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小群专利>正文

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40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解决了目前市场上会飞的汽车需要跑道起飞和动力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本所述的结构特点:机身内前后分别安装二台大功率涵道风扇,用于汽车起降之用,风扇下部位置装有可控导风板,机身中间安装燃料电池,两边空间可堆放货物或坐人,车身尾部外左右分别安装二台小功率涵道风扇用于飞行时前进后退、转向,机身底部连接底盘,底盘下一端装后轿总成,一端装前悬挂转向总成,采用四轮结构,机壳两侧外均嵌有前后车灯,机壳中部两侧均铰接翅型车门,本发明专利技术会飞的汽车的动力采用燃料电池驱动无刷电机,用电动汽车的底盘,动力悬挂、某部件进行组合,主要部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造,使之强度高、重量轻,由于采用燃料电池做动力,符合绿色出行,保护环境的要求。

Electric Vehicle with Double Culverts for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F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美国的有关公司2009年发布第一款飞行汽车,当时还停留在试飞阶段,3年后他们开发的第二代会飞的汽车比第一代完善,被美国航空部门批准,允许投入商业性生产运行,该车有两个座,在天上飞行时与运动飞机差不多,长6m,有一对可折叠的机翼,打开后,翼展5.6m,折起2m,但需要760m的跑道助飞,采用航空发动机,该美国公司已被中国公司收入旗下,以色列公司研制的“空中骡子”是涵道风扇无人机,可垂直起飞,用于短距离运输,长度在6m左右,起飞重量1.7吨,两个大涵道升力风扇分别水平位于飞行器身体的前后位置,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位于中间,为了稳定重心,有效载荷分别安排在飞机中部两侧,两台小功率涵道风扇分别垂直于尾部左右上部,飞行时可用地推动无人机前进、左、右转,该机采用“阿里墁尔”2N汽油发动机,经过变速箱带动传动轴将动力传送给水平涵道风扇,当然,中国也有许多大专院校的师生们在研究涵道风扇无人机。但是目前市场上,美国公司研制的飞行汽车,最大的问题是需要跑道,助跑起飞,但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构想,离现实很远,以色列公司的“空中骡子”,技术瓶颈还是在动力系统上,电传操控、飞行控制、定位和自动避障等方面,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台发动机同时驱动二台风扇,这样使两台风扇必须同步,无法对空中姿态做出微调,所以以色列的“空中骡子”,试制出来已好几年了,但还不能推广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会飞的汽车需要跑道起飞和动力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尾部外侧安装有二台小功率涵道风扇,机壳内前后装有二台大功率涵道风扇,小功率涵道风扇和大功率涵道风扇下部位置安装有导风板,机壳中部内侧安装有燃料电池组,机壳底部连接底盘,底盘下一端安装有前悬挂转向总成,底盘下另一端安装有后桥总成,前悬挂转向总成和后桥总成两端均安装车轮,机壳前后端两侧均嵌有前车灯和后车灯,机壳中部左右均铰接可开启的翅型车门,小功率涵道风扇、大功率涵道风扇、前车灯、后车灯均通过控制器与燃料电池组连接。优选的,所述后桥总成包括齿轮、传动轴和差速器,后桥总成总质量低于200kg。优选的,所述机壳、导风板、底盘和翅型车门均为一种碳纤维材质构件。优选的,所述燃料电池组采用甲醇燃料。优选的,所述机壳与翅型车门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空中骡子”的基础上,采用双涵道风扇的基础理论,用我国现有非常成功的无人机技术及电动汽车技术进行组合、嫁接,使这几种优秀品种“基因”重组,设计出更为合理的会飞的汽车;(2)用多轴无人机的心脏无刷电机,用电动汽车的底盘、动力悬挂等部件进行组合,主要部件采用碳纤维技术,使之强度高,重量轻,并采用甲醇燃料电池作为动力,便于保护环境。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小功率涵道风扇;2、机壳;3、大功率涵道风扇;4、前悬挂转向总成;5、导风板;6、燃料电池组;7、底盘;8、后桥总成;9、车轮;10、后车灯;11、翅型车门;12、前车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机壳2,机壳2尾部外侧安装有二台小功率涵道风扇1,便于前进、后退和转向,机壳2内前后装有二台大功率涵道风扇3,便于汽车的起飞和降落,小功率涵道风扇1和大功率涵道风扇3下部位置安装有导风板5,机壳2中部内侧安装有燃料电池组6,机壳2底部连接底盘7,底盘7下一端安装有前悬挂转向总成4,底盘7下另一端安装有后桥总成8,前悬挂转向总成4和后桥总成8两端均安装车轮9,便于正常的移动,机壳2前后端两侧均嵌有前车灯12和后车灯10,便于汽车前后的照明,机壳2中部左右均铰接可开启的翅型车门11,小功率涵道风扇1、大功率涵道风扇3、前车灯12、后车灯10均通过控制器与燃料电池组6连接。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后桥总成8包括齿轮、传动轴和差速器,便于后桥总成8的正常使用,后桥总成8总质量低于200kg,防止总质量过大,影响起飞。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机壳2、导风板5、底盘7和翅型车门11均为一种碳纤维材质构件,便于更好的使用。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燃料电池组6采用甲醇燃料,采用环保燃料,便于保护环境。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机壳2与翅型车门11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便于翅型车门11的支撑和伸缩。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该车可以通过车轮9在地面上行驶,开关转换,通过机壳2上的大功率涵道风扇3,一秒之内即垂直起飞,不需要任何辅助动作及跑道和其他空间,初步设定:地面行驶每小时100公里,空中飞行每小时180公里,该机采用两台150千瓦的大功率无刷电机驱动小功率涵道风扇1和大功率涵道风扇3,通过小功率涵道风扇1,可以便于前进、后退和转向,由甲醇燃料电池组6作为动力,加一次甲醇燃料可在地面行驶4小时,或在空中飞行1.5小时,该机通过翅型车门11的使用,便于人们的上车,可同时坐4个人,二台大功率涵道风扇3装在机壳2中间的前后位置,桨叶没外露,不用担心伤着自己和他人,本机是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自由转换,通过导风板5的使用,便于方向的调整,机上装有自动避障功能的电子设备,通过后车灯10和前车灯12,便于照明,因此是最为安全的飞行器,但驾驶员必须是持有双证即汽车驾驶证和航空运动飞机驾驶证,方可上机操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包括机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尾部外侧安装有二台小功率涵道风扇(1),机壳(2)内前后装有二台大功率涵道风扇(3),小功率涵道风扇(1)和大功率涵道风扇(3)下部位置安装有导风板(5),机壳(2)中部内侧安装有燃料电池组(6),机壳(2)底部连接底盘(7),底盘(7)下一端安装有前悬挂转向总成(4),底盘(7)下另一端安装有后桥总成(8),前悬挂转向总成(4)和后桥总成(8)两端均安装车轮(9),机壳(2)前后端两侧均嵌有前车灯(12)和后车灯(10),机壳(2)中部左右均铰接可开启的翅型车门(11),小功率涵道风扇(1)、大功率涵道风扇(3)、前车灯(12)、后车灯(10)均通过控制器与燃料电池组(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包括机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尾部外侧安装有二台小功率涵道风扇(1),机壳(2)内前后装有二台大功率涵道风扇(3),小功率涵道风扇(1)和大功率涵道风扇(3)下部位置安装有导风板(5),机壳(2)中部内侧安装有燃料电池组(6),机壳(2)底部连接底盘(7),底盘(7)下一端安装有前悬挂转向总成(4),底盘(7)下另一端安装有后桥总成(8),前悬挂转向总成(4)和后桥总成(8)两端均安装车轮(9),机壳(2)前后端两侧均嵌有前车灯(12)和后车灯(10),机壳(2)中部左右均铰接可开启的翅型车门(11),小功率涵道风扇(1)、大功率涵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小群
申请(专利权)人:贺小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