巨大,所涉及的钢筋骨架、浇筑模具等也都具有较大的尺寸和重量,在进行钢筋骨架安装、模具装配、模具拆除、以及模具转移时都需要配合大型的起吊装置,一方面是:在预制件的周围需要空出大量区域供施工人员施工和布置吊装设备,所以常常因为施工场地的限制,而不能在同一施工场地上同时进行多个预制件的预制工作,预制工作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频繁的进行大尺寸和重型构件的起吊工作,不仅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强度,也给预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施工风险;再一方面,采用上述的预制方式,台座重复利用低,而且模板配置数量较多、所需施工人员众多、吊装频率高、生产周期长,都成为了目前大型预制构件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基于上述问题,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型预制件的预制工作,并在预制件预制工作中,能够大幅提高预制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以及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和施工风险的预制件预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大型预制件预制施工中存在预制工作效率低、预制成本高、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以及存在较高施工风险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型预制件的预制工作,并在预制件预制工作中,能够大幅提高预制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以及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和施工风险的预制件预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生产线布置:在施工场地上铺设浇筑线,所述浇筑线包括第一轨道、与预制构件侧壁相配合的侧模组件、以及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的行走车,在所述行走车上设置有与预制构件底部形状相配合的底模,所述第一轨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钢筋骨架置入区和合模浇筑区,所述侧模组件设置在所述合模浇筑区对应的施工场地上;步骤二、钢筋骨架吊装:将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放置在所述底模上;步骤三、合模:待钢筋骨架放置在所述底模上之后,先驱动所述行走车至所述合模浇筑区,并使所述侧模组件与所述底模相配合,形成预制件浇筑模具;步骤四、混凝土浇筑:在步骤三形成的浇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件;步骤五、脱模:待步骤四浇筑的混凝土硬化后,使所述侧模组件与所述混凝土脱离。本申请的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选取与之配合的底模和侧模,将底膜和侧模按照步骤一进行布置,在进行大型预制构件预制工作时,通过设置浇筑线,由行走车运载底模和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至合模浇筑区,在合模浇筑区中,进行底模和侧模的组拼,形成浇筑模具,再进行预制构件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收面等工作,待混凝土硬化后,移动侧模使侧模与混凝土脱离,即形成预制构件,当预制构件移走后,行走车返回初始位置,即可进行下一次的预制工序,采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首先是预制过程中能够实现台座基础和浇筑模具的共用,大幅预制构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流水线作业,对于大数量的预制构件生产时,相较于传统方式而言,能够大幅缩小施工场地面积;而且,也大幅减少了施工现场模具拆装搬移的吊装工作,一方面是大幅节约的了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也能够大幅减少人员配置,大幅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大幅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特别的,在本申请的施工方案中,在同一轨道上还可以设置多个小车,在各个小车上进行不同的施工步骤,然后通过起吊装置将已完成预制工作的小车吊运至初始位置,如此实现对大型预制构件的流水线作业,极大的提高了预制构件的预制工作效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钢筋骨架置入区背离所述合模浇筑区一侧的施工场地上还设置有钢筋骨架绑扎区,在所述步骤二中,先在钢筋骨架绑扎区内绑扎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然后将钢筋骨架吊装至所述底模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预制构件的浇筑模具存在有内模时,在步骤二中,先在钢筋骨架绑扎区内绑扎底板钢筋笼和腹板钢筋笼,然后将底板钢筋笼和腹板钢筋笼吊装至所述底模上,然后安装埋件,再放入内模,再安装预制构件的顶板钢筋,形成预制构件的整个钢筋骨架。在上述方案中,当预制构件的浇筑模具存在内模时,在钢筋骨架绑扎区先进行部分钢筋骨架的,一方面是方便了钢筋骨架的吊装,在内模放置到位后,再安装顶板钢筋骨架,这样的方式,在方便内模设置的同时,也方便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进一步的方便预制工作,内模在步骤五中进行拆除,并周转至步骤二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模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次侧模和第二侧模,所述第一侧模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模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侧模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使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在浇筑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步骤三中,当所述行走车至所述合模浇筑区,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至浇筑状态,使第一侧模的内壁和第二侧模的内壁与所述底模的上侧面相拼接,在所述底模上方形成与预制构件外壁相适配的浇筑腔,然后再进行所述步骤四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在步骤五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使第一侧模、第二侧模与预制构件脱离,实现脱模。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实现合模与脱模,如此,进一步的提高了合模和脱模效率,也可以进一步减少施工人员配置,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本申请中,所述浇筑状态为:第一侧模、第二侧模与底模组拼形成可以浇筑混凝土的状态;所述脱模状态为:混凝土硬化后,第一侧模、第二侧模朝远离浇筑构件的方向移动后,与浇筑构件之间隔开合适距离,确保不阻碍行走车运载浇筑构件的状态。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侧模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在所述第二侧模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位于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上方,所述第一拉杆用于阻止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朝脱模方向移动,在所述步骤四中,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先安装第一拉杆,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所述步骤五中,先拆除第一拉杆,然后再使所述侧模组件与所述混凝土脱离。通过第一拉杆的设置,在合模后,对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进行加强,降低浇筑过程中,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发生移位的风险。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位于所述第侧模和第二侧模下方,所述第二拉杆用于阻止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生产线布置:在施工场地上铺设浇筑线,所述浇筑线包括第一轨道、与预制构件侧壁相配合的侧模组件、以及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的行走车,在所述行走车上设置有与预制构件底部形状相配合的底模,所述第一轨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钢筋骨架置入区和合模浇筑区,所述侧模组件设置在所述合模浇筑区对应的施工场地上;步骤二、钢筋骨架吊装:将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放置在所述底模上;步骤三、合模:待钢筋骨架放置在所述底模上之后,先驱动所述行走车至所述合模浇筑区,并使所述侧模组件与所述底模相配合,形成预制件浇筑模具;步骤四、混凝土浇筑:在步骤三形成的浇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件;步骤五、脱模:待步骤四浇筑的混凝土硬化后,使所述侧模组件与所述混凝土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生产线布置:在施工场地上铺设浇筑线,所述浇筑线包括第一轨道、与预制构件侧壁相配合的侧模组件、以及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的行走车,在所述行走车上设置有与预制构件底部形状相配合的底模,所述第一轨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钢筋骨架置入区和合模浇筑区,所述侧模组件设置在所述合模浇筑区对应的施工场地上;步骤二、钢筋骨架吊装:将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放置在所述底模上;步骤三、合模:待钢筋骨架放置在所述底模上之后,先驱动所述行走车至所述合模浇筑区,并使所述侧模组件与所述底模相配合,形成预制件浇筑模具;步骤四、混凝土浇筑:在步骤三形成的浇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件;步骤五、脱模:待步骤四浇筑的混凝土硬化后,使所述侧模组件与所述混凝土脱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筋骨架置入区背离所述合模浇筑区一侧的施工场地上还设置有钢筋骨架绑扎区,在所述步骤二中,先在钢筋骨架绑扎区内绑扎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然后将钢筋骨架吊装至所述底模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次侧模和第二侧模,所述第一侧模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模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侧模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使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在浇筑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步骤三中,当所述行走车至所述合模浇筑区,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至浇筑状态,使第一侧模的内壁和第二侧模的内壁与所述底模的上侧面相拼接,在所述底模上方形成与预制构件外壁相适配的浇筑腔,然后再进行所述步骤四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在步骤五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使第一侧模、第二侧模与预制构件脱离,实现脱模。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实现合模与脱模,如此,进一步的提高了合模和脱模效率,也可以进一步减少施工人员配置,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模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在所述第二侧模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位于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上方,所述第一拉杆用于阻止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朝脱模方向移动,在所述步骤四中,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先安装第一拉杆,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所述步骤五中,先拆除第一拉杆,然后再使所述侧模组件与所述混凝土脱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位于所述第侧模和第二侧模下方,所述第二拉杆用于阻止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朝脱模方向移动,在所述步骤四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聪邱祥健李骏骁谭琪李鑫张帅肖仕伟冯开胜汪强张剑李建峰吴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城投城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河南伟志模板有限公司成都市将军碑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