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光发专利>正文

一种中空回转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14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中空回转气缸。该中空回转气缸,包括缸体,缸体一端面设有气缸盖,所述缸体内设有缸套活塞,缸套活塞上设有活塞密封圈,所述缸体内成型有沿缸体轴线方向贯穿的安装通道,缸套活塞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内;缸套活塞内设置有限位通道,限位通道两端均设有一轴承,轴承内适配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连接有用于连接机床主轴的主轴连接件。该中空回转气缸采用一体集成,把原有需要装配多部件的气缸创造为一体化气缸,使得气缸在使用时不会漏气和变形,并且不需要三爪作为夹紧的方式,整个作用过程不存在中间的过渡件,响应快速,同时噪音和震动小、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A hollow rotary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回转气缸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特指一种中空回转气缸。
技术介绍
目前,中空回转气缸是安装于机床主轴后方中间的位置,是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通常被应用于机械加工机床上,特别是为机床加工的零件装夹提供夹紧力,在夹紧加工零件时可以随时提供夹紧力或是松开零件,操作非常方便。如图7所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回转气缸通常由前后气缸盖、缸套、活塞杆等多个部件组装而成,现有的中空回转气缸都是分体设置,特别是专门生产销售这类气缸的厂家,都必须要先将气缸夹紧的部件一一进行安装,因为要想能达到使用的程度必须要完成钣金才可以,通常一个普通的中空回转气缸必须要先装配这些部件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也就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也因为分体设置的原因导致整体刚性和强度不好,使用容易漏气以及变形,并且使用时还需要装设三爪,通过三爪来实现与主轴的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响应快速、噪音小的中空回转气缸。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空回转气缸,包括缸体,缸体一端面设有气缸盖,所述缸体内设有缸套活塞,缸套活塞上设有活塞密封圈,所述缸体内成型有沿缸体轴线方向贯穿的安装通道,缸套活塞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内;缸套活塞内设置有限位通道,限位通道两端均设有一轴承,轴承内适配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连接有用于连接机床主轴的主轴连接件。优选地,所述气缸盖和缸体上分别设置有一通气孔,用于实现缸套活塞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内。优选地,所述气缸盖和安装通道之间以及缸套活塞和安装通道之间形成气腔并通过所述通气孔驱动缸套活塞滑动。优选地,所述气缸盖和缸体上开设有相对应的若干个安装通孔,气缸盖和缸体上的安装通孔相适配。优选地,所述轴承外圈侧壁与缸套活塞内壁固定,轴承分别固定在缸套活塞两端内壁上。优选地,所述缸套活塞的外侧壁与安装通道的内壁密封。优选地,所述气缸盖和缸体上均设置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气缸盖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固定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过固定件穿过气缸盖和缸体之间实现固定。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该中空回转气缸采用一体集成,把原有需要装配多部件的气缸创造为一体化气缸,使得气缸在使用时不会漏气和变形,并且不需要三爪作为夹紧的方式,整个作用过程不存在中间的过渡件,响应快速,同时噪音和震动小、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缸套活塞的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隐藏气缸盖后的结构简图;图4是本技术的反面结构简图;图5是本技术活塞杆的结构简图;图6是本技术气缸盖和缸体的爆炸图;图7是现有中空回转气缸的结构简图。图中:1-缸体;2-缸套活塞;3-安装通道;4-限位通道;5-轴承;7-活塞杆;8-螺纹连接槽;9-活塞密封圈;10-前气缸盖;11-后气缸盖;12-缸套;13-三爪;14-机床主轴;21-气缸盖;22-固定孔;23-安装通孔;24-第一通气孔;25-气腔;26-第二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本中空回转气缸安装在机床主轴尾部的中间位置,对小型数控仪表机床的主轴切削钢性不会产生影响,即使主轴转数有所提高也不会影响使用;本中空回转气缸采用一体集成,把原有需要装配多部件的气缸创造为一体化气缸,优化以前繁杂的组件需要的安装过程,缩短了2-3倍的安装时间,使得该产品不需要预装,特别是对于生产厂家来讲,只要在气缸上预装好孔厂家在发货的时候再装即可,十几分钟就能安装完成,达到拆装方便的效果,降低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中空回转气缸包括缸体1和设在缸体1内的缸套活塞2,缸体1内设置有贯穿缸体1的安装通道3;缸套活塞2设置在安装通道3内沿安装通道3轴线方向滑动,缸套活塞2的外侧壁与安装通道3的内壁密封,缸套活塞2下端的直径尺寸相比上端的直径尺寸小,安装时需要将缸套活塞2小的一头先装入安装通道3。本技术的气缸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如图1-6所示,缸体1、气缸盖21、缸套活塞2、活塞杆7;所述缸体1和气缸盖21的组合代替了现有前气缸盖10、后气缸盖11和缸套12的组合,如图7所示,所述活塞杆7和主轴连接件8代替了现有使用三爪13固定的方式,提高了气缸使用的稳定性。缸套活塞2内还设有与轴承5内圈直径大小相适配的活塞杆7,轴承5外圈侧壁与缸套活塞2内壁固定,缸套活塞2内设置有限位通道4,轴承5同轴安设于限位通道4内,轴承5分别固定在缸套活塞2左右端口内壁上,活塞杆7右端螺接有螺帽8,螺帽8右端开设有用于连接机床主轴的螺纹连接孔,活塞杆7安装在限位通道4内,活塞杆7转动设置在两个轴承5内,轴承5外圈和内圈之间设有密封圈。当没有在缸套活塞2内设置轴承5或设置一个轴承5时,活塞杆7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左右摆动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活塞杆7转动设置在两个轴承5之间时,所述双轴承的设计解决了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摆动的问题,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并且其轴承转动产生的噪音会相对减少。所述活塞杆7安设在两个轴承5内大大地提高了密封性,解决了在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气的问题,轴承5外圈和内圈之间还设有密封圈,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同时也提高了气缸整体的密封性。所述缸体1左侧设有安装于缸体1左端面上的气缸盖21,气缸盖21上开设有六个固定孔22,固定孔22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固定孔22采用螺纹固定的方式,通过内六角螺栓穿过气缸盖21和缸体1之间实现固定,所述固定件为内六角螺栓。所述缸套活塞2上设有活塞密封圈9,气缸盖21和缸体1上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气缸盖21和缸体1上还开设有安装通孔23,气缸盖21和缸体1上的安装通孔23大小相适配,通过螺杆将气缸盖21和缸体1拉紧并将整个气缸固定在床头箱上,在床头箱上打两个孔,用两根螺纹杆就可以连接使用,不需要其它配件,达到拆装方便的作用。气缸盖21端面上开设有一螺纹连接槽8,螺纹连接槽8内穿设有第一通气孔24,该第一通气孔24的大小只有螺纹连接槽8的三分之一的大小,所述缸体1端面上的螺纹连接槽8同样开设有第二通气孔26,两个通气孔用于实现缸套活塞2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1内,所述通气孔与空压机连通,通过空压机输送气体。所述气缸盖21和安装通道3之间以及缸套活塞2和安装通道3之间形成气腔25并通过所述通气孔24驱动缸套活塞2滑动。工作原理:首先空压机通过第二通气孔26传送压缩空气,然后压缩空气通过缸体1端面上的第二通气孔26进入气腔25,此时气缸盖21上的第一通气孔24为出气口,推动缸套活塞2运动,主轴连接件8与活塞杆7连接,通过拉动主轴连接件8的拉杆将拉力传导到主轴卡盘上,实现夹紧;当需要松开加工件时,压缩空气通过气缸盖21上的第一通气孔24进气,推动缸套活塞2移动,此时缸体1端面上的第二通气孔26为出气口。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回转气缸,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一端面设有气缸盖(21),所述缸体(1)内设有缸套活塞(2),所述缸体(1)内成型有沿缸体(1)轴线方向贯穿的安装通道(3),缸套活塞(2)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3)内,所述缸套活塞(2)内设有活塞杆(7),活塞杆(7)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机床主轴的主轴连接件(8),所述气缸盖(21)和缸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孔(24)和第二通气孔(26),用于实现缸套活塞(2)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回转气缸,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一端面设有气缸盖(21),所述缸体(1)内设有缸套活塞(2),所述缸体(1)内成型有沿缸体(1)轴线方向贯穿的安装通道(3),缸套活塞(2)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通道(3)内,所述缸套活塞(2)内设有活塞杆(7),活塞杆(7)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机床主轴的主轴连接件(8),所述气缸盖(21)和缸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孔(24)和第二通气孔(26),用于实现缸套活塞(2)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缸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回转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21)和安装通道(3)之间以及缸套活塞(2)和安装通道(3)之间形成气腔(25)并通过所述通气孔(24)驱动缸套活塞(2)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回转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21)和缸体(1)上开设有相对应的若干个安装通孔(23),气缸盖(21)和缸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发
申请(专利权)人:杨光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