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51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由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的扩散板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基层的上下表面的出光层、导光层,所述出光层上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凸条结构;所述导光层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光层的表面设置导光网点结构,光线照射到导光网点结构上,实现聚光和光扩散,使光线均匀的进入扩散板基层,在出光层的表面设置凸条结构,将通过光扩散板的光线往各个角度扩散射出,使出射光均匀柔和,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同时出光层的表面设置的凸条结构纹路及角度不同,实现不同扩散范围的出射光线及光线视觉范围。

A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Plate with Various Surface Micro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
本技术属于光电材料领域,涉及背光显示装置技术,具体为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可广泛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及平板LED显示装置的背光照明结构中。
技术介绍
背光显示设备使用的背光模组对其显示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背光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使用各种光学膜片来使背光模组出来的光能够达到高亮度、高均匀一致性的特性,通常背光模组依次包括如下:扩散板、集光片、扩散片、增亮膜、玻璃屏、框架、CCFL(LED)、反射片、后背板。多种光学膜片的搭配使用决定着背光模组性能的好坏、成本的高低以及厚度等很多关键因素。扩散板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LED照明以及成像等系统中,主要利用光扩散板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同时在扩散板的前端配合使用有各种光学膜片,进一步将光线发散扩散,使入射光充分散射,实现更柔和、均匀的照射效果。但是目前扩散板大部分由普通白色塑料制成,其两个表面为光滑平面结构,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光源利用率低;加上普通塑料材质透过率不高,会较大的损耗光线,造成背光亮度的辉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背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扩散板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通过多层复合结构,在该多功能复合板的导光层表面设置导光网点结构,及出光层表面设置凸条结构,利用光源在各结构层的折射和反射提高光源利用率,使通过该多功能复合板的光线均匀柔和,扩大出射光线的散射角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将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由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的扩散板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基层的上下表面的出光层、导光层,所述出光层上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凸条结构;所述导光层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所述出光层、扩散板基层、导光层的厚度比例为1:2:1,总厚度为1.2~2.4mm。进一步地,所述出光层的凸条结构为V型棱镜结构或者菱镜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导光层的导光网点结构为磨砂结构或者虫仔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出光层的凸条结构的高度范围为0.02mm~0.6mm。进一步地,所述出光层的相邻凸条顶端的间距范围为0.1mm~0.6mm。进一步地,所述出光层的相邻两凸条顶端与之间底端所成夹角范围为100°~150°。进一步地,所述出光层的凸条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磨砂结构或者虫仔结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所述扩散板基层采用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而制成,光学性能优异,并可降低光线通过光扩散板时的损耗,提高背光照明的辉度;导光层的表面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光线照射到导光层表面的导光网点结构上,利用表面上的导光网点结构实现聚光和光扩散的作用,使光线均匀的进入扩散板基层,出光层的表面设置有凸条结构,表面上的凸条结构将通过光扩散板的光线往各个角度扩散射出,使出射光均匀柔和,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同时出光层的表面设置的凸条结构纹路及角度不同,实现不同扩散范围的出射光线及光线视觉范围。附图说明图1-4分别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4的多功能复合板的表面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多功能复合板的表面虫仔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多功能复合板的表面磨砂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出光面的光线散射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由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的扩散板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基层的上下表面的出光层、导光层,所述出光层上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凸条结构,所述凸条结构为V型棱镜结构,其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导光层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所述导光层的导光网点结构为虫仔结构;所述出光层、扩散板基层、导光层的厚度比例为1:2:1,总厚度为1.2~2.4mm。所述V型棱镜结构的高度范围为0.02mm~0.1mm。所述V型棱镜结构相邻顶端的间距范围为0.1mm~0.6mm。所述V型棱镜结构中的相邻两条菱之间所成夹角范围为100°~150°。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由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的扩散板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基层的上下表面的出光层、导光层,所述出光层上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凸条结构,所述凸条结构为菱镜Lens结构,其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所述导光层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所述导光层的导光网点结构为虫仔结构;所述出光层、扩散板基层、导光层的厚度比例为1:2:1,总厚度为1.2~2.4mm。所述菱镜Lens结构的高度(深度)范围为0.1mm~0.6mm。所述菱镜Lens结构相邻顶端的间距范围为0.1mm~0.6mm。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由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的扩散板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基层的上下表面的出光层、导光层,所述出光层上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凸条结构,所述凸条结构为V型棱镜结构,其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导光层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所述导光层的导光网点结构为磨砂结构,其形状为半球形;所述出光层、扩散板基层、导光层的厚度比例为1:2:1,总厚度为1.2~2.4mm。所述V型棱镜结构的高度范围为0.02mm~0.1mm。所述V型棱镜结构相邻顶端的间距范围为0.1mm~0.6mm。所述V型棱镜结构中的相邻两条菱之间所成夹角范围为100°~150°。所述磨砂结构的截面直径范围0.02-0.4mm。实施例4如图4所示,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由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的扩散板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基层的上下表面的出光层、导光层,所述出光层上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凸条结构,所述凸条结构为菱镜Lens结构,其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所述导光层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所述导光层的导光网点结构为磨砂结构,其形状为半球形;所述出光层、扩散板基层、导光层的厚度比例为1:2:1,总厚度为1.2~2.4mm。所述菱镜Lens结构的高度(深度)范围为0.1mm~0.6mm。所述菱镜Lens结构相邻顶端的间距范围为0.1mm~0.6mm。所述磨砂结构的截面直径范围0.02-0.4mm。本技术专利方案中,还可以实现所述导光层的下表面、出光层的上表面设置为双磨砂结构或双虫仔结构。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的扩散板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基层的上下表面的出光层、导光层,所述出光层上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凸条结构;所述导光层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所述出光层、扩散板基层、导光层的厚度比例为1:2:1,总厚度为1.2~2.4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高分子光学改性材料注塑成型的扩散板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基层的上下表面的出光层、导光层,所述出光层上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凸条结构;所述导光层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或射出成型方式设置有导光网点结构;所述出光层、扩散板基层、导光层的厚度比例为1:2:1,总厚度为1.2~2.4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微结构多样的多功能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层的凸条结构为V型棱镜结构或者菱镜Lens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兴潮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凯帝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