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120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包括第一主体、法兰盘、支撑块和第三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法兰盘,且法兰盘的两端皆设置有定位螺杆,所述第一主体内部靠近第二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室,且出气室远离第二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一主体的另一侧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有第二主体,且第二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换热管,所述第二主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进液管,且第二主体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液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第三主体,使得该装置的结构得到优化,即便于组装又便于拆卸,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A Direct Combustion Tube Heat Exchanger for Combus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换器
,具体为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例如,电厂低温用聚四氟乙烯换热器是发电厂为降低排烟温度进行余热回收的新型装置设备,采用氟塑料换热器,能够防止酸腐蚀,并将烟气温度降至一百度以内,郑州工业大学研制成功聚四氟乙烯管板限胀施压加热焊接工艺,解决了氟塑料管子与管板连接的关键技术,随后,国产各种类型的换热器陆续投入实际生产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热换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中,尤其是在燃烧机直燃管中,然而现存的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还是普遍存在结构简单和功能单一的弊端,除此之外,现存的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往往是一体式的不便于检修和清理,实用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来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包括第一主体、法兰盘、支撑块和第三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法兰盘,且法兰盘的两端皆设置有定位螺杆,所述第一主体内部靠近第二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室,且出气室远离第二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一主体的另一侧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有第二主体,且第二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换热管,所述第二主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进液管,且第二主体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第二主体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折流板,且第二主体远离第一主体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有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内部靠近第二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室,且进气室远离第三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出气室和进气室内部靠近换热管一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支撑块,且支撑块靠近换热管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远离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滑块,且支撑块的内部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所述第二主体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门体,且门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匀设置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第三主体的外侧皆设置有堆焊层。优选的,所述把手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防滑橡胶套。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均匀设置有荧光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通过安装有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第三主体,使得该装置的结构得到优化,即便于组装又便于拆卸,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该装置通过设置有荧光条,使得该装置便于夜间定位,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支撑块、分隔板、滑块和滑槽,使得该装置可以固定不同直径规格以及不同数量的换热管,从而一方面增强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使得该装置可以通过增减换热管来更改该装置的换热率,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该装置通过设置有门体和把手,使得该装置可以便于检修和清理,从而使得该装置的实用性更高,更符合人们的期望值,同时,该装置设置有法兰盘和螺杆,使得该装置具备了多种固定安装的方式,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同时,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堆焊层,使得该装置即增强了抗锈蚀的性能,又增强了自身的结构强度,不易损坏,有利于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外观示意图。图中:1-定位螺杆;2-滑槽;3-第一主体;4-第一螺栓;5-折流板;6-进液管;7-滑块;8-进气室;9-螺杆;10-法兰盘;11-出气口;12-出气室;13-支撑块;14-换热管;15-第二主体;16-出液管;17-分隔板;18-第三主体;19-进气口;20-荧光条;21-把手;22-门体;23-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包括第一主体3、法兰盘10、支撑块13和第三主体18,第一主体3的一侧安装有法兰盘10,且法兰盘10的两端皆设置有定位螺杆1,第一主体3的一侧均匀设置有荧光条20,使得该装置便于夜间定位,第一主体3内部靠近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室12,且出气室12远离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11,第一主体3的另一侧通过第一螺栓4连接有第二主体15,且第二主体1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换热管14,第二主体1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进液管6,且第二主体15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液管16,第二主体15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折流板5,且第二主体15远离第一主体3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栓23连接有第三主体18,第三主体18内部靠近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室8,且进气室8远离第三主体18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19,第一主体3、第二主体15和第三主体18的外侧皆设置有堆焊层,即使得该装置防锈蚀,又使得该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固,不易变形,出气室12和进气室8内部靠近换热管14一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支撑块13,且支撑块13靠近换热管14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分隔板17,分隔板17远离换热管14的一端设置有滑块7,且支撑块13的内部设置有与滑块7配合的滑槽2,滑槽2的内部均匀设置有限位块,使得分隔板17在使用时不易脱离轨道,同时限制了其位置,第二主体15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门体22,且门体2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21,把手2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防滑橡胶套,使其在使用时不易滑脱。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根据工作需求利用滑槽2和滑块7的配合作用,来调整支撑块13上设置的分隔板17的间距,使得该装置可以固定不同直径规格以及不同数量的换热管14,从而一方面增强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使得该装置可以通过增减换热管14来更改该装置的换热率,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接着利用第一螺栓4的作用将第一主体3和第二主体15连接稳固,利用第二螺栓23的作用来将第二主体15和第三主体18连接稳固,继而就可以利用螺杆9和法兰盘10的作用,将该装置整体在燃烧机直燃管内部安装牢固,通过向进气口19内部通入热蒸汽,向进液管6内导入冷的水体,使得该装置实现热交换,最后,该装置通过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堆焊层,使得该装置即增强了抗锈蚀的性能,又增强了自身的结构强度,不易损坏,有利于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包括第一主体(3)、法兰盘(10)、支撑块(13)和第三主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3)的一侧安装有法兰盘(10),且法兰盘(10)的两端皆设置有定位螺杆(1),所述第一主体(3)内部靠近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室(12),且出气室(12)远离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11),所述第一主体(3)的另一侧通过第一螺栓(4)连接有第二主体(15),且第二主体(1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换热管(14),所述第二主体(1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进液管(6),且第二主体(15)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液管(16),所述第二主体(15)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折流板(5),且第二主体(15)远离第一主体(3)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栓(23)连接有第三主体(18),所述第三主体(18)内部靠近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室(8),且进气室(8)远离第三主体(18)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19),所述出气室(12)和进气室(8)内部靠近换热管(14)一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支撑块(13),且支撑块(13)靠近换热管(14)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分隔板(17),所述分隔板(17)远离换热管(14)的一端设置有滑块(7),且支撑块(13)的内部设置有与滑块(7)配合的滑槽(2),所述第二主体(15)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门体(22),且门体(2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机直燃管热换器,包括第一主体(3)、法兰盘(10)、支撑块(13)和第三主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3)的一侧安装有法兰盘(10),且法兰盘(10)的两端皆设置有定位螺杆(1),所述第一主体(3)内部靠近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室(12),且出气室(12)远离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11),所述第一主体(3)的另一侧通过第一螺栓(4)连接有第二主体(15),且第二主体(1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换热管(14),所述第二主体(1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进液管(6),且第二主体(15)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液管(16),所述第二主体(15)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折流板(5),且第二主体(15)远离第一主体(3)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栓(23)连接有第三主体(18),所述第三主体(18)内部靠近第二主体(1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室(8),且进气室(8)远离第三主体(18)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雪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久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