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UV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072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UV脱漆剂,由质量份数35~45份主溶剂、25~35份助溶剂、5~10份促进剂、0.5~1份表面活性剂组成,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的主溶剂为苯甲醇、苯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苯胺:二甲基亚砜=5~7:1~3:2~3,所述的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2:3~4;所述的促进剂为苯酚,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水性UV脱漆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性UV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简单,成本低廉,脱漆效果好,不伤塑胶底材,不含酸碱,尤其对铝镁合金无任何腐蚀作用,能充分实现脱漆重涂的目的。

A Water-borne UV Paint Removal Ag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UV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漆
,特别涉及一种水性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数码产品日益更新换代,对产品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外观要求,数码产品的涂装质量也日益提高,涂装工艺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手机外壳、边框等的涂装。由于手机外壳、边框多为塑料基材,且手机边框多数为铝合金或铝镁合金加注注塑塑料组成,涂层多为UV涂料,而目前传统的脱漆剂多以二氯甲烷作为主溶剂,对塑料底材有腐蚀性,无法满足脱漆而不伤底材的要求。同时,喷涂不良品由于得不到好的处理,只能报废,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伤底材且脱漆效果好的水性UV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性UV脱漆剂,由质量份数35~45份主溶剂、25~35份助溶剂、5~10份促进剂、0.5~1份表面活性剂组成,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的主溶剂为苯甲醇、苯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二甲基亚砜:苯胺=5~7:1~3:1.5~3,所述的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2:3~4。进一步地,所述的促进剂为苯酚。进一步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水性UV脱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足量的去离子水,加入质量份数0.5~1份的表面活性剂,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基础液;S2、在上述基础液中加入质量份数35~45份主溶剂并搅拌均匀,得中间液;所述的主溶剂为苯甲醇、苯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二甲基亚砜:苯胺=5~7:1~3:1.5~3;S3、在上述中间液中加入质量份数25~35份助溶剂,搅拌至溶液呈清澈不分层状态;所述的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2:3~4;S4、在步骤S3所形成的溶液中缓慢添加质量份数5~10份的促进剂,充分搅拌直至呈透明液体状态,即得到成品。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用的促进剂为苯酚。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主溶剂中的苯甲醇具有分子量小,渗透性好,毒性小和沸点高的特点,是二氯甲烷的理想替代品,配以低分子量的苯胺及含硫化合物二甲基亚砜,可使渗透能力大幅度加强,达到快速渗透漆膜并溶胀的目的;2、助溶剂的使用可协同主溶剂渗透漆膜,增加主溶剂的溶解性能,加快脱漆速率,并可对脱漆液起增溶效果,保持脱漆剂的稳定性,避免静置分层的情况产生;3、苯酚的添加可加速破坏大分子链段,提高脱漆效率;去离子水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在溶剂渗透漆膜后紧跟着进入漆膜与基材之间,使漆膜溶胀更为彻底。由以上成分制成的脱漆剂仅需常温浸泡,无需加热,对UV涂层有良好的脱漆效果且不上塑料及铝镁合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质量份数35~45份主溶剂、25~35份助溶剂、5~10份促进剂、0.5~1份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水为原材料制作水性UV脱漆剂。其中,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2:3~4。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性UV脱漆剂的配方,包括质量份数35份主溶剂、25份助溶剂、5份促进剂和0.5份表面活性剂,余量为离子水,其中,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3,促进剂为苯酚,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实施例二一种水性UV脱漆剂的配方,包括质量份数35份主溶剂、35份助溶剂、10份促进剂和1份表面活性剂,余量为离子水,其中,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3,促进剂为苯酚,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实施例三一种水性UV脱漆剂的配方,包括质量份数45份主溶剂、35份助溶剂、10份促进剂和0.5份表面活性剂,余量为离子水,其中,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2:3,促进剂为苯酚,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实施例四一种水性UV脱漆剂的配方,包括质量份数45份主溶剂、25份助溶剂、5份促进剂和1份表面活性剂,余量为离子水,其中,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4,促进剂为苯酚,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实施例五一种水性UV脱漆剂的配方,包括质量份数40份主溶剂、30份助溶剂、8份促进剂和0.6份表面活性剂,余量为离子水,其中,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3,促进剂为苯酚,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其中,主溶剂的组合方式及各主溶剂常温浸泡至漆膜溶胀的时间数据如表1所示,备注:表1中漆膜溶胀时间表示浸泡至漆膜完全溶胀至可剥离的时间。表1主溶剂漆膜溶胀时间苯甲醇4h苯甲醇+二甲基亚砜(质量比为1:1)3.5h苯甲醇+苯胺(质量比为1:1)3h二甲基亚砜+苯胺(质量比为1:1)5h苯甲醇+二甲基亚砜+苯胺(质量比为1:1:1)2h由以上数据可知,当主溶剂为苯甲醇、二甲基亚砜及苯胺的混合物时,对漆膜的溶胀所需时间最短,所以选用这三种作为脱漆剂主溶剂。考虑到三者混合的比例是否会影响漆膜溶胀时间,经反复试验测试,得出主溶剂中各组分的混合比例与漆膜溶胀时间的关联表,如表2所示,备注:表2中漆膜溶胀时间表示浸泡至漆膜完全溶胀至可剥离的时间。表2由上述数据可知,当质量比为:苯甲醇:二甲基亚砜:苯胺=6:2:2时,脱漆时间最短,为最佳实施方式,由此确定了主溶剂最佳配比。制作最佳效果的水性UV脱漆剂的制备步骤如下:S1、称取足量的去离子水,加入质量份数0.5~1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基础液。S2、在上述基础液中加入质量份数35~45份主溶剂并搅拌均匀,得中间液;主溶剂为苯甲醇、苯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二甲基亚砜:苯胺=6:2:2。S3、在上述中间液中加入质量份数25~35份助溶剂,搅拌至溶液呈清澈不分层状态;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3。S4、在步骤S3所形成的溶液中缓慢添加质量份数5~10份的苯酚,充分搅拌直至呈透明液体状态,即得到成品。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专利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专利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UV脱漆剂,其特征在于:由质量份数35~45份主溶剂、25~35份助溶剂、5~10份促进剂、0.5~1份表面活性剂组成,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的主溶剂为苯甲醇、苯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苯甲醇:二甲基亚砜:苯胺=5~7:1~3:1.5~3,所述的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2: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UV脱漆剂,其特征在于:由质量份数35~45份主溶剂、25~35份助溶剂、5~10份促进剂、0.5~1份表面活性剂组成,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的主溶剂为苯甲醇、苯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苯甲醇:二甲基亚砜:苯胺=5~7:1~3:1.5~3,所述的助溶剂为乙二醇和甲醇的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乙二醇:甲醇=1~2:3~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UV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进剂为苯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UV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一种水性UV脱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足量的去离子水,加入质量份数0.5~1份的表面活性剂,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基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少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斯福泽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