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汝寿专利>正文

一种修复人体带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651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重建人体带有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多边凹面棱形倒刺内固定装置,其特征是:钉体横截面为多边形凹面设计,利用”圆孔棱钉”原理(图1)达到防止骨折块及钉子旋转的作用;钉体的棱形锐边7上采用倒刺5设计(刺尖朝向钉尾方向)可以刺入松质骨骨小梁14,可防止退钉;钉尾1为圆形,钉尾直径10较钉体直径9增宽,钉尾1与钉体2之间的移行部位6为斜面,并带有微刺4设计(刺尖朝向钉尖方向),可以防止骨折块从钉尾1滑脱,置入时采用埋头技术使钉尾1埋入关节软骨11内,固定后不影响关节平整性;钉子采用钉入的方式置入,其棱边7较锐,在钉入时有一定的纵向切割作用,故较细直径(最细达1.1mm)的棱形棘钉仍能保证钉体在置入过程中及固定后具备一定的抗剪切力,尤其适用于较小软骨骨折块的单钉固定及较大骨折块的多钉多角度固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骨科专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重建人体带有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人体关节内骨折的特点是骨折块波及关节软骨,要求解剖复位以恢复关节面平整性,并进行有效固定;但是,由于关节内骨折后软骨骨折块通常较小(尤其是上肢关节及下肢小关节),而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骨质松脆易碎,采用传统螺纹钉进行固定时存在以下问题:a.需要用螺丝刀拧入,所以钉尾(钉帽)直径较粗且太厚,当骨折块较小时钉帽很难埋于关节软骨下,从而影响关节面平整性;b.钉体为螺纹结构,且直径较粗,在螺钉拧入过程中(尤其是对较小骨块多钉固定时),容易产生新的骨折,从而增加固定难度甚至导致无法固定;c.关节内骨折为避免二次手术常采用可吸收螺钉,但直径较细且带连续螺纹的可吸收螺钉在拧入时及固定后非常容易折断。另有文献报道采用直径1.1 一 1.5 mm的可吸收棒重建骨块较小的关节软骨骨折,但可吸收棒表面光滑圆整,固定之后无防止骨折块及可吸收棒旋转的作用,更无防止退棒的功能,容易导致骨折块旋转移位或可吸收棒退出;而且其首尾直径一致,棒尾对骨折块无阻挡作用,骨折块容易从可吸收棒尾脱落,导致固定失效。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重建人体带有软骨的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钉,其主要特征是钉体为向内形成凹面的多边形棱柱体;在钉体及钉尾均有倒刺装置;钉尾与钉体之间的移行部位(6)为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汝寿常敏杨景帆郭英李雷魏丹霞范雪梅刘兴隆耿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周汝寿常敏杨景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