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85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升降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导轨架、沿导轨架上下移动的吊笼以及驱动吊笼运动的第一动力机,还包括设于地面上与吊笼对应的第一容放槽以及设于第一容放槽内用于减小吊笼坠落所受伤害的第一安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与吊笼对应的第一容放槽,并在第一容放槽的底部设置第一安全结构来预防吊笼意外坠落而与地面发生强烈碰撞,使吊笼与第一安全结构发生弹性碰撞,减小吊笼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保护人员的目的。

Safety L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安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其中,升降机为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设备之一。现有建筑施工用升降机在工作时,由于升降机长期使用,会出现绳索断裂或者驱动设备失灵的状况,因升降机上没有保护结构,导致升降机直接掉落,致使人身受到伤害,也会使设备受到损坏,安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升降机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安全升降装置,包括导轨架、沿所述导轨架上下移动的吊笼以及驱动所述吊笼运动的第一动力机,还包括设于地面上与所述吊笼对应的第一容放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容放槽内用于减小所述吊笼坠落所受伤害的第一安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全结构包括多个设于所述第一容放槽的槽底的缓冲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全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各所述缓冲器升降的起升机构,各所述缓冲器设于所述起升机构的上端,所述起升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容放槽的槽底。进一步地,所述起升机构的上端设有用于容放各缓冲器的第二容放槽,所述第二容放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缓冲器的高度。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导轨架上用于减缓所述吊笼坠落速度的第二安全结构,所述第二安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轨架上的安装槽、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安装槽滑动连接的缓冲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缓冲块移动的第二动力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机包括与所述缓冲块相连接的气缸和用于驱动所述气缸运动的气源,所述气源设于所述导轨架远离所述吊笼的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安装槽的密封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全结构为多个,各所述第二安全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吊笼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动力机上设有与所述位移传感器相连的第一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吊笼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机启动的开关。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安全升降装置,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与吊笼对应的第一容放槽,并在第一容放槽的底部设置第一安全结构来预防吊笼意外坠落而与地面发生强烈碰撞,使吊笼与第一安全结构发生弹性碰撞,减小吊笼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保护人员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安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导轨架;2-吊笼;3-第一动力机;4第一安全结构;41-第一容放槽;42-缓冲器;5-第二安全结构;51-安装槽;511-密封膜;52-缓冲块;53-气缸;54-气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进行说明。一种安全升降装置,包括导轨架1、沿导轨架1上下移动的吊笼2以及驱动吊笼2运动的第一动力机3,还包括设于地面上与吊笼2对应的第一容放槽41以及设于第一容放槽41内用于减小吊笼2坠落所受伤害的第一安全结构4。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与吊笼2对应的第一容放槽41,并在第一容放槽41的底部设置第一安全结构4来预防吊笼2意外坠落而与地面发生强烈碰撞,使吊笼2与第一安全结构4发生弹性碰撞,减小吊笼2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保护人员的目的。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安全结构4包括多个设于第一容放槽41的槽底的缓冲器42,缓冲器42采用弹簧或者弹性橡胶等弹性件,在吊笼2发生坠落时,与缓冲器42反生弹性碰撞,产生缓冲作用,减小了吊笼2所受的反作用力,进而减轻了吊笼2内人员所受的伤害,同时采用多个缓冲器42,增大缓冲器42与吊笼2的接触面积,缓冲作用更好。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安全结构4还包括用于控制各缓冲器42升降的起升机构,各缓冲器42设于起升机构的上端,起升机构设于第一容放槽41的槽底,在吊笼2发生坠落情况时,往往由于绳索的拉力会悬浮在半空中,摇摇欲坠,在发生这种情况时,启动起升机构,将各缓冲器42提升至较高位置,甚至达到支撑吊笼2的位置,防止吊笼2继续下坠,即使未发生悬空而是直接下坠,同样可以启动起升机构,减小缓冲器42与吊笼2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吊笼2的动能,从而减轻碰撞。可在吊笼2上安装第一传感器,在起升机构上设置接收第一传感器信号的第二传感器,并设定吊笼2与缓冲器42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吊笼2在下降过程中与处于上升状态的缓冲器42发生碰撞,而导致更为激烈的碰撞,吊笼2与缓冲器42之间达到安全距离后,第一传感器发出信号,第二传感器接收信号,进而控制起升机构停止上升。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起升机构的上端设有用于容放各缓冲器42的第二容放槽,第二容放槽的深度大于缓冲器42的高度,同时设置第二容放槽的槽底面积大于吊笼2的横截面积,使第二容放槽既可以用于容放缓冲器42,又可以在吊笼2与缓冲器42撞击后,使吊笼2在第二容放槽内做缓冲运动,最后吊笼2落于第二容放槽内,这样使吊笼2以及吊笼2内的人员更为安全。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导轨架1上用于减缓吊笼2坠落速度的第二安全结构5,第二安全结构5包括设于导轨架1上的安装槽51、设于安装槽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升降装置,包括导轨架、沿所述导轨架上下移动的吊笼以及驱动所述吊笼运动的第一动力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地面上与所述吊笼对应的第一容放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容放槽内用于减小所述吊笼坠落所受伤害的第一安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升降装置,包括导轨架、沿所述导轨架上下移动的吊笼以及驱动所述吊笼运动的第一动力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地面上与所述吊笼对应的第一容放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容放槽内用于减小所述吊笼坠落所受伤害的第一安全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结构包括多个设于所述第一容放槽的槽底的缓冲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各所述缓冲器升降的起升机构,各所述缓冲器设于所述起升机构的上端,所述起升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容放槽的槽底。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的上端设有用于容放各缓冲器的第二容放槽,所述第二容放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缓冲器的高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导轨架上用于减缓所述吊笼坠落速度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刘刊于子敬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