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18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相比传统的液压杆或液压张紧器,在液压杆筒体和壳体之间增加连接件,防止筒体脱离壳体,增加了筒体的脱拔力。

A hydraulic rod and a hydraulic tensioner with the hydraulic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特别是汽车带传动系统中用于张紧带的液压张紧器。
技术介绍
液压张紧器在汽车带传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张紧传动带,保证如水泵、空调压缩机或发电机等的正常运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液压张紧器的结构如公开号为特开2000-205356的日本专利,液压张紧器的筒体与壳体一般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此种结构存在筒体从壳体脱落的风险,造成液压张紧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的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用于克服筒体从壳体脱落的风险,增加筒体的脱拔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液压杆,包括一端可固定且可绕固定端摆动的桶状的壳体;位于壳体,内靠近壳体固定端一端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的筒体;远离壳体固定端一端与壳体及筒体连接的柱塞组件,柱塞组件相对于筒体在限定行程内可上下移动;轴向位于柱塞组件及壳体之间的偏压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壳体与筒体。为防止壳体变形,及便于装配,在筒体外侧与连接件配合处设置台阶面,连接件部分位于台阶面上,限制筒体相对于壳体的轴向向上运动。为便于连接件与台阶面的配合,所述台阶面沿筒体外侧面一周设置或间隔设置。该液压杆还包括有连通至壳体底部面的油孔通道,优选的油孔通道,油孔通道与连接部沿壳体圆周方向间隔设置。该连接件为柱销,该柱销通过壳体深入壳体内部,部分位于筒体的台阶面上,限制筒体相对于壳体轴向向上运动,为防止液压油泄漏,柱销与油孔通道间隔设置。可替换的柱销可直接顶靠在筒体上,对筒体施加一定的压力,限制筒体相对于壳体的轴向运动。该连接件可为挡圈,挡圈上设置有突出部,壳体上设置有环槽,挡圈的突出部装配后位于环槽内,筒体设置有台阶面,挡圈径向内侧位于台阶面上。为便于挡圈装配,油孔通道在壳体的轴向剖面为阶梯形,挡圈部分位于阶梯形的面上。做了一种变形,环槽沿壳体圆周方向可为间隔分部的槽,且月挡圈上的突出部具有相同的个数。可替换的挡圈可替换为轴用弹性挡圈。本技术也提供的一种液压张紧器,包括带轮,带轮臂及液压杆,所述带轮臂具有旋转轴,所述液压杆可旋转的连接至带轮臂,且驱动带轮臂绕旋转轴摆动,所述带轮安装至带轮臂上且可相对于带轮臂转动,该液压杆为采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液压杆。采用本技术的液压杆或液压张紧器,由于壳体与筒体之间增加了连接件,相比传统的连接方式,进一步限制了筒体相对于壳体的运动,防止筒体脱离壳体,提高了筒体的脱拔力,防止液压杆或液压张紧器的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具体实施例剖面图;图2为图1中B-B位置剖面图;图3为第一具体实施例部分零件局部剖面图;图4为第二实施例剖面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装配挡圈过程示意图;图6为第二实施壳体局部示意图图7为图4中B-B位置剖面图;图8为图4中A部位局部放大图;图9为液压张紧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液压杆具有桶状结构的壳体1,壳体1固定端为封闭的一端,相对于固定端的另一端为开口形状。壳体1固定端设置有一个通孔,通孔内装入衬套2,及位于衬套2内、可绕衬套2旋转的销套3;销(未示出)通过销套3将壳体1连接到固定部件上,如发动机本体上,或发动机支架安装面上,因此壳体1能够绕衬套2的中心轴摆动。壳体1固定端内侧设置有连接部,圆筒形的筒体4位于壳体内且下端与该壳体1在连接部处固定连接。筒体4的下端内部设置有单向阀13。柱塞组件20位于壳体1开口的一端,包括柱塞10、柱塞套9及防尘罩8,三者之间固定连接,一般为过盈配合连接。柱塞10部分位于筒体4内且可相对于筒体4在限定行程内上下移动;筒体4、柱塞10与单向阀13之间形成压力室16;柱塞套9位于柱塞10的外周;壳体1的开口端内侧及相邻的柱塞套9之间设置有密封件7,即密封件7在径向方向上位于柱塞套9与壳体1之间。壳体1、密封件7、筒体4、柱塞套9和柱塞10五个零件之间形成储液室17;密封件7可防止液体泄漏同时可防止粉尘进入储液室17;防尘罩8位于柱塞组件20径向最外侧,覆盖着柱塞组件20及壳体1的开口,进一步防止粉尘等进入储液室17。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防尘罩8与柱塞套9一体设置,柱塞10与其固定连接。偏压件6,本实施例为压缩弹簧,在液压张紧器的张紧杆轴向方向上位于壳体1与柱塞套9之间,弹簧一端与壳体1连接,另一端与柱塞套9连接,弹簧始终偏压柱塞套9及壳体1,使柱塞10始终具有向远离壳体1固定端的一端运动的趋势。为防止弹簧与壳体1接触产生摩擦,弹簧与壳体1抵接处可设置垫片5。柱塞10顶端与壳体1固定端结构类似,设置有一通孔,通孔过盈装入衬套11;销套12设置在衬套11中,可相对于衬套11自由旋转;销或螺栓通过销套12连接至可摆动的零件上,比如图9所示的液压张紧器的带轮臂32上。如图1、2、3所示,壳体1固定端内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油孔通道15,且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当柱塞10向上运动即远离壳体1固定端运动时,压力室16内的体积变大,则压力相应减小,当压力室16内的压力低于储液室17内的压力时,储液室17内的油依次通过油孔通道15、单向阀13进入压力室16。通常筒体4与壳体1连接部在周向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因此筒体4与壳体1的连接部与油孔通道15沿圆周方向间隔交替分布。柱塞1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1向缩短方向运动时,当压力室16内的压力比储液室17内的压力高时,单向阀13关闭,由于压力室16的体积的变化,压力室16内的液压油经由筒体4与柱塞杆10之间的间隙流入储液室17,由于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性,进而产生阻尼力,使张紧器能平稳运动。在本创作中,筒体4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还设置有连接件,用于连接壳体1与筒体4,增大壳体1与筒体4之间的连接力,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为柱销14。具体的,在壳体1上的连接部位置径向方向上设置有与内部联通的可放置柱销14的孔,为避免液压油外漏,放置柱销的孔避开油孔通道15的位置,柱销14通过柱销孔放入壳体1内,且柱销14端部顶靠到筒体4上,对筒体4施加一定的压力,限制筒体4相对于壳体1的轴向运动。为防止液压油外漏,柱销采用过盈压入的方式与壳体配合。为使筒体4受力均匀,柱销采用圆周对称分布,如两个、三个或此数值的倍数。由于筒体4和壳体1之间增加了连接件,增大了液压杆筒体4的脱拔力,可防止筒体4脱离壳体1,防止液压杆失效。为防止柱销14压入时造成筒体4的局部变形及为了进一步的增加筒体4的脱拔力,筒体4在与柱销的相配合位置开对应台阶面40’,台阶面为筒体4在与柱销配合处由于筒体外径上小下大的直径差形成的一个台阶面(具体可参看图1和图8所示),柱销部分伸入到台阶面40’上方,柱销14在壳体轴向方向受台阶面40’限制,防止筒体4相对壳体1轴向向上运动。台阶面可以与柱销14对应,沿筒体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为便于装配,台阶面沿筒体4一周设置。也可设置U成型结构的沟槽30,台阶面为沟槽30的下侧面,由于柱销部分伸入到沟槽内,当筒体4受到外力相对于壳体1向上运动时,则柱销抵挡住沟槽下侧面40’,限制了筒体4的运动。第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8所示,在筒体4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增加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杆(100),包括一端可固定且可绕固定端摆动的桶状的壳体(1);位于壳体(1)内靠近壳体(1)固定端与壳体在连接部位置固定连接的筒体(4);远离壳体固定端一端与壳体及筒体(4)连接的柱塞组件(20),柱塞组件(20)相对于筒体(4)在限定行程内可上下移动;轴向位于柱塞组件(20)及壳体(1)之间的偏压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壳体(1)与筒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杆(100),包括一端可固定且可绕固定端摆动的桶状的壳体(1);位于壳体(1)内靠近壳体(1)固定端与壳体在连接部位置固定连接的筒体(4);远离壳体固定端一端与壳体及筒体(4)连接的柱塞组件(20),柱塞组件(20)相对于筒体(4)在限定行程内可上下移动;轴向位于柱塞组件(20)及壳体(1)之间的偏压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壳体(1)与筒体(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设置有台阶面(40,40’),所述连接件部分位于台阶面(40,40’)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为沿筒体(4)外侧面一周设置或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杆,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还设置有连通至壳体底部面的油孔通道(15),所述油孔通道(15)沿壳体(1)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液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柱销(14),所述柱销(14)与油孔通道(15)间隔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柱销(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红良骆晨浩
申请(专利权)人: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