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70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涉及新能源产品技术领域。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内部设有隔离膜,隔离膜的一侧设有正极板,隔离膜的另一侧设有负极板。通过设置隔离膜、激光探测层、正极板和负极板,利用正极板和负极板不同的设计,与常规锂电池设计相比,正极板宽于负极板,激光探测时可以明显区分正负极界面,同时,隔离膜表面设有激光探测层,激光探测层为羟基磷灰石材料所制,可以使隔离膜亦能被激光探测到,并且隔离膜宽度大于正极板,其边缘也能被分辨,从而使正极板、负极板、隔离膜的边缘可以清晰判断,并且隔离膜宽度大于正极板和负极板,大大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

A Lithium Battery Structure for Detecting the Edge of Diaphra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产品
,具体为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移动设备能量提供装置,其在手机、电脑、电动汽车、无人机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由于锂电池的自身特性,在使用、存放或运输过程中存在自燃、爆炸等安全隐患。而自燃或爆炸的发生一般都是由于电池发生内部短路引起的,其中隔膜缺陷是引起电池内部短路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装配后的电池进行激光探测以排除因隔膜尺寸错误、收缩或缺陷引起的正负极接触是电池生产中一道重要工序。然而,目前大部分电池都采用正负极相同宽度设计,激光探测到的边缘不明显,另外,隔膜由于厚度较小,激光会直接穿透而无法探测到边缘,从而无法判断正负极及隔膜的边缘位置,导致对内部短路的判断不清晰,因此,设计一种正负极、隔膜边缘可以明显分辨的电池结构可以有效排除有隐患的电池,从而有效降低异常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具备有效排除电池内部安全隐患等优点,解决了隔膜厚度较小激光无法探测到边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有效排除电池内部安全隐患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的内部设有隔离膜,所述隔离膜的一侧设有正极板,所述隔离膜的另一侧设有负极板,且正极板与负极板通过隔离膜隔离,所述电池本体的上端左侧设有正极接线柱,所述电池本体的上端右侧设有负极接线柱。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隔离膜的两侧均涂抹设有激光探测层,且激光探测层的厚度为4微米。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和隔离膜均采用不同宽度设计,且隔离膜宽度最大,比正极板宽0.5mm,比负极板宽1mm。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本体的外侧设有外壳,且外壳的内部设有绝缘层。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壳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对应保护套内部两侧的滑槽,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撞环。(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通过设置隔离膜、激光探测层、正极板和负极板,利用正极板和负极板不同的设计,与常规锂电池设计相比,正极板宽于负极板,激光探测时可以明显区分正负极界面,同时,隔离膜表面设有激光探测层,激光探测层为羟基磷灰石材料所制,可以使隔离膜亦能被激光探测到,并且隔离膜宽度大于正极板,其边缘也能被分辨,从而使正极板、负极板、隔离膜的边缘可以清晰判断,并且隔离膜宽度大于正极板和负极板,大大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2、该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通过设置外壳、缓冲弹簧、保护套和防撞环,利用缓冲弹簧和保护套可以避免电池本体在取放的时候,受到冲击而受损,防撞环可以避免电池本体边缘受到撞击,保护了电池本体,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隔离膜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本体;2、隔离膜;21、激光探测层;3、正极板;4、负极板;5、正极接线柱;6、负极接线柱;7、外壳;8、绝缘层;9、缓冲弹簧;10、保护套;11、滑槽;12、滑块;13、防撞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1,电池本体1的内部设有隔离膜2,隔离膜2的一侧设有正极板3,隔离膜2的另一侧设有负极板4,且正极板3与负极板4通过隔离膜2隔离,电池本体1的上端左侧设有正极接线柱5,电池本体1的上端右侧设有负极接线柱6。具体的,隔离膜2的两侧均涂抹设有激光探测层21,激光探测层21为羟基磷灰石制成的基体,且激光探测层21的厚度为4微米,有利于激光对电池的探测。具体的,正极板3与负极板4和隔离膜2均采用不同宽度设计,且隔离膜2宽度最大,比正极板3宽0.5mm,比负极板4宽1mm,有利于探测时对正极板3和负极板4的区分。具体的,电池本体1的外侧设有外壳7,且外壳7的内部设有绝缘层8,有利于防止电池本体1漏电。具体的,外壳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缓冲弹簧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10,保护套10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11,外壳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2,且滑块12对应保护套10内部两侧的滑槽11,且滑块12与滑槽11滑动连接,有利于提高对锂电池的保护。具体的,电池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撞环13,防撞环13为橡胶制成的基体,有利于保护电池本体1的边缘不受损坏。在使用时,正极板3、负极板4和隔离膜2宽度的差异不会对电池容量造成明显影响,而三者宽度的差异以及隔离膜2表面涂覆的激光探测层21可以确保正极板3、负极板4及隔离膜2可以被激光探测到明显界线,从而进一步排除电池内部短路的隐患,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利用外壳7下端的缓冲弹簧9和保护套10,在底部受到冲击时,缓冲弹簧9回缩,外壳7两侧的滑块12沿着滑槽11移动,卸除了冲击力,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池本体1在取放的时候,受到冲击而受损,防撞环13可以避免电池本体1边缘受到撞击,保护了电池本体1,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综上所述,该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通过设置隔离膜2、激光探测层21、正极板3和负极板4,利用正极板3和负极板4不同的设计,与常规锂电池设计相比,正极板3宽于负极板4,激光探测时可以明显区分正负极界面,同时,隔离膜2表面设有激光探测层21,激光探测层21为羟基磷灰石材料所制,可以使隔离膜2亦能被激光探测到,并且隔离膜2宽度大于正极板3,其边缘也能被分辨,从而使正极板3、负极板4、隔离膜2的边缘可以清晰判断,并且隔离膜2宽度大于正极板3和负极板4,大大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外壳7、缓冲弹簧9、保护套10和防撞环13,利用缓冲弹簧9和保护套10可以避免电池本体1在取放的时候,受到冲击而受损,防撞环13可以避免电池本体1边缘受到撞击,保护了电池本体1,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的内部设有隔离膜(2),所述隔离膜(2)的一侧设有正极板(3),所述隔离膜(2)的另一侧设有负极板(4),且正极板(3)与负极板(4)通过隔离膜(2)隔离,所述电池本体(1)的上端左侧设有正极接线柱(5),所述电池本体(1)的上端右侧设有负极接线柱(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的内部设有隔离膜(2),所述隔离膜(2)的一侧设有正极板(3),所述隔离膜(2)的另一侧设有负极板(4),且正极板(3)与负极板(4)通过隔离膜(2)隔离,所述电池本体(1)的上端左侧设有正极接线柱(5),所述电池本体(1)的上端右侧设有负极接线柱(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2)的两侧均涂抹设有激光探测层(21),且激光探测层(21)的厚度为4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探测隔膜边缘的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3)与负极板(4)和隔离膜(2)均采用不同宽度设计,且隔离膜(2)宽度最大,比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揭垚柴春芳戴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