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69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和支架,支架由横向有序排列和纵向有序排列的框架构成,横向排列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横向铜排相互串联,末端的电池模组与相邻列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U形铜排相连,顶层首个电池模组的负电极与负极接线铜排相连,负极接线铜排的背面引出负极接线柱,底层末端电池模组的正电极与正极接线铜排相连,正极接线铜排的背面引出正极接线柱;横向铜排、U形铜排、负极接线铜排以及正极接线铜排均固定安装在框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池模组下面安装的滑轮与支架相对滑动的方式模仿抽屉结构,方便取下有问题的某电池单体维修更换,减少大量工作量的同时有效保证了可靠性。

New Energy Air-iron Power Battery Package with Drawer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
技术介绍
人类对新能源的广泛运用,导致了二次电池市场的急速扩大。当前新能源体系中对二次电池的要求无处不在。无论是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并网还是电网调峰,都急需一种廉价,可靠,安全和寿命长的二次电池。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有200多只电池单体、400多个螺母、200多个温度传感器、400多个电压传感器组成,分三层,拆卸十分不便,全部拆、装需要4个熟练工配合2-3个工作日,相对费时,且影响系统安全。为了快捷维保和拆卸新能源空铁电池包中有故障的电池单体,需要对电池包进行抽屉式模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通过电池模组下面安装的滑轮与支架相对滑动的方式模仿抽屉结构,方便取下有问题的某电池单体维修更换,减少大量工作量和保证可靠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和支架,所述支架由横向有序排列和纵向有序排列的框架构成,每个框架上均安装有滑轨,框架正面的支柱上安装有限位片,电池模组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轨匹配的滑槽以及与所述限位片匹配的凸台;横向排列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横向铜排相互串联,末端的电池模组与相邻列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U形铜排相连,顶层首个电池模组的负电极与负极接线铜排相连,负极接线铜排的背面引出负极接线柱,底层末端电池模组的正电极与正极接线铜排相连,正极接线铜排的背面引出正极接线柱;横向铜排、U形铜排、负极接线铜排以及正极接线铜排均固定安装在框架上。框架反面上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的散热装置为风扇。所述风扇一侧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的限位片可旋转安装于所述支柱上,限位片的大小与支柱匹配。所述的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安装于电池模组上。所述支架为玄武岩纤维钢筋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操作人员通过抽拉动作即可取下电池模组,进而将电池模组中有问题的电池单体进行维修更换,免去拆下上层无关电池模组的步骤,方便快捷,再者,由于无需拆卸其他不相关的电池模组使得不用重复松动用于固定的螺母或其他零件,有效保证了整个电池包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2)限位片的大小与支柱匹配,旋转到十二点钟方向或九点钟方向上时,限位片刚好全部被支柱挡住,不会影响抽拉电池模组,限位片设置于支柱纵向或横向均可上,则两个限位片固定一个电池模组,固定效果更佳,只有当电池模组全部通过滑轨伸入支架内,才能不阻碍限位片旋转,保证了电池模组的正确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电池模组安装在支架上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支架的轴测图;图中,1-电池模组,1.1-负极接线铜排,1.2-正极接线铜排,2-支架,3-滑轨,3.1-滑槽,4-限位片,4.1-凸台,5-散热装置,6-把手,7-框架,8-横向铜排,8.1-U形铜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1和支架2,具体的,每个电池包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中均包含有电池模组1,横向排列的电池模组1之间通过横向铜排8相互串联,末端的电池模组1与相邻列的电池模组1之间通过U形铜排8.1相连,顶层首个电池模组1的负电极与负极接线铜排1.1相连,负极接线铜排1.1的背面引出负极接线柱,底层末端电池模组1的正电极与正极接线铜排1.2相连,正极接线铜排1.2的背面引出正极接线柱;横向铜排8、U形铜排8.1、负极接线铜排1.1以及正极接线铜排1.2均固定安装在框架7上,负极接线柱接入高压箱,正极接线柱也接入高压箱,实现串联形成总电压输出。所述支架2为玄武岩纤维钢筋支架2,重量轻,便于搬运,绝缘材料,避免触电。所述支架2由横向有序排列和纵向有序排列的框架7构成,则操作人员可在每个框架7上标注其具体位置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当发现任一电池单体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即可快速找到其位置所在。每个框架7上均安装有滑轨3,电池模组1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轨3匹配的滑槽3.1,滑轨3和滑槽3.1匹配连接,则可将电池模组1滑动安装于支架2上,操作人员通过抽拉动作即可取下电池模组1,进而将电池模组1中有问题的电池单体进行维修更换,免去拆下上层无关电池模组1的步骤,方便快捷,再者,由于无需拆卸其他不相关的电池模组1使得不用重复松动用于固定的螺母或其他零件,有效保证了整个电池包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所有铜排均安装于框架7反面内部,当电池模组1插入框架7时,电池模组1即与铜排连通进而导通电流,当电池模组1抽出框架7时,电池模组1离开铜排,该电池模组1即与其他电池模组1断开。所述框架7正面的支柱上安装有限位片4,电池模组1上安装有与所述限位片4匹配的凸台4.1,限位片4与凸台4.1协同用于固定电池模组1,防止电池模组1在新能源空铁运行过程中滑落。优选的,所述的限位片4可旋转安装于所述支柱上,该旋转安装方式可为通过铰链连接,则操作人员通过旋转限位片4在横向或纵向的位置进行固定或放松电池模组1,限位片4的大小与支柱匹配,旋转到十二点钟方向或九点钟方向上时,限位片4刚好全部被支柱挡住,不会影响抽拉电池模组1,当限位片4固定电池模组1时,限位片4旋转至电池模组1上,正好放置于设置的凸台4.1上,卡死固定,限位片4设置于支柱纵向或横向均可上,则两个限位片4固定一个电池模组1,固定效果更佳,只有当电池模组1全部通过滑轨3伸入支架2内,才能不阻碍限位片4旋转,保证了电池模组1的正确安装。所述框架7反面上安装有散热装置5,具体的,所述的散热装置5为风扇,风扇向外排风,吸出电池包散发的热量,风扇在45℃时启动,避免电池包因温度过高而损坏,风扇一侧安装有过滤网,在风扇转动过程中不会将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带入支架2内,保持电池包内部的清洁,每个框架7上均有风扇,能够有针对性地散去电池模组1中的热量,散热效果好。所述的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还包括把手6,所述把手6固定安装于电池模组1上,便于抽拉电池模组1。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当检测到某个电池单体出现问题时,操作人员根据其位置找到相应的电池模组1,旋转相应的限位片4(安装于纵向支柱上)至纵向方向,然后拉动电池模组1向外运动,电池模组1与铜排断开,随即抽出有问题的电池单体即可更换维修;安装新的电池单体时,先将电池单体安装至电池模组1中,然后将电池模组1上的滑槽3.1与支架2上的滑轨3匹配连接,然后推动电池模组1至支架2内,电池模组1与铜排连通,旋转限位片4至横向方向卡在电池模组1的凸台4.1上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1)和支架(2),所述支架(2)由横向有序排列和纵向有序排列的框架(7)构成,每个框架(7)上均安装有滑轨(3),框架(7)正面的支柱上安装有限位片(4),电池模组(1)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轨(3)匹配的滑槽(3.1)以及与所述限位片(4)匹配的凸台(4.1);横向排列的电池模组(1)之间通过横向铜排(8)相互串联,末端的电池模组(1)与相邻列的电池模组(1)之间通过U形铜排(8.1)相连,顶层首个电池模组(1)的负电极与负极接线铜排(1.1)相连,负极接线铜排(1.1)的背面引出负极接线柱,底层末端电池模组(1)的正电极与正极接线铜排(1.2)相连,正极接线铜排(1.2)的背面引出正极接线柱;横向铜排(8)、U形铜排(8.1)、负极接线铜排(1.1)以及正极接线铜排(1.2)均固定安装在框架(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抽屉式电池模组的新能源空铁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1)和支架(2),所述支架(2)由横向有序排列和纵向有序排列的框架(7)构成,每个框架(7)上均安装有滑轨(3),框架(7)正面的支柱上安装有限位片(4),电池模组(1)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轨(3)匹配的滑槽(3.1)以及与所述限位片(4)匹配的凸台(4.1);横向排列的电池模组(1)之间通过横向铜排(8)相互串联,末端的电池模组(1)与相邻列的电池模组(1)之间通过U形铜排(8.1)相连,顶层首个电池模组(1)的负电极与负极接线铜排(1.1)相连,负极接线铜排(1.1)的背面引出负极接线柱,底层末端电池模组(1)的正电极与正极接线铜排(1.2)相连,正极接线铜排(1.2)的背面引出正极接线柱;横向铜排(8)、U形铜排(8.1)、负极接线铜排(1.1)以及正极接线铜排(1.2)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贤平梁国春王鸿鹄余俊虎任适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鑫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