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987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33
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含钢轨、扣件和预制立柱,所述预制立柱为多组,每组预制立柱沿钢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组预制立柱均包含两个预制立柱,各预制立柱的顶端支撑有钢轨,所述钢轨的两侧通过扣件固定于预制立柱的顶端,且所述预制立柱分为立柱上部、过渡段、立柱下部三部分,所述立柱上部的截面积大于立柱下部的截面积,所述立柱上部和立柱下部之间通过过渡段进行连接,且所述过渡段的上端截面与立柱上部相同,下端截面与立柱下部相同从而实现截面的过渡;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支撑性好,稳定性高,具有施工工序简单、劳动强度低,施工精度高、施工效率高、美观性好等方面的优点。

New Prefabricated Column Structure for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轨道结构的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库内立柱式检查坑地段立柱均采用现浇形式,存在对施工效果差、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工期、施工精度、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为此,本技术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支撑性好,稳定性高,具有施工工序简单、劳动强度低,施工精度高、施工效率高、美观性好等方面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含钢轨、扣件和预制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立柱为多组,每组预制立柱沿钢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组预制立柱均包含两个预制立柱,各预制立柱的顶端支撑有钢轨,所述钢轨的两侧通过扣件固定于预制立柱的顶端,且所述预制立柱分为立柱上部、过渡段、立柱下部三部分,所述立柱上部的截面积大于立柱下部的截面积,所述立柱上部和立柱下部之间通过过渡段进行连接,且所述过渡段的上端截面与立柱上部相同,下端截面与立柱下部相同从而实现截面的过渡。其中:所述立柱上部为四棱柱结构,立柱下部为四棱柱、圆柱或椭圆柱结构。其中:所述过渡段的截面积从上之下为线性逐渐减少。其中:所述立柱下部的底部内设置有伸出钢筋。其中:所述伸出钢筋包含固定于立柱下部的凸出部以及从凸出部向两侧延伸以提供更好稳固效果的延伸部。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具有如下效果: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支撑性好,稳固性高;2、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劳动强度低、美观性好等特点,符合当前轨道交通环保、高效及减少病害的方向,社会效益巨大。3、有效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造价,同时增加立柱式检查坑地段的整体通视效果。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的正视图。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2,显示了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所述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含钢轨1、扣件2和预制立柱3,其中,所述预制立柱3为多组,每组预制立柱3沿钢轨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组预制立柱3均包含两个预制立柱3,各预制立柱3的顶端支撑有钢轨1,所述钢轨1的两侧通过扣件2固定于预制立柱3的顶端,且所述预制立柱3分为立柱上部31、过渡段32、立柱下部33三部分,其中,所述立柱上部31的截面积大于立柱下部33的截面积,且优选的所述立柱上部31为四棱柱结构,立柱下部33也可为四棱柱结构或圆柱、椭圆柱等结构,所述立柱上部31和立柱下部33之间通过过渡段32进行连接,且所述过渡段32的上端截面与立柱上部31相同,下端截面与立柱下部33相同,从而通过过渡段32来实现截面的过渡,优选的是,所述过渡段32的截面积从上之下为线性逐渐减少,以更好的提供截面的变换和支撑效果。其中,所述立柱下部33的底部内设置有伸出钢筋5,所述伸出钢筋5可为图1所示的伸出钢筋,其包含固定于立柱下部33的凸出部以及从凸出部向两侧延伸以提供更好稳固效果的延伸部。由此,钢轨1、扣件2、立柱3安装于一体后,通过铺轨工装对钢轨1的轨距、水平、高程和方向进行精调和固定。然后浇筑立柱下的混凝土基础6(混凝土基础6位于地平面4以下)。通过立柱下部的伸出钢筋5,可将立柱3与下部现浇混凝土基础6牢固联结成一体。由此可见,本技术用于轨道交通领域,代替传统的现浇立柱形式,具有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劳动强度低、美观性好等特点,符合当前轨道交通环保、高效及减少病害的方向,社会效益巨大。且立柱的上部采用四棱柱结构,为扣件的安装及尼龙套管的预埋提供条件。下部可采用圆柱、椭圆柱、四棱柱等形状的结构均可,截面积比上部结构小,以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造价,同时增加立柱式检查坑地段的整体通视效果。下部和上部之间设有一定长度的过渡段,以实现截面的过渡。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技术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技术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技术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含钢轨、扣件和预制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立柱为多组,每组预制立柱沿钢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组预制立柱均包含两个预制立柱,各预制立柱的顶端支撑有钢轨,所述钢轨的两侧通过扣件固定于预制立柱的顶端,且所述预制立柱分为立柱上部、过渡段、立柱下部三部分,所述立柱上部的截面积大于立柱下部的截面积,所述立柱上部和立柱下部之间通过过渡段进行连接,且所述过渡段的上端截面与立柱上部相同,下端截面与立柱下部相同从而实现截面的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预制式立柱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含钢轨、扣件和预制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立柱为多组,每组预制立柱沿钢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组预制立柱均包含两个预制立柱,各预制立柱的顶端支撑有钢轨,所述钢轨的两侧通过扣件固定于预制立柱的顶端,且所述预制立柱分为立柱上部、过渡段、立柱下部三部分,所述立柱上部的截面积大于立柱下部的截面积,所述立柱上部和立柱下部之间通过过渡段进行连接,且所述过渡段的上端截面与立柱上部相同,下端截面与立柱下部相同从而实现截面的过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忠陈鹏吴鲁京张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