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管中间体及对其进行扩口的拨直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22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通管中间体及对其进行扩口的拨直件,属于管道领域,包括管体和管状凸出部,管状凸出部的一端与管体的侧壁固定,管状凸出部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管状凸出部的内部贯通的上开口,上开口的边缘固定设置有折弯板,折弯板位于管状凸出部的外侧,折弯板的底部固定在上开口的边缘,折弯板的顶部位于折弯板的底部的上方,折弯板的顶部位于上开口的中间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后期对折弯板进行翻折,使得折弯板成为管状凸出部的一部分,降低三通管中间体生产过程中所需生产的管状凸出部的高度,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所需用水,同时降低了废料产生,极大降低了成本。

A Tee Tube Intermediate and Its Directing Device for Enlarging Its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通管中间体及对其进行扩口的拨直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通管中间体及对其进行扩口的拨直件,属于管道领域。
技术介绍
三通管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对管路两端同时冲击水流,管路的中间受到挤压外凸形成的一个具有弧形封闭面的管状凸出部,然后对弧形封闭面形成整体切割,形成一个完整的三通管。为了生产目标尺寸的管状凸出部,需要长时间精准压力的水流进行冲压,因此其生产过程在环境和能源消耗方面具有很大负面效果,尤其是生产结束后会产生出很多废料,造成材料的浪费,极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三通管中间体及对其进行扩口的拨直件,有效降低三通管的生产成本,降低废料产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通管中间体,包括管体和管状凸出部,管状凸出部的一端与管体的侧壁固定,管状凸出部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管状凸出部的内部贯通的上开口,上开口的边缘固定设置有折弯板,折弯板位于管状凸出部的外侧,折弯板的底部固定在上开口的边缘,折弯板的顶部位于折弯板的底部的上方,折弯板的顶部位于上开口的中间上方。通过后期对折弯板进行翻折,使得折弯板成为管状凸出部的一部分,降低三通管中间体生产过程中所需生产的管状凸出部的高度,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所需用水,同时降低了废料产生,极大降低了成本。本技术所述管状凸出部的轴线垂直于管体的轴线,上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折弯板的底部的形状为圆形,折弯板的底部与上开口的边缘重合,折弯板的顶部形成圆形的导向口,导向口的直径小于上开口的直径。此时折弯板整体形成了一个圆弧形结构,便于后期进行整体扩口,保证扩口的均匀性。本技术所述导向口的圆心和上开口的圆心均位于管状凸出部的轴线上。此结构保证后期扩口过程中折弯板变形为标准的管件。一种对三通管中间体进行扩口的拨直件,包括具有斜面的斜面体,斜面体用于对折弯板进行翻折。通过斜面体,使得折弯板翻折形成管状凸出部的一部分。本技术所述斜面体的形状为圆台形,斜面为斜面体的侧面,斜面体的下底面直径小于斜面体的上底面直径,斜面体的下底面直径不大于导向口的直径,斜面体的上底面直径大于导向口的直径。该结构保证斜面体进入管状凸出部的过程中斜面逐渐对导向口沿其径向进行扩口。本技术所述斜面体的顶部设置有圆柱形的整理柱,整理柱的下底面与斜面体的上底面固定,整理柱的直径不小于斜面体的上底面直径。整理柱起到继斜面体扩口后的二次扩口作用,同时便于对斜面体进行运动导向。本技术所述整理柱的直径等于管状凸出部的内壁直径。该结构使得整理柱对成为管状的折弯板进一步微调,提高折弯板与管状凸出部形状的一致性。本技术所述斜面体的形状为正圆台,斜面体的母线和斜面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5°~45°。该结构保证斜面体能够带动折弯板向外翻折而不是向内凹陷。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对比实施例三通管的生产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通管的生产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通管中间体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拨直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比实施例。参见图1。现有的三通管生产方法如下:选取一种管体1,管体1的形状为直线型,管体1的两端分别为左开口111和右开口131,此时管体1的壁厚均匀。然后对管体1的左开口111和右开口131同时朝向管体1的中间进行注水,从管体1两端注入的水流在管体1的中间汇聚,然后对管体1的中间部分的内壁冲压。此时,管体1从左到右依次被分为管体左部11、管体中部12和管体右部13,左开口111即在管体左部11的左端,右开口131即在管体右部13的右端,管体左部11的右端和管体中部12的左端连通,管体中部12的右端与管体右部13的左端连通。在管体左部11和管体右部13内水流作用下,管体左部11和管体右部13的壁厚均开始变薄,同时管体左部11和管体右部13被水流冲刷掉的内壁部分均逐渐朝向管体中部12运动。管体中部12的上侧内壁受到冲压后向远离管体1的轴线方向,即本对比实施例中上方,发生形变,形成一管状凸出部2和一弧形封闭面3。管状凸出部2与管体中部12固定。其中管状凸出部2的下端即为下开口,下开口和管体中部12贯通。管状凸出部2的上端即为上开口,上开口和弧形封闭面3均位于管状凸出部2远离管体1的一端。其中,弧形封闭面3朝向远离管体1的轴线方向,即本对比实施例中向上凸出,弧形封闭面3将管状凸出部2远离管体1的一端,即管状凸出部2的上端密封。同时,管体中部12的下侧壁厚明显增加。通过合理设置从左开口111和右开口131通入水流的方向和压力,使得管状凸出部2的轴线垂直于管体1的轴线,同时弧形封闭面3的形状为穹形。本对比实施例中管状凸出部2的高度为h1,弧形封闭面3的高度为h2。最后将弧形封闭面3完全切割掉,形成管体1和管状凸出部2共同形成了三通管,三通管的侧管高度即为管状凸出部2的高度为h1。实施例。参见图2。选取一种管体1,管体1的形状为直线型,管体1的两端分别为左开口111和右开口131,此时管体1的壁厚均匀。然后对管体1的左开口111和右开口131同时朝向管体1的中间进行注水,从管体1两端注入的水流在管体1的中间汇聚,然后对管体1的中间部分的内壁冲压。此时,管体1从左到右依次被分为管体左部11、管体中部12和管体右部13,左开口111即在管体左部11的左端,右开口131即在管体右部13的右端,管体左部11的右端和管体中部12的左端连通,管体中部12的右端与管体右部13的左端连通。在管体左部11和管体右部13内水流作用下,管体左部11和管体右部13的壁厚均开始变薄,同时管体左部11和管体右部13被水流冲刷掉的内壁部分均逐渐朝向管体中部12运动。管体中部12的上侧内壁受到冲压后向远离管体1的轴线方向,即本实施例中上方,发生形变,形成一管状凸出部2和一弧形封闭面3。管状凸出部2与管体中部12固定。其中管状凸出部2的下端即为下开口,下开口和管体中部12贯通。管状凸出部2的上端即为上开口,上开口和弧形封闭面3均位于管状凸出部2远离管体1的一端。其中,弧形封闭面3朝向远离管体1的轴线方向,即本实施例中向上凸出,弧形封闭面3将管状凸出部2远离管体1的一端,即管状凸出部2的上端密封,弧形封闭面3的边缘与上开口的边缘重合。同时,管体中部12的下侧壁厚明显增加。通过合理设置从左开口111和右开口131通入水流的方向和压力,使得管状凸出部2的轴线垂直于管体1的轴线,同时弧形封闭面3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通管中间体,包括管体和管状凸出部,管状凸出部的一端与管体的侧壁固定,管状凸出部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管状凸出部的内部贯通的上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的边缘固定设置有折弯板,折弯板位于管状凸出部的外侧,折弯板的底部固定在上开口的边缘,折弯板的顶部位于折弯板的底部的上方,折弯板的顶部位于上开口的中间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通管中间体,包括管体和管状凸出部,管状凸出部的一端与管体的侧壁固定,管状凸出部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管状凸出部的内部贯通的上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的边缘固定设置有折弯板,折弯板位于管状凸出部的外侧,折弯板的底部固定在上开口的边缘,折弯板的顶部位于折弯板的底部的上方,折弯板的顶部位于上开口的中间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管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凸出部的轴线垂直于管体的轴线,上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折弯板的底部的形状为圆形,折弯板的底部与上开口的边缘重合,折弯板的顶部形成圆形的导向口,导向口的直径小于上开口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通管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口的圆心和上开口的圆心均位于管状凸出部的轴线上。4.一种对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三通管中间体进行扩口的拨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铁均孙文高郭周镔高杰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铜加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