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25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21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该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盘盖、线圈及线圈盘座,该线圈固定在该线圈盘盖及该线圈盘座之间,所述线圈盘座设有底壁。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底壁的中部,该底壁上设有挡水筋,所述挡水筋围绕在该线圈的外周。该底壁的外周缘还设有向上支撑所述线圈盘盖的平台,所述平台位于所述挡水筋的外周。即使水滴沿该线圈盘盖与该线圈盘座之间的间隙进入该平台内,因为挡水筋的阻挡,水滴不会向内侧流动碰到线圈,起到保护线圈的作用。

A cooking utensil and its coil disc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
技术介绍
常见的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保温罩及外壳,内锅容纳在该保温罩内,该保温罩位于该外壳内,所述内锅与锅盖之间形成烹饪腔,内锅底部与保温罩底部之间设有加热元件,以对内锅加热。越来越多的烹饪器具采用线圈盘组件作为加热元件。常见的线圈盘组件包括支撑座、线圈及导磁条,所述支撑座向上支撑内锅,向下承载在所述保温罩上。所述线圈固定在该支撑座的底面,所述导磁条固定在该线圈底面一侧,起到屏蔽磁场的作用。使用时,内锅外壁的冷凝水容易顺着该支撑座的表面碰到该线圈而损坏该线圈。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防水的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其包括线圈盘盖、线圈及线圈盘座,该线圈固定在该线圈盘盖及该线圈盘座之间,所述线圈盘座设有底壁,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底壁的中部,该底壁上设有挡水筋,所述挡水筋围绕在该线圈的外周,该底壁的外周缘还设有向上支撑所述线圈盘盖的平台,所述平台位于所述挡水筋的外周。即使水滴沿该线圈盘盖与该线圈盘座之间的间隙进入该平台内,因为挡水筋的阻挡,水滴不会向内侧流动碰到线圈,可以保护线圈。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线圈盘座的平台还设有漏水槽,该漏水槽向下贯穿该线圈盘座的底壁。通过该漏水槽可以将进入该平台内的水滴导出该平台。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台内还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该导流面可以将水滴向集中引导。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导流面设在该平台内远离该挡水筋的外圈并向外向下倾斜,所述漏水槽设置在该导流面最低处。该结构设计可以向外侧引导水滴,实现更好的排水,避免产生积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线圈盘座还设有侧墙,所述侧墙自该线圈盘座的底面向下延伸并围绕该线圈盘座的外边缘设置。所述侧墙也可以阻挡水滴进入线圈盘座内的线圈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槽穿过所述底壁后进一步沿所述侧墙外侧面延伸。水滴可以顺着该漏水槽离开该线圈盘座的底壁。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线圈盘盖底面还设有外侧壁及若干弧形凸肋,所述外侧壁沿该线圈盘盖的外周缘向下突伸,所述弧形凸肋沿外圆周设置在所述外侧壁的内侧,所述外侧壁及所述弧形凸肋抵压在所述平台的表面。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座的平台还设有若干卡扣及若干安装孔,所述线圈盘盖的底面设有若干扣勾与若干螺柱,螺丝穿过该线圈盘座上的安装孔固定至该线圈盘盖的螺柱上,所述扣勾与所述卡扣相互转动卡扣配合。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挡水筋为整圈设置。本申请还提供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保温罩及外壳,该内锅容纳在该保温罩内,该保温罩位于该外壳内,所述烹饪器具还设有前述线圈盘组件,该线圈盘组件设置在所述内锅底部及所述保温罩底部之间,所述线圈盘盖支撑所述内锅。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罩设有支撑所述线圈盘座的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设有漏水孔。通过所述漏水孔,水滴可以流出该保温罩外,再顺着底座的其他排水孔流出。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盖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线圈盘座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剖视图,其中仅显示保温罩内的结构。图6为所示烹饪器具的线圈盘座的另一立体图。图7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保温罩的立体图。图8与图5相似,为该烹饪器具的另一剖视图。图9与图8相似,为该烹饪器具的又一剖视图。图10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底座的另一实施方式。附图标记说明:内锅1、煲体3、感温杯组件8、电源板支架11、电源板12、风扇支架13、风扇14、线圈盘盖5、底面50、环形凸缘500、外侧壁501、弧形凸肋502、第一凸筋503、第二凸筋504、第三凸筋505、扣勾51、螺柱52、第一连接部511、第一卡扣部512、第一加强筋513、线圈盘座7、平台70、绕线筋702、绕线槽703、导风通道704、进风槽705、卡扣71、第二连接部711、第二卡扣部712、第二加强筋713、安装孔706、外周壁72、底壁73、镂空区733、侧墙74、中部730、加强筋75、导槽731、侧壁732、螺丝柱76、凸出部740、第一配合面741、第二配合面742、加强肋743、挡水筋77、导流面78、漏水槽79、线圈6、内线圈61、外线圈62、保温罩2、支撑平台20、沉台21、凸台22、漏水孔23、底座4、4’、底壁41、侧壁42、进风孔43、第一散热孔45、第二散热孔46、第三散热孔47。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的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1、保温罩2、煲体3及底座4,该内锅1容纳在该保温罩2内,所述煲体3与所述底座4共同形成外壳,该保温罩2位于该外壳内。所述内锅1与锅盖之间形成烹饪腔,该烹饪器具在本实施例中为电压力锅,所述锅盖与所述保温罩2之间设有相互转动卡扣的锅牙结构,工作时该烹饪腔形成密封腔以进行压力烹饪。所述烹饪器具还设有位于该内锅1底部及该保温罩2底部之间的线圈盘组件,用于对该内锅1进行加热。所述线圈盘组件为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盖5、线圈6及线圈盘座7,所述线圈盘盖5与线圈盘座7独立制作,然后上下相互组装在一起。所述线圈6为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线圈盘盖5与线圈盘座7之间。所述线圈盘盖5与该内锅1的底部接触以支撑该内锅1,并且所述线圈盘盖5组装在所述线圈盘座7上,所述线圈盘座7支撑该线圈盘盖5并承载在所述保温罩2底部上。所述内锅1内的高压气压施加在所述内锅1上的压力经过该线圈盘盖5传递给该线圈盘座7,再到该保温罩2。保温罩2为金属材质,能够承担较大的压力。所述烹饪器具还设有感温杯组件8,该感温杯组件8被所述线圈盘盖5与所述线圈盘座7共同定位,感温杯组件8顶部突出于所述线圈盘盖5,以与所述内锅1底壁接触并检测该内锅1底部的温度。该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源板支架11、电源板12、风扇支架13及风扇14。所述电源板支架11竖向固定在所述外壳与保温罩2之间,所述电源板12贴设固定至所述电源板支架11朝向外壳的一面上;所述风扇14位于电源板支架11下方,所述风扇支架13固定在该电源板支架11底侧,并罩在所述风扇14的上侧,用以引导风扇14吹进来的气流。下面将结合图面描述本申请的改进结构。请参考图3所示,图3中所述线圈盘盖5为底面朝上的角度被观察,该线圈盘盖5底面50设有环形凸缘500、外侧壁501、若干弧形凸肋502、若干第一凸筋503、若干第二凸筋504及若干第三凸筋505。该线圈盘盖5中心处设有供前述感温杯组件8顶部突伸出的通孔,所述环形凸缘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线圈盘盖、线圈及线圈盘座,该线圈固定在该线圈盘盖及该线圈盘座之间,所述线圈盘座设有底壁,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底壁的中部,该底壁上设有挡水筋,所述挡水筋围绕在该线圈的外周,该底壁的外周缘还设有向上支撑所述线圈盘盖的平台,所述平台位于所述挡水筋的外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线圈盘盖、线圈及线圈盘座,该线圈固定在该线圈盘盖及该线圈盘座之间,所述线圈盘座设有底壁,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底壁的中部,该底壁上设有挡水筋,所述挡水筋围绕在该线圈的外周,该底壁的外周缘还设有向上支撑所述线圈盘盖的平台,所述平台位于所述挡水筋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盘座的平台还设有漏水槽,该漏水槽向下贯穿该线圈盘座的底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内还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面设在该平台内远离该挡水筋的外圈并向外向下倾斜,所述漏水槽设置在该导流面的最低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盘座还设有侧墙,所述侧墙自该线圈盘座的底面向下延伸并围绕该线圈盘座的外边缘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槽穿过所述底壁后进一步沿所述侧墙外侧面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俊兵张汉生王洪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