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89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沉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包括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包括机箱体,所述机箱体外壁上对称设有搅拌组件和加药口;机箱体内部设有塑凝区和沉淀区;机箱体对称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机箱体侧壁内设有进水管;塑凝区和沉淀区的交界处设有导流壁,导流壁底壁向下倾斜,且倾斜端端部设有连通口;塑凝区底面向下倾斜,倾斜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倾斜端端部设有排污口;机箱体外壁中部设有疏通组件,疏通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侧壁上设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沉淀区内水平设有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拥有疏通能力、排泥速度快和沉淀效果好的特点。

A New Type of High Efficiency Sedimentation Tank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沉淀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在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中,往往通过混凝沉淀法来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通过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来使得金属离子沉淀下来,但是由于一般电镀废水中金属离子浓度较高,这样就使得污泥量较大;而现有的沉淀池若产生的污泥量较大,过多的污泥容易造成排污口堵塞,从而使得整个设备无法进行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疏通能力、排泥速度快和沉淀效果好的新型高效沉淀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包括机箱体,所述机箱体外壁上对称设有搅拌组件和加药口;机箱体内部设有塑凝区和沉淀区;搅拌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主轴固定连接且竖直伸入塑凝区的搅拌轴和设于搅拌轴侧壁上的搅拌杆;机箱体对称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机箱体侧壁内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一端与进水口连通,另一端穿入塑凝区内;塑凝区和沉淀区的交界处设有导流壁,导流壁底壁向下倾斜,且倾斜端端部设有连通塑凝区和沉淀区的连通口;塑凝区底面向下倾斜,倾斜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倾斜端端部设有排污口;机箱体外壁中部设有疏通组件,疏通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主轴固定连接且竖直伸入沉淀区的第一转动轴和与第一转动轴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侧壁上设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位置高于第二转动杆;沉淀区内水平设有斜板,斜板两端连于导流壁靠沉淀区侧的侧壁上;机箱体的外壁上还设有出水口。优选的,所述导流壁底壁靠沉淀区的表面上也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竖直穿过连通口且伸入排污口中;第一转动杆的位置处于连通口内,第二转动杆的位置处于排污口内。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均为倾斜向下的斜杆,且第一转动杆的形状大小与连通口相适应,第二转动杆的形状大小与排污口相适应。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径大于第二转动轴的轴径。较之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导流壁底壁和塑凝区底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和高润滑不粘性,能防止污泥在导流壁底壁和塑凝区底面上附着,使得污泥沉淀可以通过顺利的通过倾斜面排出连通口和排污口外,利于排泥,排泥速度快。2、本技术通过设有的疏通组件,第一电机的主轴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带动其转动,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带动其转动,设于第二转动轴轴壁上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为倾斜向下的斜杆且第一转动杆位置处于连通口内,第二转动杆的位置处于排污口内;若排污口或连通口堵塞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可以将堵塞排污口或连通口的污泥通过扰动作用暂时向上浮起,起到疏通的作用,有良好的疏通能力,能够保证设备正常工作。3、本技术通过设有的搅拌组件,第二电机主轴与搅拌轴固定连接带动其转动,搅拌杆设于搅拌轴轴壁上,污水由进水管进入塑凝区后,搅拌组件进行旋涡反应沉淀,再通过加药口投入助凝剂,形成逐渐密实的矾花,反应完全,沉淀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机箱体;2、斜板;3、疏通组件;31、第一电机;32、第一转动轴;321、第二转动轴;322、第一转动杆;323、第二转动杆;4、搅拌组件;41、第二电机;42、搅拌杆;43、搅拌轴;5、塑凝区;6、沉淀区;7、导流壁;8、进水管;9、连通口;10、聚四氟乙烯涂层;11、排污口;12、加药口;13、进水口;14、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包括机箱体1,机箱体1外壁上对称设有搅拌组件4和加药口12;机箱体1内部设有塑凝区5和沉淀区6;搅拌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1、与第二电机41主轴固定连接且竖直伸入塑凝区5的搅拌轴43和设于搅拌轴43侧壁上的搅拌杆42;本实施例中加药口12数量选用4个,且分别对称设于第二电机41的两侧;机箱体1对称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机箱体1侧壁内设有进水管8,进水管8一端与进水口13连通,另一端穿入塑凝区5内;塑凝区5和沉淀区6的交界处设有导流壁7,导流壁7底壁向下倾斜,底壁靠沉淀区6的表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0,且倾斜端端部设有连通塑凝区5和沉淀区6的连通口9;塑凝区5底面向下倾斜,倾斜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0,倾斜端端部设有排污口11;导流壁7底壁和塑凝区5底面向下倾斜可利于污泥更好的沉淀和排泥。机箱体1外壁中部设有疏通组件3,疏通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1、与第一电机31主轴固定连接且竖直伸入沉淀区6的第一转动轴32和与第一转动轴32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321;第一转动轴32的轴径大于第二转动轴321的轴径,防止在进行转动时整体刚度不够而发生断裂;第二转动轴321竖直穿过连通口9且伸入排污口11中;第二转动轴321侧壁上设有第一转动杆322和第二转动杆323,第一转动杆322和第二转动杆323均为倾斜向下的斜杆,第一转动杆322的位置处于连通口9内,第二转动杆323的位置处于排污口11内,且所述第一转动杆322和第二转动杆323均为倾斜向下的斜杆,且第一转动杆322的形状大小与连通口9相适应,第二转动杆323的形状大小与排污口11相适应;沉淀区6内水平设有斜板2,斜板2两端连于导流壁7靠沉淀区6侧的侧壁上;斜板2的倾斜角度为水平向上倾斜60°。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在导流壁7底壁和塑凝区5底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0,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和高润滑不粘性,能防止污泥在导流壁7底壁和塑凝区5底面上附着,使得污泥沉淀可以通过顺利的通过倾斜面排出连通口9和排污口11外,利于排泥,排泥速度快;通过设有的疏通组件3,第一电机31的主轴与第一转动轴32固定连接带动其转动,第一转动轴32与第二转动轴321固定连接带动其转动,设于第二转动轴321轴壁上的第一转动杆322和第二转动杆323为倾斜向下的斜杆且第一转动杆322位置处于连通口9内,第二转动杆323的位置处于排污口11内;若排污口11或连通口9堵塞时,通过第一电机31带动第二转动轴321,第一转动杆322和第二转动杆323可以将堵塞排污口11或连通口9的污泥通过扰动作用暂时向上浮起,起到疏通的作用,有良好的疏通能力,能够保证设备正常工作;通过设有的搅拌组件4,第二电机41主轴与搅拌轴43固定连接带动其转动,搅拌杆42设于搅拌轴43轴壁上,污水由进水管8进入塑凝区5后,搅拌组件4进行旋涡反应沉淀,再通过加药口12投入助凝剂,形成逐渐密实的矾花,反应完全,沉淀效果好。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包括机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体(1)外壁上对称设有搅拌组件(4)和加药口(12);机箱体(1)内部设有塑凝区(5)和沉淀区(6);搅拌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1)、与第二电机(41)主轴固定连接且竖直伸入塑凝区(5)的搅拌轴(43)和设于搅拌轴(43)侧壁上的搅拌杆(42);机箱体(1)对称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机箱体(1)侧壁内设有进水管(8),进水管(8)一端与进水口(13)连通,另一端穿入塑凝区(5)内;塑凝区(5)和沉淀区(6)的交界处设有导流壁(7),导流壁(7)底壁向下倾斜,且倾斜端端部设有连通塑凝区(5)和沉淀区(6)的连通口(9);塑凝区(5)底面向下倾斜,倾斜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0),倾斜端端部设有排污口(11);机箱体(1)外壁中部设有疏通组件(3),疏通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1)、与第一电机(31)主轴固定连接且竖直伸入沉淀区(6)的第一转动轴(32)和与第一转动轴(32)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321);第二转动轴(321)侧壁上设有第一转动杆(322)和第二转动杆(323),第一转动杆(322)的位置高于第二转动杆(323);沉淀区(6)内水平设有斜板(2),斜板(2)两端连于导流壁(7)靠沉淀区(6)侧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装置,包括机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体(1)外壁上对称设有搅拌组件(4)和加药口(12);机箱体(1)内部设有塑凝区(5)和沉淀区(6);搅拌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1)、与第二电机(41)主轴固定连接且竖直伸入塑凝区(5)的搅拌轴(43)和设于搅拌轴(43)侧壁上的搅拌杆(42);机箱体(1)对称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机箱体(1)侧壁内设有进水管(8),进水管(8)一端与进水口(13)连通,另一端穿入塑凝区(5)内;塑凝区(5)和沉淀区(6)的交界处设有导流壁(7),导流壁(7)底壁向下倾斜,且倾斜端端部设有连通塑凝区(5)和沉淀区(6)的连通口(9);塑凝区(5)底面向下倾斜,倾斜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0),倾斜端端部设有排污口(11);机箱体(1)外壁中部设有疏通组件(3),疏通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1)、与第一电机(31)主轴固定连接且竖直伸入沉淀区(6)的第一转动轴(32)和与第一转动轴(32)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新李少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鑫利基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