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51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扩散基板、光学膜,所述光学膜通过UV胶复合黏贴于所述扩散基板的上下面,所述扩散基板由第一薄层和第二薄层构成;所述第一薄层的上表面和第二薄层的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方式形成凸起结构,通过该凸起结构令第一薄层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薄层的下表面为不光滑表面,以增强第一薄层的遮瑕性以及减少第二薄层反射光造成的光损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光学膜和扩散基板一体粘结,不需要将原背光模组中的扩散基板和光学膜分别清洁再组装,提升了组装效率,可促进背光模组机械化组装,并且可降低一定的成本。

A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Plate for Backlight Modu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结构
,特指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
技术介绍
现有直下式背光内,光源上的光学材料一般是扩散板、光学膜(扩散片、增亮膜等),光学膜一般是PET基材上涂布或上树脂做微结构,通过界面传播光束的一类光学介质材料,光学膜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代,光学功能板已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
,制造各种光学仪器。扩散板属于光学功能板中的一种,扩散板最大的特点是对光造成很大的干涉,不管原来的设计的配光曲线是多少度,只要光经扩散板它会使光束角变为160~176°,所以从侧面看,灯具的板面有层雾的感觉,从这点可以证明光束角是大到160~176°最好证明,光束角越大照度越低,有些还会产生滤光,使有部分的波长无法穿透,造成色偏,如在表面进行再次光干涉处理(例如:磨沙,押纹),透光率因几何光学的自然现象更是低,所以用来做成扩散板的基材应该选用折射率越低越好,对光的干涉就会越低。常规背光模组结构是通过扩散板和光学膜组成的,光学膜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组装时需要对每个材料进行清洁除尘,然后叠放,光学材料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光学材料的作业不良比率随数量有所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扩散基板、光学膜,所述光学膜通过UV胶复合黏贴于所述扩散基板的上下面,所述扩散基板由第一薄层和第二薄层构成;所述第一薄层的上表面和第二薄层的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方式形成凸起结构,通过该凸起结构令第一薄层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薄层的下表面为不光滑表面,以增强第一薄层的遮瑕性以及减少第二薄层反射光造成的光损失。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为扩散膜、增亮膜、复合膜的一种、几种或贴合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薄层、第二薄层材质相同,其中充填有扩散剂/粒子、紫外吸收剂/粒子、增白剂、抗黄化剂等配方或功能性添加剂的一种或几种结合。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该凸起结构在第一薄层上表面和第二薄层下表面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薄层厚度大于第一薄层厚度。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将光学膜和扩散基板一体粘结,不需要将原背光模组中的扩散基板和光学膜分别清洁再组装,提升了组装效率,可促进背光模组机械化组装;2、扩散基板双层结构构成,使用改性粒子,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手段充填有扩散剂/粒子、紫外吸收剂/粒子、增白剂、抗黄化剂等配方或功能性添加剂的一种或几种结合,熔融后模内挤出成薄层,提升雾度或遮瑕性;3、第一薄层上表面和第二薄层下表面可做表面微结构,如V型棱镜结构、磨砂等形状以再次提升功能板的遮瑕性,第二层下表面做凸起结构,以减少下表面反射光造成的光损失;4、本技术在达到遮瑕效果的基础上可适当提升透光率,减低贴合后的光损耗,使光学性能上与传统方式接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功能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见图1所示,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包括:扩散基板1、光学膜2,所述光学膜2通过UV胶3复合黏贴于所述扩散基板1的上下面,所述扩散基板1由第一薄层11和第二薄层12构成;所述第一薄层11的上表面和第二薄层12的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方式形成凸起结构13,通过该凸起结构13令第一薄层11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薄层12的下表面为不光滑表面,以增强第一薄层11的遮瑕性以及减少第二薄层12反射光造成的光损失。具体而言,所述光学膜2为扩散膜、增亮膜、复合膜的一种、几种或贴合品。第一薄层11和第二薄层12为模内共挤而成,需要2台以上挤出机同时工作,所述第一薄层11、第二薄层12材质相同,材质可以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聚苯乙烯)、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或其相对应的共聚物等相对较低熔点的塑料粒子,一般使用改性粒子,其中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手段充填有扩散剂/粒子、紫外吸收剂/粒子、增白剂、抗黄化剂等配方或功能性添加剂的一种或几种结合。所述第二薄层12厚度大于第一薄层11厚度,其中第一薄层11和第二薄层12的具体厚度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所述凸起结构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该凸起结构在第一薄层上表面和第二薄层下表面均匀分布,所述凸起结构13可以为横截面呈锯齿状凸起、横截面半圆或圆弧状凸起等结构。光线经过扩散板后最大的散射/折射区域集中在第一薄层中,光线散射的路径区域变短,同样扩散粒子的作用,短距离内的混光程度更高,遮瑕性也就有相对提升;并且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升背光组装效率,在达到遮瑕效果的基础上可适当提升透过率,降低贴合后的光损耗,使光学性能上与传统方式接近,可促进背光机械化组装,仅一次作业完成,广泛应用背光及照明产品中。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基板、光学膜,所述光学膜通过UV胶复合黏贴于所述扩散基板的上下面,所述扩散基板由第一薄层和第二薄层构成;所述第一薄层的上表面和第二薄层的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方式形成凸起结构,通过该凸起结构令第一薄层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薄层的下表面为不光滑表面,以增强第一薄层的遮瑕性以及减少第二薄层反射光造成的光损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基板、光学膜,所述光学膜通过UV胶复合黏贴于所述扩散基板的上下面,所述扩散基板由第一薄层和第二薄层构成;所述第一薄层的上表面和第二薄层的下表面采用模具热压成型方式形成凸起结构,通过该凸起结构令第一薄层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薄层的下表面为不光滑表面,以增强第一薄层的遮瑕性以及减少第二薄层反射光造成的光损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为扩散膜、增亮膜、复合膜的一种、几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兴潮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凯帝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