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修复载体、所搭配的手术用具组与软骨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230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软骨修复载体、所搭配的手术用具组与软骨修复系统。软骨修复载体包括本体与多个定位柱。本体为多孔性结构且用以承载软骨修复材料。定位柱固定至本体且用以插入患者的硬骨。手术用具组包括定位套管以及按压式器械。定位套管具有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按压式器械包括外套管与推杆。外套管的外壁上具有与第一定位结构相互对位的第二定位结构。外套管用以穿过定位套管的贯穿通道。推杆可滑动地设置于外套管内。外套管的一端具有塑形刀,用以在患者的患部上切出待植入区,其中待植入区的形状对应本体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骨修复载体、所搭配的手术用具组与软骨修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体、用具组与系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软骨修复载体、所搭配的手术用具组与软骨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节软骨组织位于关节面的硬骨表层,在人体组织中是一个具有多功能且相当特殊的组织,其主要功能在于传递关节面上下硬骨的不同方向应力、吸收硬骨层传送关节面的冲击力、提供低磨擦系数的润滑关节面、及配合肌肉韧带组织,以于关节活动时可产生滑动及滚动的不同方向的运动模式。软骨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都十分的不足,一旦受到损害,往往无法自行复原。据统计,目前美国每年因软骨深层次伤害,而需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者可达20万例以上,且案例仍逐年攀升中。然而,置换人工关节需切除患者关节面的大量的软骨及硬骨组织,伤害及破坏性都相当大,且材质为金属的人工关节植入体内后,只能维持十至十五年左右的功能。以年轻患者而言,将面临再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痛苦,而对老年病患来说,则往往无法承受再次置换人工关节的手术。再者,反复置换人工关节很可能导致残疾且不良于行,进而造成社会及家庭沉重的负担。目前医界对于软骨受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软骨移植(cartilagetransplantation),以修补受损的软骨区块。此法为近廿年内所专利技术的新颖医疗方法,包含自体软骨移植(ACI,autologouschondrocyteimplantation)以及异体骨关节移植(OA,osteoarticularallograft),即采用自体或异体的软骨移植再生新组织,可避免置换人工关节的永久性破坏,也不需定期再开刀替换老化的金属或塑胶组件。上述治疗方法中,又以自体软骨移植较广为接受,因为其移植物来源为患者本身的组织,不会发生异体或异种移植免疫排斥的问题。自体移植的手术方法主流为「马赛克弥补法(Mosaicplastyprocedure)」,此法为匈牙利的外科医师于1995年所提出,该手术方法将病患关节不受应力的关节面软骨,以环锯钻取一块含有软骨及下层接触的硬骨圆柱状栓块,并于受损部位以相同的环锯钻出相同直径的填补凹槽,再将未受损的健康自体软硬骨栓块填入。然而,以马赛克弥补法在修复软骨创伤时,所植入的软骨栓块间的软骨面有一如磁砖的界面,而此界面间的软骨细胞由于被包覆在大量的基质中,其分裂能力相当差。因此,软骨栓块间事实上并不易形成再生融合;另一方面,软骨栓块周边间隙将产生纤维软骨组织,造成日后该受创面容易产生退化性关节炎。目前以组织工程体外培养软骨组织修复软骨损伤也有同样的困扰,以及,体外所培养的软骨组织植入软骨受创面后,新旧软骨组织间的间隙融合问题仍为目前无法突破的难题。因此,如何克服移植软骨(implant)与原软骨组织(host)间的组织再生融合,为目前相当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骨科临床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骨修复载体、所搭配的手术用具组与软骨修复系统,可改善现有软骨修复手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载体包括一本体与多个定位柱。本体为多孔性结构且用以承载软骨修复材料。各个定位柱的一端固定至本体,且另一端用以插入一患者的硬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手术用具组包括一定位套管以及一按压式器械。定位套管具有一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的侧壁上具有一第一定位结构。按压式器械包括一外套管与一推杆。外套管的外壁上具有一第二定位结构。外套管用以穿过定位套管的贯穿通道。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相互对位。推杆可滑动地设置于外套管内。外套管的一端具有一塑形刀,用以在一患者的患部上切出一待植入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包括一软骨修复载体、一定位套管以及一按压式器械。软骨修复载体包括一本体与多个定位柱。本体为多孔性结构且用以承载软骨修复材料。各个定位柱的一端固定至本体,且另一端用以插入一患者的硬骨。定位套管具有一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的侧壁上具有一第一定位结构。按压式器械包括一外套管与一推杆。外套管的外壁上具有一第二定位结构。外套管用以穿过定位套管的贯穿通道。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相互对位。推杆可滑动地设置于外套管内。外套管的一端具有一塑形刀,用以在患者的患部上切出一待植入区。待植入区的形状对应本体的形状。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软骨修复载体、所搭配的手术用具组与软骨修复系统中,具有多孔性结构的软骨修复载体有助于新旧软骨组织间的间隙融合,而手术用具组使得软骨修复载体可轻松植入患者的患部。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载体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载体的实体照片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术用具组的定位套管的示意图;图4A与图4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术用具组的按压式器械的外观示意图与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术用具组的清创钻头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术用具组的钻孔器械的示意图;图7A至图7G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进行软骨修复手术的各阶段的照片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载体的使用方式的示意图;图9A与图9B分别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进行手术的实验例以及使用传统手术用具进行手术的对照例经6个月复原后的患部照片图;图10A与图10B分别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进行手术的实验例以及使用传统手术用具进行手术的对照例经6个月复原后的患部X光片图;图11A与图11B分别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进行手术的实验例以及使用传统手术用具进行手术的对照例经6个月复原后的患部样本照片图;图12A与图12B分别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进行手术的实验例以及使用传统手术用具进行手术的对照例经12个月复原后的患部样本照片图;图13A与图13B分别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进行手术的实验例以及使用传统手术用具进行手术的对照例经12个月复原后的患部的染色切片图;图14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进行手术的实验例以及使用传统手术用具进行手术的对照例的伤口宽度的量化图。符号说明100:软骨修复载体110:本体112:定位角114:凹槽120、510:定位柱200:定位套管210:第一定位结构220:套管定位柱230:握把T10:贯穿通道W10:侧壁P10:排出开口300:按压式器械310:外套管312:第二定位结构314:塑形刀314A:定位角320:推杆330:弹性恢复件W20:外壁400:清创钻头410:止挡部500:钻孔器械520:第三定位结构A10:待植入区P20: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手术用具组包括一定位套管以及一按压式器械。此外,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系统除了上述的手术用具组之外,还包括一软骨修复载体。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载体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软骨修复载体的实体照片。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在一实施例中,此软骨修复载体100包括一本体110与多个定位柱120。本体110为多孔性结构,用以承载软骨修复材料。定位柱120为实心结构,各个定位柱120的一端固定至本体110,另一端于手术过程中将用以插入患者的硬骨,以便将整个软骨修复载体100固定于患者的硬骨上。选择性地,本实施例的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骨修复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为多孔性结构,用以承载软骨修复材料;以及多个定位柱,各该定位柱的一端固定至该本体,另一端用以插入患者的硬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骨修复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为多孔性结构,用以承载软骨修复材料;以及多个定位柱,各该定位柱的一端固定至该本体,另一端用以插入患者的硬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载体,其中该本体的材料为生物可降解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载体,其中该本体的材料为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聚乙烯醇、聚羟基烷酸或至少两种上述聚合物的共聚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载体,其中该多孔性结构的孔隙度为50%~9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载体,其中该本体的外围具有定位角。6.一种手术用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套管,具有贯穿通道,其中该贯穿通道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定位结构;以及按压式器械,包括外套管与推杆,其中该外套管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该外套管用以穿过该定位套管的该贯穿通道,且该第二定位结构与该第一定位结构相互对位,该推杆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外套管内,该外套管的一端具有塑形刀,用以在患者的患部上切出待植入区。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术用具组,其中该定位套管的一端具有多个套管定位柱,用以插入该患者的患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术用具组,其中该定位套管的另一端具有握把,用以供使用者握持。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术用具组,其中该贯穿通道的侧壁还设置有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清泉张方杰杨明嘉林芸含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