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89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压机构,涉及切割领域,该下压机构包括:气缸和压板组件。压板组件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压板正对下压板。上压板与气缸的输出轴连接。可以解决现有的真空吸附装置提供的吸附力容易由于柔性面板的翘曲失效,导致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的能力差的问题。

A Downward Pressur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压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压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玻璃面板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柔性面板应运而生。在切割柔性面板时,需要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以保证切割时的精度。现有技术中普遍通过真空吸附装置将柔性面板吸附在吸附载台上,以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这种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的技术普遍存在,真空吸附装置提供的吸附力容易由于柔性面板的翘曲失效,导致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的能力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压机构,可以解决现有的真空吸附装置提供的吸附力容易由于柔性面板的翘曲失效,导致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的能力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下压机构,包括:气缸和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上压板与气缸的输出轴连接,上压板在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压向下压板,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正压力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而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正压力不会由于柔性面板的翘曲而失效,故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的能力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导柱与下压板的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导柱与下压板的另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轴承座、直线轴承和上压板的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轴承座、直线轴承和上压板的另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上压板与气缸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限位凸台和导柱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压条和下压板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下压机构包括:气缸1和压板组件2。压板组件2包括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上压板21正对下压板22。上压板21与气缸1的输出轴11连接,上压板21位于气缸1和下压板22之间,在气缸1的输出轴11的驱动下,上压板21压向下压板22。在实际应用中,将柔性面板置于下压板22上,使该柔性面板位于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气缸1的输出轴11带动上压板21压向下压板22,通过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之间的正压力将柔性面板的翘曲压平,达到消除该柔性面板的翘曲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上压板与气缸的输出轴连接,上压板在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压向下压板,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正压力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而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正压力不会由于柔性面板的翘曲而失效,故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的能力强。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与前述图1所示的下压机构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下压机构还包括导柱3。导柱3的一端固定于图1中的下压板22面向上压板21的面上。导柱3的轴线与下压板22面向上压板21的面垂直。上压板21上设置有导向孔211,上压板21通过导向孔211套在导柱3上。导向孔211的孔径不小于导柱3的轴径。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上压板21面向下压板22的面称为下压面,将下压板22面向上压板21的面称为承载面。在实际应用中,制造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时,上压板21的下压面和下压板22的承载面均平行与一个基准平面。装配时,将上压板21套在导柱3上,上压板21的下压面和下压板22的承载面相互平行。同时,在导柱3的约束下,上压板21的下压面垂直于下压板22的承载面压向置于下压板22的承载面上的柔性面板,保证上压板21的下压面与该柔性面板充分接触,将该柔性面板的翘曲充分压平,故进一步提高了该下压机构消除柔性面板的翘曲的能力。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下压机构还包括弹簧4。弹簧4套在导柱3上。弹簧4位于下压板22和上压板21之间。进一步地,导柱3上设置有限位凸台31,上压板21位于下压板22和限位凸台31之间。限位凸台31的外缘尺寸大于导向孔211的外缘尺寸,以防止上压板21与导柱3脱离。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导柱与下压板的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导柱与下压板的另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下压板22上设置有第一导柱连接孔221,第一导柱连接孔221为通孔。导柱3面向下压板2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导柱连接孔32。第一导柱连接孔221为通孔,第二导柱连接孔32为螺纹孔,第二导柱连接孔32的内螺纹与导柱连接螺钉5的外螺纹相匹配,将导柱连接螺钉5穿过第一导柱连接孔221并拧入第二导柱连接孔32中,以通过导柱连接螺钉5将导柱3与下压板22可拆卸地连接。导柱3与下压板22可拆卸地连接,当导柱3损坏时便于更换。可选的,下压板22上还设置有第一沉孔222,导柱3面向下压板22的端面上设置有基座33,基座33位于所述第一沉孔222中,以使导柱3和下压板22的安装更加稳固。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轴承座、直线轴承和上压板的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下压机构中的轴承座、直线轴承和上压板的另一个视角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2、图6和图7,压板组件2还包括轴承座23和直线轴承24。轴承座23固定于上压板21背向下压板22的面上。轴承座23面向上压板21的面下凹形成一个轴承容纳空间231,轴承容纳空间231的形状与直线轴承24的外缘形状相同。直线轴承24位于轴承容纳空间231中,直线轴承24套在导柱3上,直线轴承24的承载球与导柱3的外表面接触。轴承座23面向上压板21的面上设置有通孔232,通孔232的孔径不小于导柱3的轴径,以为导柱3穿过轴承座23提供空间。导向孔211的外缘尺寸和通孔232的外缘尺寸小于直线轴承24的外缘尺寸,以防止直线轴承24从导向孔211或从通孔232中脱出。在实际应用中,直线轴承24位于轴承座23中,随着上压板21的运动一同运动,直线轴承24的承载球与导柱3的外表面接触,该承载球与直线轴承24的外衬点接触,该承载球相对于该外衬滚动,将导向孔211与导柱3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直线轴承24的承载球与外衬之间的滚动摩擦,降低了导柱3受到的摩擦力,延长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和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正对所述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和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正对所述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压板面向所述上压板的面上;所述导柱的轴线与所述下压板面向所述上压板的面垂直;所述上压板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上压板通过所述导向孔套在所述导柱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导柱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上压板位于所述下压板和所述限位凸台之间;所述限位凸台的外缘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的外缘尺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上设置有第一导柱连接孔;所述导柱面向所述下压板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导柱连接孔;所述第一导柱连接孔为通孔,所述第二导柱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导柱通过导柱连接螺钉、所述第一导柱连接孔和所述第二导柱连接孔与所述下压板可拆卸地连接。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还包括轴承座和直线轴承;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上压板上,所述上压板位于所述轴承座和所述下压板之间;所述轴承座面向所述上压板的面下凹形成一个轴承容纳空间,所述轴承容纳空间的形状与所述直线轴承的外缘形状相同;所述直线轴承位于所述轴承容纳空间内,所述直线轴承套在所述导柱上,所述直线轴承的承载球与所述导柱的外表面接触;所述轴承座面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迟彦龙王祥何云尹建刚朱晓枫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